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增程式電動車走上神壇 背后的產業鏈準備好了嗎

2024-09-30 18:16

來源:@經濟觀察報微博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帥國 隨着越來越多的車企踏入增程式電動汽車的賽道,這一快速升溫中的市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9月29日,在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長安汽車先進電池研究院負責人杜長虹表示,未來5到10年間,增程汽車會(與其他動力形式的電動汽車)持續並行發展。目前增程車型主要在15萬元以上市場,但增程車型的價格還有機會進一步往下探,未來可以降至10萬元左右。

此前的9月23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舉辦的2024中國(鄭州)新能源汽車生態夥伴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更是提出了「增程式不是向純電動汽車的過渡,而是未來汽車的主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正向增程式進化」「增程式里程很長,純電動車不必急用全固態電池」等頗為激進的觀點。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此前一段時間內其飽受質疑,但如今增程式電動汽車成了各家車企眼中的「香餑餑」。這一反轉,折射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用户需求的轉變。與此同時,在快速的市場轉變之下,增程式電動產業鏈還處於早期階段,如何進一步走向成熟,對增程式電動車的未來前景也至關重要。

快速躥紅

近期,多家曾堅定地表態要走純電動汽車路線的整車廠「倒戈」,將目光投向了增程式電動車。小鵬汽車將於明年推出首款增程動力車型,大眾、現代、極氪、智己、小米汽車等也分別對外透露了將進入增程市場的信息。

一時之間,增程電動這一曾經被車企視為「落后技術」的動力類型,咸魚翻身。從理想汽車獨挑大樑,到嵐圖、問界、深藍等蜂擁而至,再到如今更多車企的加入,增程式電動汽車才快速躥紅。

「增程車有里程長、節能減排、安全性高等優點,在我國電動車發展過程當中,為什麼到現在才火起來?」楊裕生指出,根本原因在於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結束后,電動車的發展進入了市場化階段,開始比拼起了性價比。

實際上,自2021年新能源汽車開啟爆發式增長以來,增程式電動汽車的銷量增速均高於純電動汽車。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增程車型銷量增長率分別為206%、116%及173%。同期,純電車型為157.4%、67.5%及24.4%。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2023年,增程車銷量64.2萬輛,同比增長181%,是純電、插混、增程三大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增幅最大的動力市場。2024年前8個月,增程車銷量已經達到74.9萬輛,同比增長167%,在新能源汽車中佔比12%。同期,純電車銷量增長39%,插混車銷量增長90%。增程式銷量的增長是純電動銷量增長的4倍。

曲折發展史

增程式動力的發展歷史與內燃機動力一樣悠久,最早由外國汽車品牌發明,但當時受到電池技術限制等因素的影響,未能成為主流。

公開資料顯示,1900 年,保時捷品牌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利用內燃機給電池供電的方法,研製出第一臺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成為現代增程技術的雛形。之后,由於內燃機技術更快走向成熟,增程技術被束之高閣。

一個多世紀之后,2010 年,通用汽車研發出了雪佛蘭Volt增程版並推向市場,成為全球首款實現量產的增程式汽車。這款產品在設計中採用了混聯技術,把電池設定為16kWh,續航約60公里。當電池的電力耗盡時,Volt可以通過混聯繫統來為車輛提供動力,繼續行駛數百公里。但雪佛蘭Volt增程版因為成本高昂導致售價過高等原因,未能成功打開市場。

之后寶馬在2013年推出了i3車型,配備22kWh的電池組,可以選裝增程器,當電池電量降至6%時增程器啟動,可以將續航里程從130公里擴展到300公里。寶馬i3發佈之初,增程器的選裝超出了預期,有大約60%的人選擇增程版。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電池容量大為增加,到2016年只有不到 5%的i3用户選裝增程器。

2019年底,理想汽車推出的理想ONE繼承了前人的衣缽,理想ONE的可被看作是第三代增程產品。彼時,國內汽車產業的新能源化進程處於膠着期,電池技術、充電技術與充電樁的佈局等因素制約着純電汽車市場的發展,而增程式電動車因為動力可從汽油發電來提供,同時又能提供純電體驗,因此逐步受到消費者認可。

理想ONE上市之后,其市場表現「長盛不衰」,並引發嵐圖、問界等品牌追隨,由此引起了國內車市的第一波增程熱。進入2023年之后,更多的車企湧入了增程式電動汽車領域。不僅是自主品牌對增程趨之若鶩,不少合資品牌也跟了上來。大眾、現代等品牌都已經宣佈,未來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增程車型。

增程式電動汽車市場興起的背后,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轉型、補貼退坡、增程技術進步等多方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按照最初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純電動汽車比起其他動力形式的汽車獲得了更多的政策資源傾斜,但近兩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化階段,插電式混動和增程式混動異軍突起。

有行業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內,國內汽車市場燃油車、純電車汽車、插電式及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市場佔比大致將是3:3:4。照此預測,增程式電動汽車還將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

產業鏈待開發

雖然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增速飛快,但這一動力形式的核心部件——增程器動力系統,其當前的產業發展卻還不夠成熟,主要表現爲供應商偏少。

國內向整車廠供應增程器的企業,主要有綿陽新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新晨動力」)、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安動力」)等少數幾家第三方公司。同時,賽力斯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也在自研增程器。

新晨動力由於與理想汽車進行了深度捆綁,因此其市場規模較大。資料顯示,新晨動力成立於1998年,由華晨汽車和五糧液共同控股,是華晨寶馬的發動機供應商之一。新晨動力的產品涵蓋新能源增程器總成、汽油機和柴油機三個平臺共6大系列,功率覆蓋70kW—170kW。

2020年,新晨動力與理想汽車達成合作。2021年,新晨動力與理想汽車成立合資企業——四川理想新晨科技有限公司,為理想汽車生產電動車增程器總成。

今年上半年,新晨動力實現營收約26.2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6.43%。新晨動力表示,報告期內,本集團銷售持續增長,主要源於與理想汽車組建的合資公司生產的增程汽油發動機交易額增加。同時,新晨動力也提到,由於增程汽油發動機毛利率較低,因此交易量進一步上升讓集團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76%下跌至4.19%。

東安動力是理想汽車最早的動力系統供應商,之后其與理想汽車「分道揚鑣」,目前其增程器車企客户包括嵐圖汽車、零跑汽車與合衆汽車(哪吒汽車母公司)。剛剛宣佈入局的小鵬汽車也選擇了東安動力作為其增程器的供應商。東安動力2023年年報顯示,其增程式發動機的市佔率連續三年全國第一。

東安動力始建於1948年,隸屬於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長安汽車母公司),是一家同時生產汽車發動機、手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增程動力系統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目前,東安動力正投資1.62億元建設增程動力系統研究院。

在整車企業中,儘管長安汽車是東安動力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到49.97%),但長安汽車旗下的阿維塔與深藍汽車均表示,產品所搭載的增程器由長安汽車自研而來。另外,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除了為自家的問界系列車型提供增程器之外,也開始對外供貨,目前的主要客户為‌零跑汽車。

隨着增程式電動汽車市場快速擴容,新晨動力、東安動力等少數幾個玩家掌握了增程器的主要產能,成為整車廠為數不多的選擇。從行業多樣化競爭的大趨勢看,增程器動力系統目前仍是一個待開發的藍海。‌

此外,增程式電動車普遍存在着怠速噪音大、饋電時油耗高、缺電時動力不足等痛點,這需要整車企業從動力電池、增程器系統和整車調校等多個層面加以技術解決。

作為增程式電動車離不開的又一大零部件,動力電池該如何更好地與增程器匹配,尚待研究。目前雖然有一些動力電池為增程車型開發了增程專用電池,但相比起純電動車的電池包,增程專用電池仍算不上主流。因此,要解決增程式電動車的諸多產品痛點,還有待相關產業鏈企業共同克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