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高鑫零售停牌「待嫁」,誰將接盤大潤發?

2024-09-29 13:01

【大河財立方 記者 陳薇】繼京東宣佈出售永輝超市股份后,阿里出售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也傳來新消息。

9月27日,根據高鑫零售在港交所發佈的公告,公司股份已於當天上午9時39分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暫停止買賣,以待根據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發出載有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

從2024財年開始,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化身「斷舍離達人」,幫助阿里巴巴從非電商核心業務的領域退出,這次可能真的輪到了大潤發。

9月23日,繼名創優品擬用近63億從京東等股東手中拿下永輝第一大股東席位后,大潤發又傳出了併購消息。從今年年初開始,因阿里巴巴重新聚焦主業,高鑫零售CEO林小海調回總部之后,阿里巴巴旗下大潤發等新零售商業體都有出售的消息。

阿里巴巴與高鑫零售的交集出現在2017年。2016年,實體零售行業開始出現不景氣,高鑫零售迫切需要提高效率,2017年,馬雲高調宣佈與高鑫零售的股東潤泰集團、歐尚零售達成協議,出資224億港元收購高鑫零售約36%的股份,2020年阿里再次出手,又投資200多億港元,將股份增加到七成以上。

阿里巴巴入股之后,高鑫零售的門店開始大規模數字化轉型,將彼時風頭正盛的「新零售」作為重點戰略方向。時任大潤發COO袁彬對外表示:「阿里和旗下盒馬把試錯都做完了,現在是鋪好了高速公路,大潤發直接跑就好。」

此后,高鑫零售與阿里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天貓超市、餓了麼、淘鮮達等,都與大潤發、歐尚展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儘管當時新零售概念在行業火熱,但幾年的嘗試下來,新零售也無法繞開線下業務受困於高額租金和人工成本,利潤微薄,線上與線下的打通困難重重等眾多問題。

從財務數據來看,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在這幾年內,給高鑫零售帶來的幫助也十分有限,高鑫零售不僅營業總收入持續下滑,淨利潤也在2022年、2024年出現了虧損。高鑫零售的股價也從2020年7月的高點12.271港元,跌至此次停牌前的1.79港元,縮水約85%。

對時下的阿里巴巴來説,當年這筆震撼一時的收購,也成了拖油瓶一般的存在。

因此,當蔡崇信在進行「阿里巴巴落后了」「士氣不好」「忘記了自己的客户是誰」這樣深入肺腑的「自我批評」時,在馬雲定下「迴歸淘寶、迴歸用户、迴歸互聯網」的基調之下,蔡崇信就化身「斷舍離達人」,捨棄與電商關係不大的業務,以大潤發為代表的實體零售就首當其衝。

早在今年3月,就不斷傳出阿里巴巴即將賣掉盒馬、高鑫零售、銀泰等實體商業,一些傳言甚至精確到了具體的接手公司,但很快就被「闢謠」。但此次高鑫零售停牌,並表示「以待根據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發出載有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則意味着被收購這次可能落實。

目前市場上的「緋聞」買家此前傳出過,有中糧、高瓴資本、潤泰、KKR集團等。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潤泰,巔峰時它曾分兩次把高鑫零售的約70%股權出售給阿里巴巴。如果其出售回購高鑫零售,實在是個高賣低收好買賣,目前大潤發企業文化和團隊依然沒有大變化,回購之后最容易過渡。

KKR集團與高瓴資本則是擅長產業投資,KKR集團是杠杆收購天王,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且經驗最為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高瓴則操作過「中國鞋王」百麗,不僅讓百麗煥發第二春,創造出第二增長曲線分拆出的「滔博運動」單獨港股上市。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