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優藍國際的盈利難關:連續三年虧損,核心業務收縮明顯

2024-09-28 12:30

來源|時代投研

作者|彭晨雨

編輯|李乾韜

連續三年虧損,核心業務明顯收縮,港股折戟后轉道美股的優藍國際(全稱「優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未來幾何?

5月20日,優藍國際宣佈與美國SPAC公司Distoken Acquisition Corporation(DIST.US)簽訂合併協議,擬在納斯達克交易所借殼上市,股票代碼為「YOUL」,預計交易最快於2024年11月完成。

而這並非其第一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早在2022年12月13日,優藍國際就曾向港交所遞表過IPO申請書,但最終無疾而終。

透過其港股招股書,時代投研研究發現,2019—2022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優藍國際曾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狀態,累計經營現金流也是入不敷出,造血能力明顯不足,資金主要依賴融資。

報告期內,通過調整業務結構,優藍國際毛利率逐年上升,盈利能力有所改善。然而,伴隨業務結構調整,優藍國際的核心業務收入下滑,整體呈現收縮趨勢,與此同時,2021年上半年,優藍國際實現盈利所仰仗的兩大業務毛利率均出現明顯下滑,盈利可持續性存疑。

9月26日、27日,就連續多年虧損、盈利能力等問題,時代投研向優藍國際發函並致電詢問,但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回覆相關問題。

連續三年虧損,造血能力不足

招股書顯示,優藍國際是一家藍領終身服務平臺,為學生、藍領人才及企業客户提供藍領終身服務,主營業務包括職業教育服務、人才招聘服務、僱員管理服務及市場服務。

根據招股書中灼識諮詢研報,按2021年藍領終身服務產生的收入計,優藍國際在中國的藍領終身服務平臺中排名第一。

然而,即使身為行業龍頭,優藍國際卻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據招股書,報告期各期,優藍國際淨利潤分別為-1.92億元、-0.12億元、-2.21億元、-1.18億元。

對於連年虧損,優藍國際稱,是因為有關融資活動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

經調整后,報告期各期,優藍國際的淨利潤分別為-1.61億元、-0.08億元、-0.17億元、0.04億元。

優藍國際經調整后的盈利情況雖有所改善,但在報告期內仍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狀態

在四大業務中,優藍國際收入主要依賴於僱員管理服務,但該業務毛利率低、人事成本高昂,導致其經營現金流入不敷出。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優藍國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別為995萬元、-1788萬元、-9736萬元、2052萬元,經營現金流波動幅度較大,且報告期內累計經營現金流淨流出8477萬元,造血能力不足。

由於造血能力偏弱,優藍國際資金主要來源於融資。報告期各期末,其融資活動產生現金流淨額分別為0.42億元、3.36億元、5.62億元、-0.16億元,融資現金流淨流入高達9.24億元。

核心業務收入下滑,收縮趨勢明顯

作為行業龍頭,連年虧損的優藍國際收入增速也較為緩慢,甚至不及藍領終身服務行業增速。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優藍國際營業收入分別為6.65億元、6.36億元、7.38億元、3.04億元,其中,2020—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29%、15.95%、-21.51%,營收增速存在較大波動。

按此計算,在2019—2021年三年間,優藍國際的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僅為5.35%。

而灼識諮詢的研報顯示,按收入計,中國藍領終身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7113億元增至2021年的11903億元,2016—2021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0.8%。

不難發現,2019—2021年,優藍國際的收入增速明顯低於藍領終身服務市場規模的增速

而與同行相比,2021年,同樣專注於藍領用工服務的柏雅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境內運營實體深圳市工務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則高達79.76%,遠超優藍國際同期的15.95%。

而優藍國際收入增速不及行業市場規模及同行,與其核心業務收入出現下滑密切相關。

從業務構成上看,優藍國際以中國內地市場為主,業務包括職業教育、人才招聘、僱員管理、市場服務四大部分。其中,僱員管理服務是優藍國際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報告期內營收佔比分別為91.7%、84.9%、77.1%、67.8%,其次為職業教育和人才招聘服務。

具體來看,僱員管理服務的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為外包服務,企業將部分藍領用工需求外包,可以調整勞動力需求,從而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優藍國際通過自有員工為企業提供外包服務,並從中賺取服務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僱員管理服務作為優藍國際收入的「頂樑柱」,在報告期內出現了明顯的收縮趨勢

報告期各期,優藍國際僱員管理服務的營收分別為6.1億元、5.4億元、5.68億元、2.06億元,整體呈下滑態勢。其中,2020年、2022年上半年僱員管理服務的營收分別同比下滑了11%、37%。

對於僱員管理服務收入的下降,優藍國際在招股書中稱,主要系若干企業客户的業務出現短暫中斷且外包藍領人才的需求有所下降,同時也與公司剝離及註銷若干提供僱員管理服務的附屬公司有關。

僱員管理服務收入下滑,優藍國際外包服務項下的藍領人數也明顯減少。報告期內,優藍國際外包服務項下的月均藍領人才數目分別為8132人、6743人、6822人、4981人,月均藍領人才數目呈逐年下滑趨勢。

此外,灼識諮詢研報顯示,2021年前五大藍領終身服務平臺合計僅約佔中國藍領終身服務市場的0.2%,市場呈現高度分散的狀態。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優藍國際營收增速並無優勢可言,反而核心業務出現收縮態勢,疊加連年虧損及經營現金流不佳的情況其未來成長性恐要打上一個問號。

毛利率逐年改善,但可持續性存疑

不掙錢的買賣誰會做?事實上,從經調整后的盈利情況來看,報告期內優藍國際也在努力提升盈利能力,併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

那麼,優藍國際為何難賺錢?又是如何改善盈利能力的?更重要的是,優藍國際能否實現持續盈利?

從商業模式來看,優藍國際與藍領人員建立僱傭合同,以此與企業客户簽訂外包協議。企業客户不向藍領人員負責薪資、福利、保障等,而相關支出由優藍國際負責,這也直接導致優藍國際的人事成本高企。

報告期各期,優藍國際人事費用分別高達6.43億元、5.52億元、5.43億元、1.70億元,佔總營收比例分別96.71%、86.73%、73.56%、56.03%,嚴重積壓了利潤空間,而人事費用大部分為外包服務藍領人才人工成本。

正因如此,報告期內,優藍國際僱員管理服務毛利率分別為-3.3%、0.4%、8.3%、12.7%,屬於低毛利率業務。可見,優藍國際盈利能力不足,系受到核心業務僱員管理服務的拖累

不過,從變化趨勢來看,優藍國際僱員管理服務毛利率實現了逐年提升。優藍國際在招股書中稱,毛利率提升主要系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供款計提的撥備淨額減少。

招股書顯示,人事費用的大部分為外包服務藍領人才人工成本,而結合其報告期內藍領人才數目大幅減少的情況來看,假設人均薪酬不產生大幅變化,人才數目的減少則直接降低了人事費用的支出。

總體來看,報告期內,優藍國際綜合毛利率分別為0.4%、9.5%、21.6%、24.2%,實現逐年增長,主要原因是業務結構的調整,即毛利率偏低的僱員管理服務佔比降低,而毛利率較高的人才招聘服務和職業教育服務佔比提升

其中,人才招聘服務毛利率在四大業務中最高,2019—2021年,分別為50.3%、77.8%、80%;職業教育服務毛利率次之,分別為42%、57.6%、60.6%。

從毛利佔比來看,人才招聘服務、職業教育服務是優藍國際利潤的重要來源,報告期內超過半數的毛利均由這兩大業務所貢獻。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2022年上半年,優藍國際盈利所仰仗的人才招聘服務、職業教育服務毛利率均出現大幅下滑,分別由80%跌至54.1%、60.6%跌至41.3%。

對於上述業務毛利率下滑的具體原因,優藍國際在招股書中稱,公司聘請了第三方招聘服務提供商以補充自有招聘資源,導致人才招聘服務毛利率下降;同時公司於2021年6月收購騰飛學校,導致職業教育服務毛利率毛利率下降。

優藍國際也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於報告期錄得淨虧損及累計虧損,未來可能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

實現扭虧為盈不久,兩大高毛利率業務毛利率卻又急轉直下,優藍國際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還有待其在美股招股書中進一步披露。

(全文3100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學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户。本報告基於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徵價。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户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範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係。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並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徵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時代商學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