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9-27 20:50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這次重組政策放松力度很大,最近兩天諮詢的人很多,很多企業的重組進程都要加速了。」近日,滬上一名資深的併購重組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説道。
9月24日,證監會發布《關於深化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簡稱「併購六條」),隨后,滬深交易所根據意見內容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覈規則》(簡稱《規則》)。
同花順數據顯示,「併購六條」落地后三天時間里(9月24日至9月26日期間),已有64家企業首次披露了重組相關公告。9月26日,滬深交易所分別受理了青島港(601298.SH)、中鎢高新(000657.SZ)的併購重組申請,這也是「併購六條」發佈后滬深首單獲受理的併購重組項目。
關於此次併購重組政策的討論還在市場蔓延,首當其衝的便是簡易程序規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至9月26日收盤,合計有393家企業滿足「市值超過100億元且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連續兩年為A」的要求,這些企業有望藉助簡易程序規則,快速開展併購交易。
393家企業踏入門檻
「併購六條」指出,要建立重組簡易審覈程序,對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以及運作規範、市值超過100億元且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連續兩年為A的優質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精簡審覈流程,縮短審覈註冊時間。
同時,用好「小額快速」等審覈機制,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併購重組實施「綠色通道」,加快審覈進度,提升併購便利度。
根據《規則》,對於符合簡易審覈程序條件的重組交易,交易所基於中介機構的核查意見,在2個工作日內受理,受理后5個工作日內出具審覈意見。交易所重組審覈機構不進行審覈問詢,無需就本次交易提交併購重組委員會審議。
證監會還明確,適用簡易審覈程序的重組交易將在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註冊。
「不需要問詢和上會,註冊時間也有明確預期,對於企業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華南一家資深上市公司董祕對記者説道。
記者整理數據發現,以9月26日晚收盤價計算,目前A股市場合計有1237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百億。而A股最新的年度信披考評結果為滬深交易所2023年10月發佈的上市公司2022~2023年度信息披露評價結果,目前同時符合「百億市值」+「連續兩年(2021~2022、2022~2023)信披考覈為A」要求的上市公司合計393家。
此外,還有111家企業,在前一年度沒有獲得A評級,但滿足「百億市值」+「最新一年度(2022~2023)信披考覈為A」的條件,如中國電信(601728.SH)、恆瑞醫藥(600276.SH)、立訊精密(002475.SZ)、金龍魚(300999.SZ)等。
據瞭解,最新一輪的年度信披考評結果將在今年10月揭曉,2022~2023年度信披考評結果為A的上市公司,若能在接下來的2023~2024年度信披考評中繼續保持A評級,那麼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數量還有望進一步增加。反之,若2021~2022、2022~2023連續評A,但2023~2024未能達到A級,相關公司也將被剔除。
僅以目前公開信息來看,前述暫滿足要求的393家企業,合計來自30個申萬一級行業,入圍公司數量最多的前十大行業分別是電力設備(34家)、醫藥生物(32家)、電子(24家)、國防軍工(24家)、機械設備(21家)、公用事業(21家)、非銀金融(21家)、汽車(20家)、交通運輸(19家)、銀行(17家)。
從企業情況來看,滿足要求的企業大多數都是市場的「優等生」,其中307家最近三年的信息披露考評都是A級。
預計案例不會大規模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重組簡易審覈程序「綠色通道」出臺之前,A股市場已經有了「小額快速重組」的通道,部分併購重組項目的審覈效率大幅提升。
2018年10月,中國證監會正式推出「小額快速」重組審覈機制,隨着時間的推移及註冊制的推行,監管機構對「小額快速」機制進行了優化和改革,科創板和創業板對「小額快速」機制的適用範圍和條件進行了調整,以適應不同板塊的特點和市場需求。
根據要求,申報小額快速重組的企業,需要滿足最近12個月內累計交易金額不超過5億元,或者最近12個月內累計發行的股份不超過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且最近12個月內累計交易金額不超過10億元等要求。
2018年10月,首單小額快速重組——拓爾思(300229.SZ)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方式收購資產,審覈環節僅用了13個交易日。2020年,當升科技實施的重組項目,作為創業板註冊制以來首單小額快速重組,受理至獲得證監會批覆歷時35天。
而眼下,重組簡易審覈程序取消了審覈環節,並明確註冊時間,重組項目的審覈效率還將提升一個臺階。但市場人士認為,適用重組簡易審覈程序的案例預計不會大規模增加。
「適用簡易程序的企業要滿足百億市值目標,這些企業資產規模一般也很大,有條件的大多會選擇現金收購或者分步收購資產等模式,避開行政許可。因為即便程序再簡單,準備申報材料等也會耗費時間和人力成本。即便部分企業手上沒有足夠的現金,基於公司規模和上市公司地位,銀行也願意給貸款,支持企業的收購行為。」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對記者説道。
根據記者梳理,截至2024年中報(下同),目前滿足要求的393家企業中,有345家企業總資產規模超過百億元。剔除17家上市銀行,130家企業賬面的貨幣資金(不含可交易金融資產,下同)超過百億,佔比達到35%,341家企業賬面的貨幣資金超過10億元,佔比超過90%。
以近年來動作頻頻的華潤醫藥為例,併購重組是華潤醫療發展壯大的重要手段,旗下企業投資動作頻頻,但無論是華潤三九(000999.SZ)收購天士力(600535.SH)、昆藥集團(600422.SH)、澳諾製藥、昆明聖火、眾益股份等,還是華潤醫藥收購江中藥業(600750.SH),以及華潤雙鶴(600062.SH)收購天東製藥、神舟生物等,均採用的是現金支付。
「A並A」難度或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併購六條」,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也被納入了重組簡易審覈程序。
近年來,「A並A」保持活躍。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單「A並A」案例。如1月份,邁瑞醫療(300760.SZ)併購惠泰醫療(688617.SH);7月份,廣東宏大(002683.SZ)併購雪峰科技(603227.SH);8月份,華潤三九併購天士力;9月份,中國船舶(600150.SH)擬吸收合併中國重工(維權)(601989.SH)、國泰君安(601211.SH)擬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600837.SH)等。
併購六條提出,鼓勵引導頭部上市公司立足主業,加大對產業鏈上市公司的整合。
「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我們也看到,部分產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資本市場在支持新興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將繼續助力傳統行業通過重組合理提升產業集中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對於上市公司之間的整合需求,證監會將通過大幅簡化審覈程序等方式來給予支持。
根據相關規則,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使用重組簡易審覈程序,將精簡審覈流程,縮短審覈註冊時間,同時還完善了吸收合併的鎖定期規則,即對被吸並方控股股東參考短線交易限制,設置6個月鎖定期,如構成收購的,執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鎖定期要求;對被吸並方中小股東不設鎖定期。
不過,隨着市場行情持續回暖,有市場人士預計「A並A」難度或將加大。
「因為A並A大多出現在行業低谷或者市場低谷,對於上市公司來説,‘A並A’是不認可殼價值的,業績不太好的上市公司,殼價值甚至超過了企業本身的價值。而一旦殼價值起來,上市公司之間的吸收合併就會變得更難,因為誰也不願意浪費殼價值。」前述投行人士説道。
近期,在市場加速回暖之際,部分小盤股與殼股也開始活躍,皇台酒業(000995.SZ)、御銀股份(002177.SZ)等「知名」殼資源概念股股價大漲, 其中皇台酒業已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