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9-25 11:30
轉自:中國商報
中國商報(記者 於佳鑫)美國家居用品企業特百惠(Tupperware Brands)近日宣佈,公司及其部分子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雖然在該消息公佈數日后,特百惠中國公司又表示目前其中國市場業務仍在照常進行,但是不少消費者依舊對此感到唏噓。
曾幾何時,特百惠不僅是家庭場景中佔滿冰箱、櫥櫃的「保鮮盒專家」,也是學生們人手一個的「網紅杯」鼻祖。這樣紅極一時的食品容器品牌,是如何一步步衰落的?未來,特百惠還有機會嗎?
國內業務暫未受影響
「目前中國市場的各項運營工作照常進行。」9月20日,特百惠(中國)有限公司在其發佈於淘寶旗艦店的聲明中稱。
當地時間9月17日,特百惠公司宣佈已申請破產保護。特百惠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勞里·安·戈德曼表示,過去幾年,公司的財務狀況受到嚴重影響。
據悉,特百惠公司目前的資產在5億至10億美元之間,負債在1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特百惠將向法院尋求批准,以促進業務出售過程。此外,在進行破產程序期間,特百惠將繼續運營,並繼續向員工和供應商支付工資。
雖然公司總部正面臨破產重組,但就目前而言,特百惠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暫未受到太大影響。9月23日,一名特百惠北京地區加盟商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目前門店處於正常經營狀態,近期仍在定期上架新品,每月也在開展優惠促銷活動。隨后,一名特百惠黑龍江地區的加盟商也對記者表示,公司總部破產和特百惠中國公司關係不大。
在官方聲明中,特百惠(中國)有限公司表示:「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將繼續致力於為您帶來新的產品和更優質的服務。」
「近幾年公司業務表現一直不太好,申請破產是公司債權到期后的一種手段。」上述特百惠北京地區加盟商向記者透露。
業績持續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特百惠公司創立於1946年,以生產食品貯存容器聞名,總部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特百惠在全球設有70多家分公司,並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中國等15個國家設有分廠。
1995年,特百惠進入中國市場,最初採取直銷模式,后轉向「以特許加盟為主導渠道、會員制為特色」的策略,並打出「零加盟費」和「女性創業新選擇」的加盟口號。2018年,特百惠在全國擁有超過7000家門店。
但近幾年來,特百惠的日子並不好過。
即使存在匯率影響,特百惠如今的銷售規模也已不能和其十幾年前相比。2012年,特百惠在全球市場的淨銷售額為26億美元;2022年,特百惠淨銷售額為13.06億美元,幾乎是10年前的一半,淨虧損額為2840萬美元。2022年后,特百惠官網再未更新其業績數據。
2023年,特百惠繼續虧損,前三季度淨銷售額為8.28億美元,同比下滑16.37%,淨虧損1.25億美元。
在國內方面,截至2020年,特百惠的全國門店數已減少至6400家。
在一系列財報中,特百惠多次提及,導致公司淨銷售額減少的一部分原因是樹脂等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銷售量整體下滑。
「由於公司盈利及經營活動產生現金的能力不穩定,加上循環信貸額度下的借款金額及成本增加,公司預測短期內將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資助經營活動及履行財務義務。」在今年披露的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中,特百惠再次承認了其愈發惡化的財務狀況。
從「網紅杯」到「時代的眼淚」
特百惠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勾起了不少消費者的回憶。
「90后」消費者李女士表示,自己的童年和學生時代充斥着特百惠產品的身影。「家里冰箱和櫥櫃里全是特百惠保鮮盒,有方的、圓的,也有扁的。在學校里,同學們也幾乎人手一個特百惠塑料杯。」
「之前買特百惠的東西主要是通過線下,早些年常去離家不遠的幾家街邊門店,后來特百惠逐漸開進商場、超市,有時購物結束后,也會順便進店逛逛。」消費者黃女士是「70后」,她説,「特百惠的東西質量確實好,有些10年前買的保鮮盒和杯子,到現在還在用。」
聽説特百惠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后,黃女士的第一反應是震驚,因為特百惠在她的印象中是很值得信賴的大品牌。但她也承認,近幾年自己購買特百惠產品的頻率明顯減少了。
特百惠此前能在食品貯存領域獨佔鰲頭,離不開其產品出色的密封性及耐用性。但部分消費者調侃,正是因為「太耐用」,所以該品牌產品的復購率也大大降低。
近些年來,消費者對食品容器的使用需求也在悄然發生改變。一方面,膳魔師、象印等金屬保溫杯正在取代塑料杯的地位;另一方面,冰箱除菌及保鮮功能的提升,也讓保鮮盒不再擁有如過去般的用武之地。
在破產保護聲明中,勞里·安·戈德曼提出:「公司標誌性的食品儲存容器需求下降。」
不僅如此,在電商不斷興起的浪潮下,特百惠對線下渠道的過分依賴也使其相對落后於時代。截至發稿,在淘寶平臺,膳魔師旗艦店擁有175萬粉絲,而特百惠的粉絲量僅為26.5萬。
不過,如今的特百惠似乎還不甘心就這樣被時代拋棄。在破產聲明中,特百惠表示,在過去一年中,公司已經在向全渠道運營方向展開重大轉型,並且未來還將進一步向數字化優先、技術驅動的目標發展。
特百惠迟來的轉型決定,到底是「一線生機」,還是「為時已晚」?申請破產保護后,這個將近「80歲」的企業,未來將何去何從?本報將對此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