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零售變天,劉強東大撤退

2024-09-24 21:12

來源:投資家

永輝超市,迎來命運轉折點。

作者 | 王思琪

永輝超市,迎來命運轉折點。

剛剛,中國零售行業變天,累計融資超200億元的昔日「中國最牛超市」、A股「吸金巨獸」永輝超市,大股東換人了。買家是素有「10元店」之稱的美股上市公司名創優品,雙方交易作價約63億元。「小雜貨鋪指導大超市」,這是2024年罕見的一筆「蛇吞象」收購案。

永輝超市與名創優品均是知名零售品牌。雙方背后股東,均會在此次交易中獲益。最慶幸的當屬永輝超市,頂着「中國最牛超市」頭銜,它們收穫了資本萬千寵愛,曾因兩筆超大額融資轟動全球零售行業。其中,最濃重的一筆,當屬2015年京東對永輝超市的43.1億元戰略投資。彼時,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恰逢人生喜事,他前后豪拋約160億元投了超10家公司。

永輝超市在京東線下零售佈局中,至關重要,配合京東到家業務實現閉環。劉強東想法不錯,然而,自從永輝超市取得1107.3億元市值巔峰后,它們就像「泄氣皮球」一蹶不振,不僅市值跌光近900億元,永輝超市還在2021-2023年虧掉80億元,總負債超400億元。

劉強東當初信心滿滿的投資,如今換來燙手山芋。好在,接盤俠來了。按着63億元交易作價,京東可通過新股東加入套現17.74億元。能回來點錢是點,劉強東無奈虧錢大撤退。

一筆罕見的「蛇吞象」收購案,牽連了三家公司的命運軌跡。

它們分別是京東、永輝超市、名創優品。三家公司「心態各異」先説名創優品。

名創優品是一個草根逆襲的創業故事。創始人葉國富,草根出身、家境貧寒。早年在廣東闖蕩,賺取人生第一桶金。改變葉國富命運的是,某次日本旅行。他在逛小雜貨鋪的時候發現,日本當地不少低消費雜貨鋪售賣的商品由中國生產,他靈機一動想到在中國賣日本商品。

機緣巧合之下,他遇到了「心懷宇宙」的日本青年設計師三宅順也,二人意氣相投聯手創業,這就有了名創優品的誕生。模式上,名創優品遵循低價策略,中日兩地共同發展。葉國富帶領中國團隊負責整合供應鏈、開設線下門店、營銷,三宅順也帶領日本團隊專注設計。

產品定價方面,由於名創優品主打「10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名創優品很快在國內嶄露頭角。但在早期,名創優品並未得到VC/PE青睞,資產重、「日貨販子」沒估值故事可講,葉國富開始變換思路,一是擴充產品品類,二是跟國際名牌做朋友、籤IP,擴大想象空間。這招果然好使,恰巧新零售風口來襲,名創優品火速坐上風口快車,步入資本視野。

別看,名創優品沒VC/PE投,葉國富對VC/PE卻情有獨鍾。他拉着做生意積累的人脈做LP設立了賽曼基金,闖入VC/PE,與一級市場投資人做朋友。2018年,爲了彰顯葉國富對名創優品的看好與期待,他用賽曼基金投了名創優品天使輪,打動了他結識的高瓴創始人張磊。

同年,高瓴和其它投資方帶着10億元融資入局,名創優品聲勢浩蕩的殺向一線城市,是核心商業區、繁華地段里為數不多的「10元店」。2020年,資本推動名創優品美股IPO2022年,港股IPO。名創優品則由籤IP升級到自研,「線上+線下」運營,門店國內到全球。

經營層面,名創優品把「小而美」的店鋪生意,效益極致化。全球超6800家門店,貢獻了知名零售品牌做夢也沒達到的驚人業績。根據其2024上半年發佈的財報顯示,名創優品半年度營收10.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毛利4.6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9%

小雜貨鋪干出了大超市水準,難怪名創優品想「蛇吞象」拿下永輝超市。小雜貨鋪「心懷宇宙」,葉國富遙望「星辰大海」,名創優品不缺錢,花63億元接盤大股東席位,賺大了。

葉國富懂VC/PE,他清楚永輝超市處在低位估值區間,小錢干大事,一勞永逸。

名創優品、葉國富是準備辦慶功宴的心態,再啟新徵程。

永輝超市呢?終於有了續命錢,創始人又有機會套現了?

實際上,永輝超市是三家公司里最玄幻莫測的。它們不像名創優品有些挫折逆襲的成分,永輝超市是一路被「頂流」資本眾星捧月,早在2007年就拿到了香港匯豐銀行7500萬美元融資。創始人張軒松、張軒寧兄弟是傳統零售里最會講新零售故事的人,互聯網大廠座上賓。

太會講故事,永輝超市沒為融資頭疼過。它們從京東等其它投資方出拉來近100億元融資,緊接着,通過A股定向增發累計融資超130億元,是合計融資超200億元的「吸金巨獸」。永輝超市跟互聯網大廠京東「相愛」是在2015年。那會,劉強東堅定不移的發力線下。

京東想打通京東到家、構建閉環,要做互聯網行業里「線上+線下」的領頭羊。2015年,中國零售行業之超市格局,掌握在家樂福、沃爾瑪、物美手里,這三家公司對新零售的感悟,后知后覺,永輝超市是少數擁抱新零售的超市,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和劉強東很投脾氣。

現在可能大家都投脾氣,以前不是,傳統與互聯網隔三差五社交平臺互懟,火藥味十足。張軒松、張軒寧兄弟思路開放、吸納萬物。包括后來搞出「超級物種」的理念就很獨特。

也是2015年,忙碌婚事的劉強東,野心勃勃。他去了趟福州逛永輝超市,有感而發的表示,「永輝超市生鮮供應鏈模式不具備複製性,這和京東一樣,其它企業無法複製京東模式。」

雙方「情投意合」。京東斥資43.1億元戰略投資永輝超市,獲取10%股份。那場交易早期,京東、永輝超市經常商業互捧。「京東有強大的電商平臺,永輝超市全國有300多家門店,雙方合作是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京東到家則藉助永輝超市,完成「最后3公里」配送。

有了京東拉來互聯網風口加持,永輝超市干了兩件資本喜歡的事,繼續融資、跑馬圈地。

2015年,永輝超市門店超300家;2016年,門店近500家;2019年,門店1600家。如此增速,堪稱「中國最牛超市」。新零售故事里,資本欣賞規模化,規模越大、估值空間越高、估值空間越高、越吸金、資本價值越大。永輝超市不負厚望,市值漲到了1107.3億元。

當然,還有一句,資本價值越大、泡沫越多。永輝超市過度跑馬圈地,圈進了泥潭。

2021年起,永輝超市爆發了持續3年的經營性虧損危機。

2021-2023年,永輝超市累計虧掉80億元。意識到跑馬圈地跑的太快了,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又瘋狂閉店,把門店總數控制在1000家左右。可惜,資本市場不買賬了,永輝超市較巔峰市值跌光近900億元。公司經營艱難,張軒松、張軒寧兄弟決定講故事拉救兵。

2024年,關於永輝超市熱度最高的點是,「向胖東來取經」。胖東來是中國本土模範超市樣本,創始人於東來建起了「其它企業無法複製的模式」。這個並非創始人「自己説的」,確實沒有企業能複製胖東來,它們是中國零售非標準性的特殊案例。「胖東來幫助永輝超市」上過熱搜,短暫提振過股價,可胖東來與永輝超市的成長邏輯、資本路徑,完全不同。

一個專心本地,一個心在四方。永輝超市需要錢,永輝超市股東需要套現。關鍵,劉強東已經厭倦聽老故事了,9年磨礪、京東成長,讓他愈發成熟。他不再是那個看到傳統零售就「火藥味十足」的「叛逆」、激進創業者,他在老股東沃爾瑪身上學了很多,「分手」亦淡然。

永輝超市還是永輝超市,京東了新故事,「線下沉浸式綜合類消費商業體(MALL)」。2024年,京東MALL計劃新增10家門店,為用户提供完整的一站式品質生活方案。據說,京東MALL的特點是覆蓋生活消費,應有盡有。永輝超市在京東全盤戰略下的作用,微乎其微。

離開永輝超市,成了京東對外投資的頭等大事。哪怕虧錢,仍要撤退。名創優品出手接盤永輝超市大股東的63億元里,永輝超市第一大股東牛奶公司可套現45億元,京東可套現17.74億元,張軒松、張軒寧兄弟呢?他們二人早就悄悄出手好幾次了,累計套現超50億元。

這麼看,什麼虧錢不虧錢?拒絕套牢纔是真實。懂投資的葉國富肯定明白,架不住永輝超市價格便宜,「小雜貨鋪指導大超市」。名創優品也將告別「10元店」標籤。2015年前后,是劉強東「不理智」的投資階段,他豪拋約160億元投了超10家公司。這些公司有永輝超市、易車、途牛、餓了麼、天天果園、分期樂、金蝶軟件、有品PICOOC、到家美食會等。

劉強東投的領域「五花八門」,超10家公司的生存狀態,有好有壞。上面涉及的業務,京東有些自己就放棄了。撤退永輝超市,是明智的,京東少了個拖油瓶。隨着小雜貨鋪收購「中國最牛超市」股份,中國零售行業也要變天了。那麼,你看好名創優品接盤永輝超市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