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原創精選> 正文

王炸利好密集轟炸!助攻港股牛市?國慶前夕這些投資熱點或將爆發

2024-09-24 14:03

國慶節前夕,多項重磅政策同時出臺,市場迎來諸多利好。受此影響,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漲幅擴大逾4%,港股三大指數齊刷階段新高,恆生科技指數漲5%領跑,恆指上漲3.8%即將站上19000點。消費產業鏈相關個股,如餐飲股、啤酒股等,也迎來了全線上漲的行情,截至發稿,京東集團-SW、農夫山泉、華潤啤酒漲超8%,美團-W、阿里巴巴-W漲超5%。

王炸政策轟炸!樓市、股市節前迎來大利好

今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分別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重磅發聲,降低存量房貸利率、進一步降準、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中長期資金入市安排等相關政策即將發佈。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新聞發佈會上率先發布了三方面的政策。

  • 一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並帶動市場基準利率下行。潘功勝宣佈,近期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 二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並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全國層面不再區分首套房二套房,統一最低首付比例全部為15%。
  • 三是創設新的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場發展。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引導銀行提供貸款,支持上市公司和股東回購和增持股票。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發佈會上表示,下一步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支持其他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進一步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投資力度。二是督促指導保險公司優化考覈機制,鼓勵引導保險資金開展長期權益投資。三是鼓勵理財公司、信託公司加強權益投資能力建設,發行更多長期限權益產品。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發佈會上表示,證監會將着眼於「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的總體目標,進一步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談及匯金公司對資本市場的增持,吳清表示,證監會將會同有關方面進一步支持匯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擴大投資範圍的有關安排,也推動包括匯金公司在內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好的中長期資金入市環境,進一步增強戰略性儲備力量,共同全力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國慶假期將近,港股在國慶小長假前后將會有怎樣的走勢?華盛資訊整理了2014年-2023年十一前后港股的漲跌表現,國慶期間,恆指上漲概率高達70%。

從歷史表現來看,在過去10年間(2014至2023年),10月1日前7日,恆指上漲概率為10%,下跌概率為90%。而10月1日后7日,港股往往能夠展現出較強的上漲動力;數據顯示,恆指在此十年間,上漲概率為70%。同樣,恆生科技指數在節前也普遍呈現下跌趨勢,但在十一后上漲的概率接近80%。

此外,在美聯儲降息背景下,借貸成本降低,刺激消費和投資,港股走勢更為積極。最近以來,港股連續多日反彈,恆指、國指已經實現九連陽。

中金公司分析指出,港股市場由於其對外部流動性變化的高度敏感性,以及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導致其對美聯儲的降息操作反應更為敏感。此外,港股的盈利情況相對較好,估值和投資者倉位也更為合理,這些因素共同支撐了港股的相對錶現。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近期降息交易周期開啟,外資與南向資金轉為連續淨流入港股市場。受益於降息分母端提振,外資與南向資金有望持續流入香港股市,助力港股估值中樞抬升。

國慶黃金周將至,這些節假日概念股有望受惠

據飛豬發佈《2024 國慶假期出遊風向標》,長線遊已成為國慶假期出行預訂的主流,其中出境遊增長矚目,出境遊機票及酒店的預訂人次已大幅超越去年同期。中泰國際建議關注國慶假期出行催化的文旅板塊,部分估值處於歷史底部的餐飲、博彩、食品飲料、體育用品等細分行業龍頭企業,若有提高股息分派及回購規模等提振股東回報的動作,也較易刺激相關股份反彈。

國信證券指出,伴隨國家不斷出臺擴大內需的利好政策,社服板塊整體情緒階段從前期悲觀預期中相對提振。上海證券認為,作為傳統銷售旺季的的十一假期是餐飲企業一年銷售中的重大節點,看好頭部餐企通過自我創新,以應對餐飲消費平價化、性價比的重要趨勢,積極把握假日經濟。

以下是華盛資訊整理的部分節假日相關行業及概念股,僅供參考。

節假日概念板塊

相關個股

旅遊 美團-W
攜程集團-S
同程旅行
復星旅遊文化
香港中旅
酒店 華住集團-S
香格里拉(亞洲)
美高梅中國
銀河娛樂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
永利澳門
餐飲 呷哺呷哺
九毛九
海底撈
周黑鴨
農夫山泉
蒙牛乳業
華潤啤酒
青島啤酒股份
百威亞太
奈雪的茶
茶百道
頤海國際
譚仔國際
海倫司
百勝中國
航空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
中國國航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
美蘭空港
影視娛樂 IMAX中國
貓眼娛樂
阿里影業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