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9-23 07:01
轉自:河北日報
發揮「近」的優勢 做足「美」的文章 廊坊加快建設文旅深度融合旅遊強市
發揮「近」的優勢 做足「美」的文章
廊坊加快建設文旅深度融合旅遊強市
暢遊「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學經典魅力;在香河乘坐北運河遊船,感受一水通京冀、協同向未來的新景;走進林棲谷森林康養度假區,住「會呼吸的房子」、泡樹上的温泉……古老與現代相映,歷史與未來交融,廊坊正成為越來越多京津遊客的「詩和遠方」。
廊坊緊臨京津,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觀藴盡詩情畫意;歷史長河中,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亙古至今。近年來,廊坊借勢京津冀協同發展,依託豐厚歷史、人文資源和自然風光優勢,緊緊圍繞「打造京津遊客周末休閒度假首選目的地」「建設京津冀文旅協同發展先行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全時全季全域的旅遊強市。
發揮「近」的優勢,做足「美」的文章。廊坊深度開發觀光度假、運動休閒、生態康養等新型旅遊產品,全面增強文化軟實力、旅遊吸引力,不斷拓展旅遊產業空間,培育業態多元的文旅消費新場景,「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成為京津遊客暢遊廊坊的新時尚。
提品質、塑名片,繪就「詩與遠方」,打造京津遊客周末休閒度假首選目的地
8月5日上午10時,夢廊坊國際戲劇公園里的「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開城,早早就來排隊的遊客們湧入城中。一座江南老宅、一進老北京四合院、一棟筒子樓、一所中學……「沉浸式觀演」是這里最大的亮點之一,演員是觀眾,觀眾也是演員。
這種特殊的觀賞體驗讓專程從天津趕來的遊客李盼盼大呼過癮:「我對《紅樓夢》情有獨鍾。參觀過程中,我被城中的情景空間和劇場所吸引,尤其是沉浸式觀看精彩劇目,讓我彷彿置身於紅樓夢的世界中,真的很不錯,看了還想來!」
「自去年7月開城以來,我們已演出1萬余場次,吸引超400萬人次觀演。」項目運營方新繹控股董事長李曉菲介紹,夢廊坊國際戲劇公園還包括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水雲宿集等,打造了「商業+娛樂+文化+旅遊+生態」的全新文旅融合新模式。
廊坊積極探索「文旅+戲劇」新型業態,將藝術元素融入旅遊產品開發和城市形象打造,戲劇與文旅實現融合共生。今年3月,時隔8年再度迴歸中國的世界戲劇日慶典活動在夢廊坊國際戲劇公園舉辦,標誌着廊坊戲旅深度融合實現新突破。
「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時代命題,也是廊坊文旅破題的應有之義。」廊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許建軍介紹,厚重的京畿文化、運河文化、邊關文化、窪澱文化為廊坊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為加快推進文化旅遊強市建設,《廊坊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明確文旅產業發展總體佈局,即以廊坊中心城區為核心,打造北部大運河文化旅遊片區、中部空港文旅休閒片區、南部窪澱文旅生態片區,大力實施「文化+」融合工程,切實讓「廊坊文旅」活起來、火起來。
夏日的北運河,波光瀲灩,水鳥翩躚。8月4日上午,隨着汽笛聲劃破長空,一艘遊船從位於香河縣的北運河香河中心碼頭緩緩駛出。「在這里不僅能坐船欣賞美景,還能品嚐各種美食,真是不虛此行。」北京遊客張輝在香河度過了一個愜意的周末。
北運河香河段是全省首條內陸旅遊通航河流。搶抓國家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重要機遇,香河以北運河中心碼頭為中心,串聯域內國安第一城、水岸潮白等多個特色文化旅遊景點,深入挖掘荷香文化、飲食文化等多種文化,「香河文旅」名片愈擦愈亮。
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隔河相望,具備發展文旅產業的良好條件。近年來,他們積極建設大運河(廊坊段)國家文化公園,域見頤和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園、燕山生態旅遊文化園等項目開發建設初具規模,大廠影視小鎮、香河國華影視基地擴容升級,北運河香河段、國安第一城點燃文旅「新引擎」,形成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多層帶動效應。
借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臨空經濟區建設,廊坊中部三區兩縣重點發展文化娛樂、演藝體驗、商務會展、動漫文創等產業,夢廊坊國際戲劇公園、雲裳小鎮、來康郡温泉谷、興安湖生態運動公園等串點成線,形成多條旅遊線路和一批地標性景觀羣,初步打造了集旅遊諮詢、旅遊商務、消費服務於一體的國際旅遊綜合服務區。
依託雄安新區建設,廊坊南部三縣的中國紅木城、葫蘆文化小鎮運營成熟,華夏民間收藏館、文安文化藝術中心建成投運,文安魯能生態旅遊度假區、子牙河觀光帶等文旅綜合體項目基本建成,目前形成了集生態觀光、文旅康養、休閒度假等於一體的窪澱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
圍繞撬動京津冀旅遊客源市場,廊坊還策劃推出了運河通航聯動、窪澱文化休閒、康養度假體驗等八條精品旅遊線路,培育了「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文安魯能生態旅遊度假區、中國紅木城等一批網紅打卡地和文旅消費集聚區,城市文旅IP更鮮亮、更出圈,極大聚集了人氣,拉動了文旅消費,逐步成為中國北方熱門文旅目的地之一。
品味美食、樂隊演出、機車展示、粉色沙灘、互動表演……今年廊坊經洽會期間,「廊洽時光」美食音樂節暨百城煥新購車節在商貿流通、文旅體、康養等多個領域同步開展,吸引了大批北京、天津及廊坊周邊遊客,塑造出了熱辣滾燙的消費新場景。
「十佳網紅打卡地」「十佳創意美宿」「十佳特色美食」……廊坊今年舉辦的七個「十佳文旅品牌」評選活動,吸引全市近200家文旅企業及個人參與,對廊坊豐富的文旅資源和業態進行集中精彩展示,全面提升了廊坊文化旅遊的品牌影響力。
「我們以七個‘十佳文旅品牌’評選、‘廊坊雅居’等為載體,打響了‘廊洽時光’消費品牌。」許建軍介紹,近年來,該市通過政府引導扶持,依託展會活動和經營主體力量,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催生新動能,被命名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是京津冀地區唯一的示範城市。
抓拳頭、育龍頭,項目「串珠成鏈」,打造京津冀文旅產業協同發展新典範
夏日時節,來到文安魯能生態旅遊度假區,秀映湖面,佳木葱蘢,彷彿到了詩中的桃花源。「千畝自然水域遼闊澄澈,沉浸式體驗項目豐富多彩,我和家人既能遊園玩水,也能休閒度假,太棒了!」來自北京的遊客呂宏偉「咔咔」按下相機快門,定格最美瞬間。
文安魯能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河北八大窪澱之一「文安窪」,是河北省省級旅遊度假區,聚焦生態旅遊、主題休閒兩大戰略方向,涵蓋90余項產品業態,是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文娛體驗以及生態養生等功能於一體的高品質生態旅遊度假區。
秉承資源稟賦,廊坊打造產業優勢。當前,隨着北運河(京冀段)全線實現遊船通航,沿線生態康養小鎮、民宿風情小鎮迅速興起壯大;固安來康郡康樂景區、霸州日月潭會館等文旅康養、醫養結合產業集羣消費拉動力增強;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壹佰劇院綜合體等投入運營,旅遊演藝、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業態逐步豐富……
近年來,隨着大眾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不斷增長,廊坊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稟賦和優勢旅遊資源,打造了更多富有文化內涵和人文氣息的文化旅遊新業態、新場景。
以北運河旅遊通航工程為依託,香河縣以國安第一城、萬畝荷塘等域內文旅項目為載體,拓展與環球影城、台湖演藝小鎮等北京市通州區旅遊景點合作內容,創新發展特色文化,為全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項目是文化產業的筋骨,是文旅產業優化結構、提檔升級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廊坊緊盯京津健康養老和文化旅遊消費市場,抓拳頭、育龍頭,通過積極喚醒、整合、盤活、引進優質旅遊資源,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促使一批項目「串珠成鏈」,推動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助力打造京津冀文旅產業協同發展新典範。
8月7日,位於大廠回族自治縣的域見頤和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400多名工人加快施工。「目前正在建設的頤養社區、大廠國京戲劇文化交流中心東區項目,計劃在2025年完工。」產業園項目工程負責人鄭楠説。
作為大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代表性項目,該產業園總投資10.3億元,主要圍繞戲劇文化主題,融合康養、文化、旅遊產業,建設戲劇國際交流中心、戲劇主題旅遊度假景區等,打造以「文化+旅遊+康養」為核心的戲劇全產業鏈康養文旅目的地。
統籌推進在建文旅項目,廊坊完善項目包聯幫扶、入庫管理和調度考評機制,將全市文化和旅遊項目納入項目庫管理,進行跟蹤服務、定期調度、督導考覈。目前,域見頤和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園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加快建設,霸州牤牛河歷史文化公園將歷史文化植入旅遊場景,新繹七修書院、三河夢東方研學基地為研學遊的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產業聚集規模化發展是實現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許建軍介紹,廊坊充分發揮區域文化產業優勢,深入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紅木文化、核雕文化、金屬工藝、樂器製造、影視文化五大產業集羣,形成了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格局。
大城縣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紅木古典家俱產業基地之一,2000余家生產企業年產170萬件(套)紅木家俱;以永清縣為代表的核雕文化產業,成為全國知名的核雕創作、生產和銷售基地,年產值規模60億元;金屬工藝產業年產值約3億元,其中景泰藍製品產銷量佔據全國50%的市場份額……文旅融合讓文化更富活力、旅遊更有魅力。
產業園區(基地)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廊坊規範提升現有文化產業基地(園區)的運營管理,做好基礎設施「硬環境」和配套服務「軟環境」建設。目前,該市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3家、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3家,創建A級以上旅遊景區37家,文化帶動旅遊產業風生水起,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
遊田園、品鄉情,就來「廊坊雅居」,建成京津雄周邊鄉村旅居康養首選地
8月7日上午,走進大廠回族自治縣祁各莊鎮亮甲台村,一座名叫「景明軒」的小院里,52歲的北京市民李泳正在澆花。他和家人已在這里生活近4年。「健身有廣場、休閒有公園,環境優美,舒適宜居。」李泳説,在這里生活,圓了他向往的「田園夢」。
像這樣的小院,亮甲台村已經建設了15座,此外還有兩棟洋房,已全部出租給有康養需求的北京籍老人。「我們將村里的閒置房屋按照‘一宅一風格’的思路進行改造提升,打造精品民宿。」亮甲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兵介紹,村里還將推出日租、周租、月租等短租房,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銷售村里的特色美食及農產品。
這種「鄉村旅居+農業+康養」模式,正在廊坊大地蓬勃涌現,它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廊坊雅居」。「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我們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建設了一批沉浸式體驗自然風光、鄉土風情、鄉愁文化和田園生活的院落型鄉村旅居場所,加快打造京津雄周邊鄉村旅居康養首選地。」廊坊市農業農村局調研員靳國安介紹。
「我和老伴在這兒住8個月了,每天寫寫字、彈彈琴、遛遛彎,過得特別充實。」在香河縣大愛書院養老中心的居所里,87歲的北京老人胡克嫻講述着在這里的幸福生活。目前,這里已入住600余名老人,90%以上來自北京,真正實現了「老了,更幸福」。
據介紹,大愛書院建有1.3萬平方米的養老中心會所,配備了圖書館、健身房、游泳池等50余類一站式養老文化活動空間,並設有多種文化課程與娛樂活動,打造了專屬於老年人安全、舒適、温馨的家。
鄉村康養別院,是「廊坊雅居」的代表性、標誌性院落類型之一。大愛書院養老中心就屬於這種類型。「這類院落所在的村莊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依託燕達健康城、香河大愛城、臨空經濟區(廊坊)生命健康島等醫康養資源,打造了集‘康、養、樂、學、遊’於一體的高品質康養項目。」靳國安説。
目前,廊坊通過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重點打造了鄉村康養別院、非遺傳承聚落、温泉旅居鄉築、專家田園宅院、鄉村電商營地等5種院落類型,有效滿足了不同客户羣體的個性化需求,促進了「鄉村旅居+農業+康養」深度融合發展。
固安縣來康郡建成集康養居住、生態旅遊、農耕文化體驗、温泉度假於一體的田園康樂景區;三河市中門辛村引進北京藝術家開設書畫藝術館(工作室)5處,簽約80余名中書協、中美協藝術家;永清縣東義和村「艷陽村舍·70記憶民宿」打造農旅融合特色鄉村遊品牌,每到節假日「一房難求」……
截至目前,廊坊建有旅遊民宿、康養小院840余套,主要集中在香河、永清、固安等地,其中16家民宿入選我省百佳特色精品民宿。遊田園、品鄉情,就來「廊坊雅居」,廊坊成為京津雄周邊鄉村旅居康養首選地。
鄉村美起來,旅遊熱起來,農民富起來。廊坊加快推進「廊坊雅居」建設,計劃到2027年底完成100個村、3000套院落的建設,同時建成1個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屆時,預計年接待遊客3000萬人次以上,年營收50億元以上,可帶動村集體增收1.5億元,並帶動農民增收3億元。
發展鄉村旅遊業,是推動廊坊全域旅遊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針對京津大都市人羣「迴歸自然」的需求,廊坊還重點推出了民俗風情體驗、農事體驗、生態觀光、鄉村民宿、鄉村文化等一批特色鄉村旅遊線路,重點建設和提升了一批項目,全面推動鄉村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永清縣海澤田現代農業園區的西瓜種植大棚,一個個碧綠圓潤的吊秧西瓜長勢喜人。瓜棚里,遊客們正在體驗摘瓜樂趣,還有人直接現場品嚐。「這西瓜皮薄多汁、口感清脆,特別好吃!」來自北京的遊客張凡宇豎起大拇指。
「我們建有高標準日光温室76個、冷棚71個、智能連棟温室8640平方米以及2000余畝大田,種植有70多個綠色蔬菜和優質水果品種,年產果蔬等農產品5000余噸。」海澤田現代農業園區副總經理陶傳濤介紹,今年上半年共接待遊客1.1萬人次。
推動文旅與傳統農業融合發展,廊坊構建了「文化+田園+康養+旅居」的農業與文旅體驗產業體系。目前,該市擁有國家和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園區42個、河北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5個、省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6個、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7個,吸引了眾多京津冀遊客走進廊坊,促進了廊坊旅遊「井噴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