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北美票房|《陰間大法師2》第二個周末票房繼續高歌猛進

2024-09-16 16:11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北美電影市場雖有多部新片大規模上映,卻都未能撼動《陰間大法師2》的領先地位。

 《陰間大法師2》衍生飲料價格引爭議

由蒂姆·伯頓執導的《陰間大法師2》在其上映的第二個周末獲得5160萬美元票房,目前北美總票房已達到1.88億美元。這個成績也是美國影史上第二優秀的第二周末票房,排在它之前的是新線影業2017年出品的恐怖片《小丑回魂》。《小丑回魂》當年的開畫成績是1.23億美元,比《陰間大法師2》的1.1億美元略勝一籌,是歷來最優秀的9月開畫成績,而該片當年第二周末的票房也高達6010萬美元,是9月最優秀的第二周末票房。

七年前,《小丑回魂》的北美總票房最終達到3.27億美元。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陰間大法師2》恐怕無法趕上這個水平。而在導演蒂姆·伯頓個人的履歷表上,目前北美票房最高的兩部電影是3.34億美元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和2.51億美元的《蝙蝠俠》,恐怕其地位也不會受到《陰間大法師2》的影響。

此外,熟悉好萊塢動態的讀者想必都知道,美國連鎖影院近年狠抓流行風潮,製作各種獨家電影衍生產品,且全都賣得異常火爆,如《沙丘》和《死侍與金剛狼》等影片的爆米花桶等。這次為配合《陰間大法師2》的上映,全美最大院線AMC推出了一款名為「沙蟲殺手」的雞尾酒飲料。

《陰間大法師2》的衍生飲料「沙蟲殺手」 《陰間大法師2》的衍生飲料「沙蟲殺手」

此處的「沙蟲」與《沙丘》中鼎鼎大名的沙漠巨獸並無關係,而是新舊兩部《陰間大法師》里都出現過的沙漠蟲子。當然,蒂姆·伯頓當初想到這個點子也是受到《沙丘》小説原著的啓發,只是這兩種沙蟲在形態上差異還是不小。

這次的「沙蟲殺手」雞尾酒飲料,就是一杯用覆盆子果汁和伏特加調製而成的藍色酒精飲料,上面點綴了一些代表沙蟲的彩色橡皮糖。不過,真正讓它火爆出圈的,還是其高昂的售價。過去一周內,有觀眾在社交媒體上貼出了自己購買這杯飲料的價格,顯示其售價竟然高達31美元,讓美國民眾大感吃驚,甚至有網友揶揄説,這點錢都夠在股票市場上買入六股AMC院線的股票了,肯定要比買一杯飲料更值得。

不過,AMC方面事后解釋説,這杯飲料在全美絕大部分AMC影院的售價是21美元(不含税)。僅僅只是在對酒精徵稅超高的伊利諾伊州AMC影院,因為加上税金,或許還要再加上一點小費后,其售價纔有可能會達到31美元的高位。總而言之,最初發帖的人意在博眼球,所謂31美元買杯AMC飲料的説法,有些亦真亦假。半真半假,也符合如今網絡新聞的全球大勢,網絡熱議最終也確實帶動了這款飲料的銷售和電影《陰間大法師2》本身的話題性,讓AMC院線和電影出品方都從中獲益。

 《非禮勿言》贏得影評人高口碑

《非禮勿言》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高達85% 《非禮勿言》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高達85%

周末票房榜上排名第2位的是由布倫屋製作、環球影業出品的驚悚片《非禮勿言》(Speak No Evil)。該片由詹姆斯·麥卡沃伊領銜主演,故事改編自2022年上映的丹麥同名作品。美國的影評人似乎非常喜歡這部翻拍作品,助推其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的新鮮度達到85%。而環球影業也特意為之挑選了「13號星期五」的特定檔期。

該片在3375家影院上映,獲得1150萬美元開畫票房。雖然相比它的好口碑,這個成績有點寒磣;但對於一部製作成本1500萬美元的影片來説,也算是不錯的成績。該片也已於9月14日起在國內院線同步上映,但開畫表現和排片情況均不理想,看來很快就將湮沒在中秋國慶檔的一眾新片中。

《殺手遊戲》(The Killer 《殺手遊戲》(The Killer's Game)的開畫票房只落得260萬美元

相比《非禮勿言》,另一部新作的情況要糟糕得多。上周末在北美2623家影院公映的《殺手遊戲》(The Killer's Game)的開畫票房只落得260萬美元,排在周末票房榜的第6位,也延續了獅門影業近期的連續票房失利。該片由戴夫·巴蒂斯塔主演,講述一名患上絕症的殺手意圖掌控自己命運的故事。

紀錄片《我是種族主義者嗎?》獲保守派觀眾青睞

新片中值得一提的還有美國保守派媒體「每日連線」(Daily Wire)首次觸電,投資出品的紀錄片《我是種族主義者嗎?》(Am I Racist?)。該片在北美1517家影院上映,獲得475萬美元開畫票房,排在票房榜第4位。該片走的是邁克爾·摩爾那種話題式紀錄片的拍法,只不過觀點輸出由左向右,對美國民主黨奉行的多元包容價值觀大肆嘲諷。

紀錄片《我是種族主義者嗎?》獲保守派觀眾青睞 紀錄片《我是種族主義者嗎?》獲保守派觀眾青睞

對於這麼一部耗資僅300萬美元且面向小眾,而且也沒有大肆營銷的影片來説,目前這個票房成績還算不錯。不過,相比當年邁克爾·摩爾那些紀錄片的票房成績,就相距甚遠了。不説其巔峰時期的《華氏9·11》和《科倫拜恩的保齡》兩部作品,即便是2007年只在全美411家影院上映的《醫療內幕》,開畫成績也有450萬美元。

另外還有一部福音電影《上帝未死5》(God’s Not Dead: In God We Trust)周末在1392家影院獲得146萬美元開畫票房,排在票房榜第10位。事實上,該片目標觀眾和《我是種族主義者嗎》有着很大的重合,選在同期上映,多少有些窩里斗的況味。不過,兩部影片的觀眾都為其打出了電影評分(Cinemascore)A級的高分。

《上帝未死5》 《上帝未死5》

説到電影評分,美國電影市場上目前最主流的觀眾打分調研機構就是名為電影評分的這家了。據初步統計,自2011年以來,共有59部影片獲得極其罕見的A+級評分。其中有19部(平均每年約 4部)都是福音電影或面向美國保守派羣體的影片,包括今年上映的《平凡天使》(Ordinary Angels)、《無名英雄》(Unsung Heroes)、《希望之聲:負鼠的故事》(Sound of Hope: The Story of Possum Trot)和《鍛造》(The Forge)。去年,有8部影片獲得了A+級打分;唯二沒有以保守派觀眾為目標的影片是泰勒·斯威夫特和碧昂斯的演唱會影片。

換句話説,此類作品的觀眾也都有粉絲左右的傾向,不太在意專業媒體的意見。而這類影片的票房成績,雖比不上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會電影,但也大有可觀,充分説明電影院所提供的那種可以與志同道合者一同分享電影的共同體驗仍是其相比流媒體服務的獨特優勢所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