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影石創新IPO「卡殼」4年,創始人朋友圈求「公道」

2024-09-12 11:33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贏下Go Pro,倒在上市前。

本文4244字,約6分鍾

作者 | 宋新澳  編輯 | 吾人

來源 | 元素elements

日前,影石創新實控人劉靖康在朋友圈發文,對影石創新IPO的求「公道定性」,而后又稱「會跟監管積極溝通變更或撤回IPO計劃」的消息引發熱議。

影石創新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智能影像設備提供商,主營全景相機、運動相機等智能影像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線覆蓋消費級及專業級智能影像設備、配件等,擁有品牌「Insta360影石」。招股書(註冊稿)顯示,劉靖康合計可支配影石創新34.0043%的表決權,間接持有公司27.5653%的股份,系公司實際控制人。

與影石創新同台競技的,有運動相機界老大哥GoPro、航拍無人機知名選手大疆,以及日本理光全景相機。

這家年輕的公司在成立五年后便向資本市場發起了衝擊。2020年10月,影石創新提交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經過交易所的多次問詢、兩次上會,影石創新最終提交了註冊,但迟迟未有一個結果,整個IPO進程至今已耗時近四年。

這一漫長的過程,給公司和相關利益方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不確定性。8月中旬的一個凌晨,劉靖康在朋友圈吐露了心聲。他表示「A股不景氣和金融反腐的背景下,會里擔心錯放問題公司,非常能理解,無抱怨」「不求批文,僅求公道定性」。同時,劉靖康也透露了影石創新最新業績情況、敏感股東等外界關注的信息。

審覈「卡殼」

四年仍未拿到批文

傳統影像設備是指利用光學成像原理形成影像,並使用底片記錄影像的設備,主要包括膠片相機、數碼相機、攝像機等。智能影像設備是指具備計算處理能力的影像設備,主要包括航拍無人機、全景相機、運動相機、可穿戴攝影設備等。用户不侷限於手持拍攝,可通過智能影像設備的自動剪輯、快速編輯處理功能,呈現影像。

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影像設備市場整體規模從2015年的41.20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87.68億美元,近五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20.78%。

在智能攝像設備中,有兩家品牌被外界所熟知,GoPro與大疆。GoPro在2010年推出了GoPro Hero HD攝像機,招股書介紹,這款產品問世后,運動相機開始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並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緊接着在2014年,大疆推出了消費級航拍無人機Phantom 2 Vision,消費級航拍無人機逐漸形成規模。

在全景相機方面,由日本理光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全景相機,到了2017年,三星、尼康等知名品牌也紛紛加入全景相機的行列,進一步推動了這一市場的快速發展。

與日本理光(成立於1936年)、GoPro(成立於2004年)以及大疆(成立於2006年)相比,成立於2015年的影石創新無疑是一家年輕的企業。

但影石創新一經成立就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關注。企查查顯示,IPO前,影石創新已完成7輪融資。投資方陣容中包括IDG資本、啟明創投、華金資本、招商局資本、基石資本等機構的身影。

最早在2014年5月,影石創新就成功拿到了IDG資本的天使輪融資,創始人劉靖康當時還在讀大四。IDG資本也在后續的A、B輪融資中連續加註。

2015年3月,影石創新獲800萬美元A輪融資;2016年,獲數億元級B輪融資;同年獲蘇寧集團戰略投資。2018年,完成數千萬元C輪融資。2019年3月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麥高控股、華金資本、朗瑪峰創投等。2020年4月,完成數千萬美元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信證券、金石資本、招商局中國基金、基石資本等。

然而,在一級市場融資順利的影石創新,卻在二級市場的進展緩慢。

上交所官網顯示,2020年10月,影石創新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同年11月受到首次問詢。

2021年7月,影石創新首次上會,但結果為「暫緩審議」,文件顯示,上市委就影石創新安排十二名董事會成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劉靖康持有的股份是否清晰明確,是否存在受託持股或其他的利益安排等問題進行了現場問詢。同時,要求其落實相關事項。

2021年9月,影石創新再次受到問詢。幾天后,影石創新過會。在2022年1月底,影石創新提交了註冊,直到兩年后的今天,仍未等到監管批文。至此,影石創新首次IPO進程已耗費了3年11個月。

(圖源:上交所官網)

這期間,市場監管環境也發生變化。2023年8月,證監會發文,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此后,市場可以感受到,月均核發批文和啟動發行數量明顯下降。2023年全年,滬深市場核發IPO批文245家,啟動發行237家。這其中,2023年1月到8月核發IPO批文213家,啟動發行193家。而9月到12月僅核發批文32家,啟動發行44家。

在2024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強調了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等多項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新「國九條」,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正式發佈《股票發行上市規則》《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等多項規則,通過適度提高主板和創業板企業的財務指標、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標準等,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其中,科創板凸顯「科創屬性」,適度提高了對擬上市企業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數量及營收復合增長率等要求。

隨着上市審覈把關趨嚴,IPO終止審覈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影石創新IPO進程也卡在了提交註冊后。從此前多次問詢、兩次上會,也能看出,IPO階段的影石創新存在不少監管關注的「灰色」地帶。

朋友圈迴應敏感股東疑問

在劉靖康的朋友圈發文中,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是「敏感股東」問題。

劉靖康表示,敏感股東非審覈崗,入股時出價最高(比深創投高50%),無利益輸送;非隱瞞入股,《規定》是IPO申報后半年纔出的,在《規定》出后一兩個月內已給監管提交專項覈查報告。

該股東大概率是此前證監會提到的影石創新間接股東「陳斌」。

2021年5月28日,證監會發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2號》,其中提到,對於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存託憑證及申請在新三板精選層掛牌的企業,中介機構應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做好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的核查工作。該規定自2021年6月1日起實施,已受理企業參照執行。

從時間線來看,在這一規則實施之后的2021年7月23日,影石創新首次上會,但相關資料中並沒看到提及存在「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相關內容。

在上交所對影石創新的第三輪問詢中,明確要求影石創新覈查股東信息,該公司還是沒有披露存在上述情況。

據媒體報道,2022年11月22日,證監會在註冊階段發出問詢,明確要求影石創新補充説明間接股東陳斌彼時持有發行人股份的情況,申報以來對外轉讓持股的背景、原因,對價支付情況及轉讓的真實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或其他利益安排。這是陳斌首次被監管部門「點名」。

但是搜索影石創新其他提交的材料、回覆交易所的問詢中均未出現過陳斌二字。

據招股書(註冊稿),從股東情況看,影石創新有27位直接股東。其中,持有影石創新3.7003%股權的廈門富凱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廈門富凱」)、持有影石創新1.3001%股權的深圳麥高匯智成長五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深圳麥高」)兩家公司的背后出現了「陳斌」的身影。

企查查顯示,廈門富凱合夥人之一、出資比例2%的廈門富凱海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陳斌,任該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深圳麥高合夥人之一、出資比例超70%的深圳麥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也是陳斌,持股比例超38%。

對陳斌的簡介顯示,1999年8月至2012年3月,就職於深圳證券交易所,歷任高級經理、綜合研究所所長助理、副主任研究員等職。

新三板上市公司麥高控股早前公告也顯示,實際控制人陳斌於1999年起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任職,曾先后擔任高級經理、綜合研究所所長助理、副主任研究員等職,並曾兼任深圳證券交易所駐福建省首席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研究組組長。2007年至2009年期間,陳斌亦曾先后借調到中國證監會發行部、上市公司部工作。

眼下,監管對於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上市企業的規定越發嚴格。9月6日,證監會發布《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擬上市企業監管規定(試行)》,其中新增三方面規定:一是拉長離職人員入股禁止期。二是擴大對離職人員從嚴監管的範圍。三是提出更高覈查要求。

影石創新沒有以正式的公開方式解釋相關內容,而是以發朋友圈方式進行澄清,這種信息披露方式可能不利於建立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的信任,也可能影響公司的公眾形象和市場信心。

90后創始人的IPO

影石創新背后的掌舵者劉靖康是一位90后技術迷,自小學六年級開始,他就踏上了自學編程的旅程,對反編譯工具和網站源代碼的破譯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常常為此通宵達旦地研究。2010年,劉靖康進入了南京大學的校門,學習軟件工程專業。在大學期間,他不僅在技術領域繼續深造,更是在網絡上爆紅。

作為南京大學軟件學院2010級的學生,劉靖康因幾次技術性的「惡作劇」聞名。

他曾利用7000張同學的照片,創造出南京大學各院系的「標準臉」,這一創意讓他獲得了「標準哥」的稱號。此外,劉靖康還通過分析網絡上一段視頻中的按鍵音,成功破譯了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的手機號碼,這一技術惡作劇不僅引起了廣泛關注,還贏得了周鴻禕的讚賞,后者通過微博公開表示對劉靖康能力的認可。周鴻禕還連發兩條微博「認」了,並大度地説「這名同學確實能干」。在另一次事件中,劉靖康發表《如何通過入侵老師郵箱拿到期末考卷和修改成績》的文章,驗證了郵箱的漏洞,但差點被開除。

劉靖康的創業之路始於「名校直播」,通過視頻採集和編輯技術,將高校講座實時直播。在一年的時間里,這個項目在全國六大城市、九大名校開展了200多場直播,不僅在教育領域取得了成功,還進一步擴展到企業市場,推出了「V直播」服務。

然而,劉靖康在實踐中發現,使用手機進行直播時,常常只能捕捉到場景的一部分,且視頻清晰度不足,這影響了用户的觀看體驗,使得現場的完整體驗難以有效傳達。這一挑戰促使他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

劉靖康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個360°全景視頻,這種全新的視角和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儘管當時市場上已有三星、理光等品牌推出的全景相機,但這些產品通常需要通過WiFi將相機與智能手機連接,並且用户需要等待照片傳輸到手機並經過較長時間的拼接處理,才能查看全景效果,操作上顯得不夠便捷。劉靖康意識到,這里存在着創新和改進的空間。

劉靖康萌生了開發一款小型、一鍵拍攝全景視頻照片的相機的想法。這一想法促使他調整公司方向,投入到VR全景相機的研發中,這款相機后來被命名為Insta360。影石創新的產品線豐富,包括消費級和專業級智能影像設備、配件及其他產品,覆蓋了從全景相機到運動相機的多個細分市場。

根據劉靖康在朋友圈的透露,業績良好,公司在IPO申報的4年期間成長4倍,從2017年的行業龍頭GoPro的1/40,到2024年上半年已經實現了反超。

在影石創新的IPO征程中,公司面臨着審覈過程中的挑戰,四年的等待尚未迎來最終的批文,這無疑是一段充滿考驗的時期。在劉靖康后續朋友圈發文中,他表示,「企業申報A股時的一個募投項目靠企業過去幾年經營所得也快落成,我們會跟監管積極溝通變更或撤回IPO計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