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名創優品最大門店,為何開在印尼?

2024-09-11 19:16

來源 | 《財經》雜誌 作者 | 《財經》記者 楊立贇 編輯 | 余樂  

名創優品希望五年內讓海外市場的營收達到國內的兩倍

8月31日,名創優品(09896.HK)在印尼雅加達中央公園(Central Park)商場的旗艦店開業。該店總面積3000平方米,是名創在全球最大的門店。店內人山人海,30臺收銀機一起工作,結賬仍然需要排隊三小時,許多消費者乾脆席地而坐。據名創優品披露,該店首日銷售額超過118萬元人民幣,創下名創優品單日銷售新高。

雅加達旗艦店的規模,顯示出了名創優品「出海」的決心和力度。根據其公佈的2024年半年報,截至6月末,名創優品在全球一共有6868家門店,其中海外市場有2700多家,佔比接近40%,這是該公司出海九年至今的成果。

「國內是基本盤,但是未來五年,海外直營市場、海外代理市場和國內市場,可能會三分天下。也就是説,海外可能會複製兩個國內名創的規模。」名創優品集團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劉曉彬説。

消費者認識名創優品是從「十元店」開始,當時其售賣商品是以高性價比的日用品為主。2023年起,名創優品確立「全球IP聯名集合店」的定位,並且越來越注重品牌形象的展示。在海外市場,這家公司頻頻通過超級大店來「秀肌肉」,此前已在紐約時報廣場、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開出了旗艦店。

(名創優品在雅加達中央公園商場的旗艦店。攝影/楊立贇) (名創優品在雅加達中央公園商場的旗艦店。攝影/楊立贇)

雅加達的旗艦店規模進一步升級,並且從視覺設計、裝修等方面營造出了類似迪士尼樂園的歡樂、熱情氣氛,在商品之外營造了「氛圍感」。可以看出,名創想要經營的不是一個「大賣場」,而是一個IP(知識產權)樂園。

這家旗艦店一共有1萬多個SKU(單品),其中30%是IP產品,如三麗鷗、迪士尼、Loopy、海賊王、Chiikawa等熱門IP。印尼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很大程度要歸功於這些IP產品。

在海外市場,消費者更願意為IP產品買單。名創優品的半年報中,IP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翻倍,在海外的總收入中佔比提升至近50%,在中國內地,IP產品的銷售同比增長近40%,在內地總收入中的佔比仍不到30%,兩項數據均低於海外。

截至9月5日,名創優品港股總市值為404.52億港元。

1.83億元IP授權,IP銷售撐起海外半邊天

目前,印尼是名創優品門店最多的海外市場。名創優品最早進入印尼市場是在2017年,至今已在印尼的130多個城市開設了300多家門店。

「印尼的消費者從來沒有讓我們失望過。」名創優品集團副總裁兼海外事業二部總經理塗寶燕説。

包括名創優品在內的許多中國消費品牌對印尼寄予厚望。2023年,印尼擁有近2.78億人口,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印度、中國和美國;新生人口每年近500萬,超過中國新生人口的一半;GDP(國內生產總值)1.37萬億美元,增速5%,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

劉曉彬表示,考慮到該市場的人口紅利。「300家店還遠遠不夠,可以朝着四位數(1000家)去努力。」他説。

名創優品在印尼的定價與中國內地市場相似或略高。我們在雅加達旗艦店觀察到,印有韓國IP Loopy的襪子一雙約合20多元人民幣,盲盒的價格則從幾十元至上百元人民幣不等。

近年來,名創優品逐步強調IP產品的重要性,印尼新開的旗艦店里設置了三麗鷗、迪士尼等頭部IP的專區。該集團旗下的潮玩品牌TOP TOY門店的195家全部在中國內地,在海外沒有獨立門店,但是以店中店的形式出現在雅加達旗艦店中。

名創優品印尼子公司副總經理CHIALYANTI GO接受我們採訪時表示,印尼顧客挺理解IP產品的價格高,明白要支付版權費用。「比起其他的IP周邊產品,我們的產品已經算是性價比非常高了。」她説。

名創優品在IP版權的授權使用上也投入了巨大資源。據2024年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授權費用同比增長24.2%至1.83億元。

CHIALYANTI GO表示,名創在中國有100多個IP的各種商品,印尼還沒有那麼多,但是會追隨中國的步伐,逐步引進。

她解釋道,一些IP進入印尼時會遇到特殊情況。「比如三麗鷗,名創優品確實在全球買了這個IP的版權,可以營銷三麗鷗的產品,但是印尼此前已經有人也有三麗鷗的版權,所以名創優品、三麗鷗和另一版權使用方就要一起協調一下。」

最終,在2023年,名創優品首家三麗鷗IP主題店在雅加達Margo City購物中心開業。不過,CHIALYANTI GO沒有透露三方具體是如何協調的。

這位印尼本土管理者在名創優品至今工作了近八年,負責開拓新店的工作。最初,她需要跟整個印尼市場解釋「誰是MINISO」,隨着市場開拓,商業地產逐漸認識和接受了這個品牌。2023年名創提出「超級門店」戰略,所以CHIALYANTI GO需要找到更大規模的物業。

名創優品集團董事會主席葉國富表示,只有超級旗艦店才能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品牌強大的印象,希望用大店創造大業績。

「如果大店的業績跟小店的業績差不多,那麼肯定是小店的性價比更高。但是我們從三麗鷗主題店開始,把過去通常200平方米的門店擴大到460平方米,翻了一倍的面積。成本翻了一倍,但是業績翻了六倍。」 CHIALYANTI GO説。因此,名創對大店的業績有信心。

葉國富在業績電話會中表示,名創優品的願景是成為世界第一的IP設計零售集團。為實現這一願景,名創優品要堅持的四個方向是:性價比、全球化、產品創新和IP設計。

葉國富稱給名創優品定下的目標是:2024年至2028年每年淨增長900家至1100家門店,保持不低於 20%的收入複合增速和略快的每股收益增速,到2028年IP產品的銷售佔比超過50%。

(在雅加達名創優品旗艦店,消費者在韓國IP Loopy產品區自拍。攝影/楊立贇) (在雅加達名創優品旗艦店,消費者在韓國IP Loopy產品區自拍。攝影/楊立贇)

海外市場為名創優品貢獻超30%

名創優品的出海始於2015年,第一步在東南亞。根據財報,該品牌在海外一共有2700多家門店,佔總門店數的39.3%。

葉國富在業績電話會中説,上半年海外市場淨增266個門店,這也是名創出海九年以來開店最快的上半年。全年的目標是新增550家至650家。

集團2024年上半年總營收同比增長25%,至77.6億元。其中海外業務收入為27.32億元,同比增長42.6%,跑贏大盤,對總營收的貢獻為35.2%。 

在中國市場,無論是名創優品還是TOP TOY,大多數門店都是「合夥人門店」,也就是加盟商開店。在報告期末,名創優品一共有1070個加盟商,其中前50大加盟商開的店佔整體的一半。可見最核心的貢獻來自「大加盟商」。

海外市場情況有所不同,根據財報,已有的名創優品門店大多數是代理商開的。出海的第一階段,總部需要代理商在當地的豐富資源和零售經驗。不過,直營門店數量和營收正在大幅增加。葉國富説,海外淨增門店中,直營門店達到「史無前例」的105家,其中超過一半在美國市場。

根據財報,上半年直營市場對海外收入的貢獻為56%,已超過代理市場;直營市場可比口徑收入同比增長70%。

此外,上半年名創優品的海外加盟商也在大幅增加。截至2024年6月底,名創的海外加盟商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到101位加盟商。根據財報披露,主要是印尼的名創加盟商數量增加。

據塗寶燕介紹,印尼有三分之二的店都是加盟店,三分之一是直營店;而在美國市場,90%的店都是直營店,只有10%是加盟店。「我們爲了在美國快速擴張,也在探索加盟模式。因為各個國家法律法規不同,我們還在研究。」她説。

名創優品是中國消費連鎖品牌出海的排頭兵,但是它也不斷面臨新的挑戰。

從客單價來看,名創優品上半年內地門店客單價從去年同期的37.6元上升到38.5元,海外市場的客單價沒有披露。TOP TOY在2024年上半年的客單價為111.2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24.7元。TOP TOY以店中店形式出現在名創優品雅加達的旗艦店,或許是爲了試試出海的水温。

此外,塗寶燕坦言,隨着出海到印尼品牌越來越多,名創優品面臨的競爭愈加激烈。「八年前名創來印尼時,只有我們一家做這個類目,但是現在是N多家,有垂類的、有綜合的,競爭態勢非常激烈。這是最大的困難。」她説。

僅在雅加達,中國的潮玩零售品牌KKV就開了數家門店(近期更名為「Oh!Some」)。KKV所屬的KK集團在1月更新的招股書中披露,旗下門店已經覆蓋了印尼的34個城市。7月,以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09992.HK)的印尼首店也落地雅加達。

對於名創優品這類做日用百貨品、一家門店SKU達到1萬個的零售公司而言,海外的供應鏈怎麼做,不僅關乎效率,也關乎風險。

近期據媒體報道,為保護國內產業,印尼正計劃對進口的紡織品等徵收最高200%的保障税。劉曉彬稱,雖然目前紡織品類在印尼的生意中佔比不高,大約為低個位數比例,但是確實需要去應對潛在的關税政策風險。

「我們現在的做法就是綜合考慮不同品類、不同產品,在海外當地市場的認證門檻、關税政策和物流時效,採用資源配置最優解。」據他介紹,整個供應鏈有80%仍然依託於中國大后方。名創優品的供應鏈中,有1100箇中國供應商,300多個海外供應商。

劉曉彬説,名創也在考慮帶供應商一起出海。「比如毛絨的供應商,我們現在和他一起在墨西哥建廠的可能性,來應對北美在關税上的潛在變化。」葉國富在業績會上提到,目前絕大部分銷往美國市場的產品,都可以利用東南亞、日韓及美國當地供應鏈充分替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