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9-11 07:07
摘要:距離上次「撞日子」已是6年前了。
同一天,蘋果和華為召開新品發佈會,距離上次「撞日子」已是6年前了。
蘋果發佈會名叫「高光時刻」,但大家最關注的似乎不是iPhone 16、Apple Watch等新產品,而是蘋果智能能否幫蘋果公司拿下AI時代的船票。
華為的發佈會更加簡潔明瞭——首款三摺疊屏手機華為Mate XT公佈了售價和上市日期,而發佈前的預約量已超330萬。
同樣是旗艦機型,蘋果和華為選擇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前者想靠AI翻身,后者秀了一番肌肉硬件。
「軟實力」VS「硬科技」
在蘋果公司眼里,AI不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
雖然iPhone早已配備了語音智能助理Siri,但市場評價卻普遍不高,除了基礎定鬧鍾、設置提醒等功能外,智能水平並不高。因此蘋果智能被給予了厚望,iPhone 16也是蘋果首款搭載AI的手機。
在蘋果CEO庫克的口中,iPhone 16專門圍繞蘋果智能設計,不僅強化了Siri的語言理解能力,還可以實現蘋果生態內各終端設備的互聯互通。發佈會現場展示了蘋果智能的四種應用場景:撰寫郵件、短信、文件及生成表情包,通過文字搜索相應照片視頻,自動歸納各類郵件並生成摘要,新版Siri成為AI智能體。
「‘蘋果智能’名字取得很好,和人工智能相同的縮寫,給人一種功能強大的聯想,但是從現場展示的效果來看,‘蘋果智能’與常見的AI智能體有很多趨同性。」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祕書長鍾俊浩認為,「蘋果智能」給消費者營造了「未來已來」的氛圍,但實際體驗還沒有期望的那麼驚艷。
更遺憾的是,蘋果智能就像一個期貨產品,從今年6月發佈以來持續「跳票」。按照現有時間表,蘋果智能將在10月率先在美國推出測試,預計明年才能支持中文、法語、日文等語言。
也就是説,即便首批買到iPhone 16的用户,也無緣蘋果智能這一新手機最大的亮點。
與新款iPhone主打「軟實力」蘋果智能不同,華為的旗艦手機強調的是「硬科技」——華為Mate XT是全球首款量產三摺疊屏手機,10.2英寸屏幕讓Mate XT成為全球最大的摺疊屏手機。當然,19999—23999元的價格也着實令人咋舌。
華為還透露,Mate XT攻克了屏幕和鉸鏈技術的難題,實現了鉸鏈系統內外彎折。華為是目前唯一擁有三種形態摺疊屏(橫折內折、橫折外折、豎折)產品的廠商。
2023年,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競爭態勢日益加劇,為佔領更多市場份額,各大主流廠商競相加速佈局摺疊屏手機領域。國內市場全年銷量最高機型來自華為、OPPO和榮耀,其中華為Mate X5、華為Mate X3、華為Pocket S拿下去年國內銷量前三名。
蘋果智能入華仍有門檻
蘋果智能支持中文只是第一步,想在國內大陸市場使用,仍繞不開法規政策的要求。
現有政策規定,國內的大模型都需通過審覈才能上市,而蘋果智能還將面臨數據跨境傳播和本地化數據處理等問題。這意味着,蘋果智能大概率與國內大模型公司合作,無疑對國內大模型是個重大利好。
今年3月,蘋果公司被曝出與百度探討,文心大模型為蘋果智能提供AI技術本地化支持,但這一消息並未得到雙方的承認。
這種合作並不稀奇,三星Galaxy智能手機的內置大模型,在海外地區使用谷歌Gemini,國內合作方之一便是百度文心一言。業界普遍認為,蘋果會在阿里通義、百度文心、字節豆包之間三選一或者全都選。國內手機廠商也在做「多選題」,榮耀選擇了百度文心和字節豆包提供AI支持,小米、OPPO三家都選了。
「蘋果智能提供了一個手機升級的理由。」庫克談到iPhone 16時表現得很興奮,但這樣的自信卻不一定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蘋果財報顯示,iPhone收入連續兩個季度下滑。2024年第三財季,iPhone收入為392.96億美元,同比下滑0.9%。而大中華區營收下降6.5%至147.3億美元,降幅高於全球水平。
蘋果賣不動了,但華為卻逐步擺脫了陰影。
一年前,華為宣佈啟動「Mate60Pro先鋒計劃」,如今華為手機業務重新進入國內前五名,不再列入榜單中「其它」的行列。
華為公佈2024年上半年經營業績顯示,華為在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417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4.3%,淨利潤率13.2%。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華為上半年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220萬台,同比增長55.2%。
AI未來不是手機
2023年5月,谷歌宣佈在Pixel手機上內置端側大模型,打響了AI手機的第一槍。目前,各大手機品牌均已部署AI手機。
僅從時間快慢來説,蘋果憑藉Siri起了個大早,但在AI上卻趕了一場晚集。
「我很驚訝,iPhone 16仍保留了128G的版本。」鍾俊浩認為,手機端側大模型所需要的數據量來看,128G儲存容量可能不夠。他預計,蘋果智能將調用雲端能力來彌補手機端側數據和算力的不足。
事實上,蘋果智能的多數功能,與市面上常見的AI功能手機沒有顯著差距。鍾俊浩舉例説,前幾天榮耀在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展示的榮耀AI智能體,能夠跨平臺調用不同APP的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榮耀的AI智能體的發佈還先於蘋果一步。」
多家市場調研機構都看好AI手機的未來發展,有數據預測,明年全球超過3億部智能手機具備AI功能,2028年還將增至10億部。
華泰證券研報認為,手機是人們日常生活較高的交互終端,具有普及率高、使用頻率高的特點,考慮終端算力、 存力以及客户應用需求等因素,手機已經成為AI大模型在C端落地的重要設備。
不過鍾俊浩認為,AI手機並不是AI智能體的最終形態,手機、電腦、眼鏡等終端設備提供積累個性化和隱私數據,雲端負責算力支持和能力輸出,AI智能體的趨勢離不開雲端一體化,「AI未來的形態,或許是各種穿戴設備,而非手機、PC等單一終端。」
欄目主編:李曄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