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9-09 20:26
來源:預見能源
作者 | 柯陽明 楊鋭
排版校對 | 甘惠淇
氫能獨角獸重塑能源再次遞交了IPO招股書。
9月2日,港交所官網消息,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重塑能源」)再次遞交了上市申請。
重塑能源的IPO歷程已經走了三年。
起初,重塑能源曾將目光投向科創板,但經歷了兩輪問詢后,最終於2021年8月撤回了在A股市場的上市申請。
2022年10月,重塑能源再次啟動上市籌備,向證監會提交了關於科創板潛在上市的輔導備案申請。然而,直至最后實際操作的截止日期,最終並未正式向上交所提交IPO申請。
進入2024年,重塑能源調整了策略,將目光投向了港交所。2月29日,重塑能源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港股上市招股書,不過最后由於未能在六個月內完成IPO流程,該申請於8月29日自動失效。
如今,重塑能源再次向港交所發起衝擊。
不過,近年來重塑能源的業績卻不盡人意。
根據招股書顯示,重塑能源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產生淨虧損分別為6.54億元、5.46億元、5.7億元及4.1億元;累計淨利潤虧損21.9億元。另外,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以及合約資產減值損失撥備分別為3.7億元、4億元、4.6億元及5億元。
重塑能源表示,近年淨利潤虧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導致開支及原材料成本增加;二受到貿易應收款項重大減值損失影響;三是燃料電池系統向高功率方向的快速迭代及市場價格下跌共同導致的重大存貨減值損失。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前五個月,重塑能源僅完成了11台燃料電池系統的交付,而2023年同期為85台,同比減少了87%。
由於訂單下滑嚴重,雖然重塑能源營收有所增加,但其主業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營收佔比則有所下降。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重塑能源營業收入分別為5.24億元、6.05億元、 8.9億元及 0.1億元。
而同時期,最核心業務——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營業收入佔總營收的佔比則分別為98%、94.9%、95.8%及71.8%。2024年下降十分明顯。
而且,2024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重塑能源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零部件銷售收入為900萬,較2023年同期的 8570萬元有所減少。
實際上,重塑能源並不是個例。
2023年12月5日,氫燃料電池企業國鴻氫能也是也是在虧損中於港股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自2020年至2022年,國鴻氫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27億元、4.57億元、7.48億元。然而,期間國鴻氫能卻連虧三年,經營虧損分別為人民幣1.99億元、6.73億元、2.67億元,三年經營虧損共計11.39億元。
彼時,國鴻氫能表示,由於氫燃料電池行業及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均處於早期階段,上述行業上下游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下游應用及發展有限等因素影響其盈利能力。「我們預計至少於2025年前將繼續錄得虧損淨額。」
不過,國鴻氫能上市首日表現卻不盡人意,盤初大跌超26%至14.40港元/股,此后的半年多時間里,其股價一直低位震盪,截至2024年9月9日,國鴻氫能報17.98港元/股,而當初上市時其招股價為19.66港元/股。
如果重塑能源本次衝擊IPO成功,可能要重演上述行情。
實際上,目前三家上市氫能公司億華通,國鴻氫能、金源氫化,整體均處於業績下滑趨勢。
根據三家公司的最新半年報數據,2024 年上半年億華通實現營業收入15,384.35萬元,同比增加0.21%,淨虧損為14148.93萬元,同比增加6497.82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8312.02 萬元,同比增加9,324.71萬元。
億華通表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產品銷售價格降幅大於成本降幅導致毛利額同比減少,同時隨着銀行貸款的增加,利息支出同比增加,另一方面本期因匯率變化,導致確定的收入價值減少。
同時,國鴻氫能2024年上半年總收入約為人民幣1.33億元,較過往期間減少37.3%;國鴻氫能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人民幣2.12億元,去年同期國鴻氫能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人民幣1.24億元,同比擴大71%;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0.41元,去年同期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0.30元。此外國鴻氫能的毛利率為約0.6%,去年同期為17.4%,同比下降16.8個百分點。
國鴻氫能表示,其營收減少的原因主要有,所處的氫燃料電池行業仍處於商業化的早期階段,經營業績存在一定波動,加上上半年新產品處於量產導入階段,產能釋放需要過渡時間,氫燃料電池系統銷量下降。
金源氫化是三家上市氫企中唯一盈利的公司,但數據顯示盈利能力顯著下降。金源氫化的半年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總收入約為人民幣16.02億元,去年同期為10.76億元,同比增加48.89%;銷售成本1.53億元,去年同期為0.97億元,同比增加58%;毛利潤0.72億元,去年同期為1.06億元,同比減少32.08%。
雖然財報顯示這些氫能企業盈利能力呈下滑趨勢,虧損狀況尚未根本改善。但是氫能企業的未來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根據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積極扶持氫能產業,出臺多項政策促進其快速發展。國家能源局3月發佈《202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明確加快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編制。同時,地方層面也加快頂層設計與配套政策推進,共同為氫能產業崛起提供保障。
此外,目前氫能行業的關鍵技術也在加快突破,我國已掌握氦製冷迴路設備的核心技術,隨着政策的優惠,關於氫能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加大。
從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到市場需求,氫能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氫能企業目前業績不佳的情況是不能忽視的,因此氫能企業如何擺脫當前的局面,如何努力,從哪些方面去努力,怎樣去往氫能行業美好的未來,是目前氫能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