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9-06 11:23
衆所周知,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各家車企之間的「火藥味」日漸濃烈。近日的成都車展上,上汽乘用車高級副總裁俞經民就非常強硬地指責小米汽車「抄襲」保時捷,抨擊其行為「膽大妄為」。
俞經民的言論正確與否很難判斷,但從側面反應出一個事實,作為后起之秀,小米已經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攪起了很大的動靜。單從銷量上看,據最新公佈的數據,8月份小米SU7的交付量再次破萬,連續3個月破萬的成績,讓此前制定的全年十萬台交付目標預計11月提前完成。
這種情況下,小米汽車的第二款產品什麼時候上市,也逐漸成為外界關注的熱點。雖説小米SU7「賣一臺虧6萬」,但雷軍說了「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在造車這條路上,小米和雷軍推出第二臺車已經勢在必行。
那麼,小米第二臺車現在進展到哪一步了?
小米的第二臺車,長成這個樣?
關於小米的第二臺車,7月份汽車之家曾發佈過預告,並繪製出了原創效果圖。在汽車之家發佈的海報中,其將小米汽車第二款量產車命名為「小米SU8」。不過這條消息很快被小米方面否認,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表示「沒有SU8,假的!」
但是,他只否認了第二臺車不叫SU8,並沒有否認沒有第二臺車。根據流傳出的路試圖,小米的第二款量產車內部代號為MX11,定位為SUV車型。
外形上,小米Mx11採用長車頭、短前懸的設計,車頂線條流暢,呈現出轎跑SUV的造型。新車頭燈類似小米SU7的造型,前艙非常低,蚌殼式前機艙蓋,前發動機艙佔了車身的很大比例。
車身側面,輪圈處可以隱約看到黃色的運動卡鉗,與小米SU7保持一致,同樣突出運動屬性,採用短前后懸長軸距設計,乘坐空間上並不算很緊湊。
目前來説,這款小米Mx11的信息還並不多,但從定位來説,應該就是「轎跑SUV」,設計風格與小米SU7一樣偏重於運動駕控,符合年輕消費者的偏好。而且和小米SU7類似,同樣沒有擺脫「高仿」的爭議,因為這款車的外形酷似法拉利*SUV「Purosangue」。
對此,《節點Auto》並不覺得意外,這很符合小米汽車的作風。就像本文開頭俞經民的指責一樣,自小米SU7上市以來,市場上關於其外觀設計是否抄襲保時捷的爭議不斷。
相比之下,保時捷的態度反而更寬容。保時捷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柯時邁曾表示,「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認為小米SU7與保時捷的相似之處可能源於優秀的設計總是具有某種默契。」
話説到這個份上,是不是抄襲已經不重要了。不過,如果小米第二臺車確實「神似」法拉利 Purosangue,不知道法拉利是否這麼寬容就不得而知了。其實,在《節點Auto》看來,不管保時捷還是法拉利都不用太緊張,因為小米汽車真正對標的並不是這類高端豪車,而是特斯拉、造車新勢力等新能源車企,所以它們的反應也最為激烈。
哪怕賣一臺虧6萬,該卷還是要繼續卷。
小米汽車,選擇SUV賽道是必然?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臺車不賺錢再正常不過,第二臺車不賺錢也還説得過去,重點在虧損、資金和銷量之間是不是能夠取得平衡,支撐車企持續推出第三臺、第四臺並最終實現盈利。
在這一過程中,規模化生產成為車企實現盈利的關鍵所在。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就多次提到,新能源車遵循電子行業的摩爾效應,規模越大零部件成本越低,盈利能力就越強。
小米汽車作為后起之秀,初期規模不足的情況下,採購成本和製造成本都比較高。此外,工廠建設、門店建設和技術研發的成本也相對較高,特別是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需要巨大投入。
但是,對於造車「燒錢」這件事,雷軍的態度很明確。2024年雷軍年度演講中曾表示,小米集團不走捷徑、不收購、不代工,從核心技術做起,10倍投入認認真真造一輛好車。
話很熱血,但真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而作為上市公司,小米必須要讓投資者儘快看到盈利的曙光。所以,小米汽車的第二臺車如果真的是SUV車型,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因為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SUV可以説是*的車型,無論是特斯拉的Model Y還是理想、問界、蔚來等銷量位居前列的新勢力品牌,都證明了其市場潛力。
但是,小米汽車如果推出SUV車型也就意味着,其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以小米品牌一貫的打法,小米的SUV很可能採取和小米SU7一樣的策略,主打一個「性價比」,讓年輕人繼開上*輛「保時米」之后,也開上*輛「法拉米」。
當然,無論外界如何看待,深諳營銷之道的雷軍有能力將小米的第二臺車也打造成爆款產品。同時也不難推斷,第二臺車繼續虧錢賣的可能性仍然不小。因為以小米目前的產能和訂單增速,其產能供應的數量規模要達到翻倍甚至更高,纔有可能達到盈虧平衡的水平線,而擺在小米汽車面前的挑戰仍然很多。
圍攻之下,*的挑戰是什麼?
在《節點Auto》看來,擺在小米汽車面前最嚴峻的挑戰可能就是如何保持訂單的增速。雖然小米SU7作為一款純電轎跑,一經推出就爆火,訂單超過11萬輛,給小米汽車取得了開門紅。
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小米汽車必須面對的現實就是消費者的新鮮感在消退,而且隨着交付時間一再拉長,消費者的耐心也越來越等不了了。同時,競爭對手「截胡」小米SU7的產品在不斷推出。
比如《節點Auto》就有身邊的朋友本來在4月份訂了小米SU7,但在等車的過程中,又試駕了其它品牌的SUV車型,對比了價格、實用性、可以直接提出等條件后,6月份選擇將訂單轉手。
其實,從4月*批鎖單到8月份,小米汽車已經下了訂單和潛在客户們面臨的「誘惑」很多。直接對標小米SU7的極氪001就不說了,6月份,領克的Z10也開始量產,其低配價格比小米SU7還低。
進入下半年后,蔚來第二品牌樂道的L60將在9月上市,小鵬M03也將在三季度上市。對小鵬M03,何小鵬公開叫板稱,「賣得會比小米SU7好」。此外,特斯拉、漢EV、智己L6甚至最近大火的享界S9,都對小米SU7形成了「圍攻」之勢。
小米SU7在6月份的交付量為14296輛,7月份為13120輛,對於8月份的銷量,小米官方並未給出明確數字。但參考第三方給出的周訂單數據,8月第二周,小米SU7新增4000訂單,被極氪001的4200訂單反超,后者的部分訂單很可能來自小米SU7的潛在客户。
當然,就算小米SU7交付量承壓,完成既定目標問題不大。而且,小米的優勢在於,其不僅有着巨大的流量加持,小米集團「北京現金王」雄厚的資金實力,也讓很多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綜合來看,《節點Auto》認為,何時盈利對小米汽車來説並不是燃眉之急,其更值得關注的是交付量、規模增長和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護城河」。所以,小米的第二臺車能否再造「爆款」,更進一步非常重要。新能源汽車未來將不僅僅是價格競爭,更是技術、服務、品牌等多方面的綜合競爭,只靠「性價比」和營銷恐怕很難達到雷軍的最終目標。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節點AUTO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