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8-30 09:27
最近一段時間,電商行業真的是相當熱鬧。
尤其,阿里和京東動作越來越快。
作為電商界的兩大巨頭,阿里和京東戰略方向大不相同:阿里向左,追求規模增長;京東則向右,尋求利潤優化。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大電商巨頭近期的動態。
阿里重規模增長
阿里這邊,最重磅的消息無非是其正式完成了香港雙重主要上市,成為在港交所和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根據阿里雙重主要上市公告指出,隨着雙重主要上市地位的正式確立,阿里在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和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份之間,將實現無縫且持續的相互轉換機制。
通過此舉,阿里將強化對中國內地及亞洲其他區域投資者羣體的吸引力,促進股東結構的多元化發展,同時增強港股的流通性,為投資者在公開市場中持有並靈活交易阿里巴巴股份帶來更多便利。
通俗來講,阿里新增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預計將吸引大量資金湧入。
按照高盛報告,阿里完成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可能會帶來150億美元至160億美元的潛在資金淨流入,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活水」。
而在這之外,阿里也在加速股票回購。
早前,阿里在港交所發佈的7月公告中披露,在截至6月30日的季度內,阿里已斥資58億美元回購了共計6.13億股的普通股,這相當於約7700萬股的美國存托股。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阿里仍保留有高達261億美元的股份回購授權額度,該額度有效期至2027年3月。
阿里在資本市場的活躍表現,某種程度上,也映射出阿里迫切尋求規模增長心態。
阿里為什麼那麼着急?從最新的財報中,也能窺見其背后動因。
8月15日,阿里公佈了其2025財年首季度的財務報告。報告顯示,該季度阿里營收達到2432.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實現了4%的增長。
原本,這一營收增長的數據確實應當被視為積極的信號。可是,當我們將焦點轉向利潤表現時,卻發現了顯著的反差。數據顯示,該季度阿里的經營利潤同比降低15%,淨利潤同比下滑了27%。
在淨利潤方面,阿里的表現顯然不算「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在財報發佈前夕,阿里就對核心業務淘天進行了戰略性的調整。
一方面,淘天於7月弱化了價格競爭力因素,轉而將「體驗分」作為流量分配的核心依據,並對高評分店鋪放寬了「僅退款」政策;另一方面,淘寶宣佈自9月起將收取基礎軟件服務費,自此國內唯一長期對賣家免費開放的電商平臺告別免費時代。
結合阿里在資本市場的動向來看,其一邊在進行業務糾偏,一邊在資本市場釋放積極信號,顯然更為重視的是如何拓展新的增長點,以推動公司價值的提升。
阿里似乎是想通過實際行動向外界傳達一個信息:當前業績的短期波動與表現,並不能全面反映阿里的真實價值與長遠潛力。相反,阿里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沉澱期,致力於迴歸並強化其核心價值。
一句話概括就是,阿里正在深挖規模增長,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希望投資者們不要失去信心。
京東重利潤優化
説完了阿里,我們再來看京東。
相較於阿里,京東的戰略重心似乎更為側重於追求利潤的放大。
8月28日,京東再度加大對第三方商家的扶持力度,宣佈「春曉計劃」迎來新一輪重大升級,此次升級聚焦千億流量扶持、AI技術提效、超輕資產運營三大維度,共推出15項新舉措。
要知道,在大約兩個月前,京東也對「春曉計劃」進行了升級,當時圍繞的是內容營銷助力、經營工具提效、新商成長幫扶三大方面,推出了12項新的扶持舉措。
京東如此頻繁升級「春曉計劃」,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降低商家成本。
而降低成本也不止體現在商家層面,也體現在京東內部。
近日,有消息稱,京東正考慮遷離華南最大辦公地——深圳卓越前海壹號,關於京東未來的新址選擇,以及是否仍會留在深圳,目前尚未可知。
主編了解到,京東此次更換華南辦公場所,主要是因為當前辦公地租金高昂,導致運營成本顯著增加。
依照租賃平臺中介提供的信息,京東深圳辦公室所在的寫字樓,平均價格在180元/平方米,京東辦公室在10-20樓,屬於面積比較大的部分,一層樓的租金和物業費每年共650萬元左右,三年起籤。由此估算,京東深圳辦公室租金一年約為6500萬元。
李響大膽猜測,京東此次計劃搬離現有辦公室,或許正是爲了尋找一個性價比更高的新辦公地點,以優化運營成本結構。
截至發稿前,京東尚未對此事做出迴應,到底是否如同推測那般,主編也不得而知。
但無論怎麼説,京東一直在降本增效,這是事實。
此前,京東推出百億補貼、9塊9包郵頻道。本月初,京東正式生效的新版《京東開放平臺買貴雙倍賠服務規則》。這些低價舉措,離不開京東對自營採購成本的優化與降低,以及低價貨盤的豐富與拓展。
用CEO許冉的話來説,京東所推崇的低價是基於供應鏈全流程降本增效的真誠讓利,而非通過犧牲商品質量或合作伙伴利益來實現的「假低價」。
結合8月15日京東發佈的財報來看,2024年第二季度,京東實現營收2914億元,同比增長1.2%;歸母淨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69%。
在雙位數增長的基礎上,京東當前的訴求有且只有一個:穩固提升並優化利潤。
換句話説,京東今后會更加側重於求穩,通過降本增效等優化措施,進一步鞏固並擴大其在市場中的既有優勢。
拼多多是共同的對手
衆所周知,阿里和京東在電商行業有一個共同的對手——拼多多。
8月26日,拼多多發佈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970.6億元,低於市場預期,但仍然保持着較高的增速。
拼多多集團執行董事、聯席CEO趙佳臻表示,接下來,拼多多的營收增長會放緩,淨利潤會逐漸下降,未來幾年拼多多不會考慮回購或者分紅。
這番自我「拉踩」過后,拼多多股價暴跌近30%。
在這個時候,最「開心」的莫過於阿里和京東。
儘管相比阿里與京東,拼多多的財報表現更為搶眼,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方面,阿里與京東更為積極,都在通過大幅回購股票,提振股東的信心。
反觀拼多多則直接表明不會回購股票,也不想強調營收和利潤增速,這難免讓資本市場感到一絲失望。
就這一點來看,京東求利潤,阿里求規模,方向不同,但殊途同歸。
在當前電商行業的激烈競爭中,阿里與京東均面臨着來自拼多多的強勁挑戰,二者正處於與其對抗的關鍵時期。
這場較量的結果,不僅會影響電商平臺的未來走向,也會影響整個電商市場的格局。所以,無論是阿里、京東,還是拼多多,都應該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應對眼前的挑戰。
作者 |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