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8-28 12:55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跨過十年的等待
本文5074字,約7.2分鍾
來源 | 融中財經
在港交所門口徘徊了近兩年時間,如今一切終於靴子落地。
今早,阿里巴巴集團發佈公告,正式完成香港雙重主要上市,成為在港交所和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公司發展迎來新的里程碑時刻。
自雙重主要上市生效之日起,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的第二上市地位正式變更為主要上市地位,股票標記中代表第二上市的「S」也從其港幣及人民幣櫃檯的股票簡稱中刪除。
公告顯示,雙重主要上市正式生效之后,阿里在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和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之間可持續轉換。雙重主要上市不涉及新股發行和融資。
早在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就完成了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可以將紐交所的股票在香港市場上買賣。如今的這次是阿里巴巴在香港的雙重主要上市,也意味着阿里巴巴的多年佈局終於有了結果。
隨着雙重主要上市「靴子落地」,市場熱議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的可能性及影響。多家券商及業內人士認同,阿里巴巴有望趕上9月5日的港股通考察日,並在本輪調整日的9月9日獲納入。而納入港股通,將進一步擴大來自中國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基礎,對阿里巴巴則意味着更多的流動性,也為投資者在公開市場持有及交易阿里股份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這些也將為阿里巴巴的長期業績及估值前景帶來正向影響。
一波三折之路
2024年8月23日,阿里巴巴曾在港交所公告,新增香港為主要上市地,計劃將於8月28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實現主要上市。
就在8月23日發佈公告后,阿里巴巴在美股市場股價上漲,漲幅達到3%,股價創下5月以來的新高,公司總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億。同時,根據阿里巴巴近期發佈了一份財報,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和利潤均有所增長。
種種跡象看出,阿里巴巴正在走一段重回巔峰時期的上坡路。
用一位阿里員工的朋友圈內容:「驀然回首,過去所有曾經的榮耀與輝煌都交織在一起匯成一條燈火闌珊的大道,我相信阿里巴巴的未來還會越來越好!」
1999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誕生在杭州湖畔花園16幢1單元202室。這個坐落於杭州城西蔣村的商住房,正是創始人馬雲的家。彼時誰也不會想到,這個35歲相貌平平的瘦小男人,正在締造未來改變中國乃至世界的互聯網公司。
「黑壓壓坐着20多人,地上滿是牀單,一羣着了魔一樣的年輕人在那里喊叫着、歡笑着,彷彿一個吃大鍋飯的大家庭。」這就是彼時阿里巴巴內部的景象。
三千越甲可吞吳。在這支團隊的努力下,2003、2004年,淘寶與支付寶分別成立。阿里正式向2C端轉型,也就是從對公客户轉向個人客户。2013年,阿里雲研發成功,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位居亞洲第一,每年的產值約4500億。一切的佈局之后,阿里巴巴走向了快車道,以1688為基礎,淘寶、天貓為核心,支付寶、阿里云爲兩翼,阿里逐步成長為一個龐大生態帝國,站在了中國互聯網之巔。
2014年9月19日,是阿里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那一天,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上市股價大漲36.32%,市值達2300億美元。這次IPO,為阿里籌資218億美元,也造就了美股史上最大IPO。馬雲和孫正義坐上首富寶座。乘着IPO股價暴漲的東風,他們的個人財富分別達到了219億美元和500億美元,分別成為中日兩國首富。當年軟銀孫正義6分鍾決定投資2000萬美元給馬雲的故事也被傳為佳話。
據說,這一年的阿里集團整體上市的首選地是香港,但是因為股權結構原因,未能符合香港上市規則,只能揮手告別香港。當時,阿里巴巴表示過「如果條件允許,香港,我們一定會回來」。
2018年,香港聯交所啟動上市制度改革,為內地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創造了更有利條件。很快地,在2019年,阿里巴巴完成承諾在港交所成功完成了二次上市。根據相關數據,自那時起,阿里巴巴的大部分公眾持股已經轉移到香港,其市值和交易量在香港股市中一直名列前茅。
而到了2022年7月,阿里巴巴宣佈,公司董事會已經批准了管理層向香港聯交所提交的申請,計劃將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點。在完成相關審覈程序后,阿里巴巴將在紐約和香港兩地同時作為主要上市地。
當時擔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的張勇表示,這一舉措旨在讓更廣泛的投資者羣體,特別是中國和亞太地區的阿里巴巴數字生態系統參與者,能夠分享公司的成長和未來。阿里巴巴預計,這一雙重主要上市的地位將有助於擴大其投資者基礎,並增加流動性,特別是吸引更多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
然而,兩個月后,阿里巴巴宣佈,由於需要制定新的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原定於2022年底完成的雙重主要上市計劃將被推迟。
這一拖就是兩年的時間。2024年5月發佈的阿里巴巴2024財年的業績報告中還明確提到了,公司一直在為香港的主要上市做準備,並預計在2024年8月底完成這一轉變。
8月15日,阿里巴巴的首席財務官徐宏透露,一旦股東大會批准了相關提案,公司預計將在2024年8月底完成香港的主要上市轉換。至於如何接入港股通,還需要遵循不同交易所的規則和程序,但這是可行的。正如此前被摩根士丹利此前預測的那樣,一旦阿里巴巴完成雙重主要上市,它很可能會被納入港股通,從而吸引更多來自中國內地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
8月22日,阿里巴巴的股東大會批准了將香港作為主要上市地點的提案,並在8月23日早晨正式發佈了公告。
經過一系列的波折,阿里巴巴的雙重主要上市計劃終於確定下來。到今天,一切塵埃落定,阿里巴巴第二次登陸了港交所。
雙重主要上市究竟意味着什麼?
看完上述阿里的整個流程后,可能會有人產生疑問:既然阿里已經完成港交所的二次上市,為何還要苦苦追求香港的雙重主要上市?
其實,這二者之間存在着本質的區別。
二次上市指已上市的海外發行人,將該等交易所作為其主要上市地,同時申請在港交所主板進行二次上市。二次上市后,發行人所發行的股票可以在主要上市地和香港同時進行上市交易。阿里巴巴正是國內第一家實現港股二次上市的企業,在他之后還有網易、百度、新東方、攜程……
雙重主要上市則指在一個或多個交易所做主要上市的發行人同時申請在港交所申請主要上市。不同於二次上市,發行人雖在多個交易所上市,但港交所會同時作為發行人的主要上市地。
對於阿里巴巴來説,在這種模式下港交所和紐交所兩個資本市場均為主要上市地,公司需要滿足兩個上市地的監管要求,包括信息披露、財務報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規定。但是在雙重主要上市中,公司在每個交易所的股票是獨立上市的,不會因在一個交易所的退市而影響另一個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在地緣政治風險客觀存在的今天,這算是增加了一些安全邊際。
一般來説,雙重主要上市為公司提供了更廣闊的投資者基礎和更高的市場認可度,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好的保護。
中概股回港上市一般皆以二次上市為主要形式。這種模式下,上市公司在香港市場的股價表現、上市地位與美國市場密不可分,簡單來説就是公司未來的發展受到美股的制約。
在雙重主要上市模式下,企業在美股和港股的股票不完全掛鉤,美股即便跌了,港股也可能漲。就類似一瓶水在A超市賣1元。在B超市賣2元的情況。
未來,在雙重主要上市模式下,即使企業在美股退市,也不會影響在港股的上市地位。這意味着,企業就多了一條自主可控的命數,不會輕易被渾水等機構做空謀利。對於企業來説,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就有了更多確定性。反過來對於投資人來説,也相當於吃了一顆定心丸。
另外,阿里巴巴此前在香港二次上市后,其代碼后的「S」標誌着股票已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通過國際託管行和證券經紀商,實現股份跨市場流通,不需要滿足港交所的上市標準,但也無法進入「港股通」。而如今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后則允許阿里巴巴進入港股通。
換言之,未來的內地投資者可以通過更多元的渠道投資阿里,而這背后就是巨大的資金量。納入港股通有望為阿里帶來更多的南向資金流入,還可能使南向資金持股佔比長期穩定在較高水平。這種穩定的資金流入不僅能夠為公司提供更加堅實的財務支持,還能夠增強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場估值和投資吸引力。
阿里巴巴並不是唯一走這條戰略的企業,目前市值145億的再鼎醫藥轉換為雙重主要上市已於2022年6月27日生效,成為首例完成二次上市向雙重主要上市轉換的公司。而之后,嗶哩嗶哩也先於阿里做出了在港雙重主要上市的舉動,除此之外還有諾亞控股等公司。雙重主要上市的戰略讓這些公司增加更多的靈活性,同時減少了風險的存在,保障公司不會受到美股市場的單一約束。目前,在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已經成為中概股迴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研報提到,在納入港股通后的前六個月,南向的增量流入可能高達120億美元,約佔阿里巴巴總流通股的7%。從長遠來看,該比例可能會穩定在10%以上。按照測算,包括騰訊、美團、小米、快手等在內,南向資金持股平均佔這些公司總股本的11%。按照阿里巴巴當前1.4萬億港幣的市值計算,增量資金規模約在1650億左右。
細數阿里系投資版圖
始於2014年,跨過十年的等待,阿里巴巴的這次雙重主要上市港股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對於其未來的發展具有肉眼可見的意義。
事實上,阿里巴巴對於未來的謀劃從未停歇,一個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其頻繁地對外投資。
作為目前國內一級市場影響力最大的CVC之一,阿里巴巴雖然近年來出手投資的頻次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在市場上具有重大影響力。目前,阿里在投資項目上逐漸從數量向質量轉變,秉持長期主義的原則進行投資。截至目前,阿里巴巴旗下已經有多個投資平臺,其中阿里巴巴投資部作為阿里系最大的投資主體,參與了500起投資事件,佔比達到75.19%。此外,由戈壁大灣區(Gobi GBA) 管理的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eWTP 基金也分別參與了63起以及21起投資事件。其投資方向遍佈電商業務以完善自己的主業電商生態鏈;同時在近幾年專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投資;另外在文化傳播、娛樂、醫療、教育等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領域也都有投資佈局。整體來看其投資版圖,可謂大而廣。
電子商務是阿里巴巴的根基和主頁,同時也是其投資版圖的核心。在早年間,阿里巴巴通過投資蘇寧易購、Lazada等電商平臺不僅在國內電商市場鞏固了地位,同時也讓公司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中取得了顯著的增長。
2015年8月時,阿里巴巴以約283億元的天價戰略投資蘇寧。這一投資不僅使阿里巴巴與蘇寧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更在電商領域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全面融合。此外,還有95億的價格收購餓了麼宣佈進軍外賣界的事件。而除了這些直接投資電商平臺外,阿里巴巴還通過投資基金等方式支持全球範圍內的創新企業。這些企業可能涉及電商相關的各個領域,如物流、支付、大數據等。截至目前,阿里巴巴以淘寶、天貓作為零售電商底座,集結了蘇寧、盒馬、大潤發、餓了麼等平臺,成立了一支堅不可摧的電商矩陣。
如果説對電商板塊的投資是阿里巴巴圍繞主業尋求更深層次發展的故事,那麼對如今大火的人工智能的廣撒網則是其對未來的押寶。
阿里巴巴將領投國內大模型AI獨角獸MiniMax,雖然融資具體金額並未公佈,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至少6億美元。同時,根據彭博社的消息,新一輪融資完成后,MiniMax的估值將超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億)。值得一提的是,這是2024以來,阿里巴巴在面向AICG賽道上第二個大手筆投資。此前的2月,阿里巴巴還領投了月之暗面共計十億美元的A輪融資。再往前看,零一萬物、百川智能、智譜AI三家知名的大模型AI企業,其背后有一個共同的投資方——阿里巴巴。
無論是上一代AI企業中的曠視科技、商湯科技和寒武紀。還是如今AI初創企業中的大模型五虎(智譜 AI、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零一萬物和Minimax。),它們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投資方,阿里巴巴。而這種廣撒網的投資風格也與當年在新零售時代,阿里投資銀泰、大潤發等眾多零售企業的邏輯相似。
對內修煉內功,對外廣撒網押寶,這種內外兼修的戰略正是阿里巴巴在AI領域的進攻戰略。
除此之外,在文娛板塊的發力也尤為明顯。從最早時期阿里巴巴以約4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優酷土豆,成為中國視頻行業的一次重大併購;到2014年,阿里巴巴以62.4億港元入股文化中國傳播集團,后更名為阿里影業;還有包括投資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在內的多家影視製作公司,以及參與了博納影業的私有化……
這些投資都是阿里巴巴在影視內容製作領域的佈局,通過這些投資,阿里巴巴不僅在媒體和娛樂行業建立了強大的影響力,而且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形成了一個覆蓋視頻、音樂、電影、體育等多個領域的綜合娛樂平臺來為公司帶來了更新的收入來源。
翻盤阿里的投資版圖,沒有人不驚歎其打造的數字經濟帝國。下一個十年,互聯網時代的紅利正在不斷消退,美團、字節跳動作為代表的新巨頭崛起外加反壟斷措施的制約,阿里巴巴未來受到的挑戰被擺在了臺前。
對此,阿里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迎接挑戰,對外的廣撒網投資是,這次的港股二次主要上市也是。新時代能承載阿里的船舶需要阿里自己去努力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