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十年等待,阿里巴巴將擁抱港股通?

2024-08-26 09:34

雙重主要上市給了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的機會,一旦獲准納入,中國內地投資者將能夠通過港股通直接投資阿里巴巴股票,可能會給阿里巴巴帶來更多流動性

阿里巴巴在推進港交所主要上市之路上更進一步。

2024年8月23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新增香港為主要上市地,將於8月28日在港交所主板主要上市,成為在港交所、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2019年,阿里巴巴在港實現二次上市,在市值和交易量方面,其一直位列港股前三名。2022年7月,阿里巴巴提出在香港主要上市的申請。

「二次上市」與「雙重主要上市」,兩者有着本質區別。 「二次上市」及其代碼后的「S」標誌着股票已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通過國際託管行和證券經紀商,實現股份跨市場流通,不需要滿足港交所的上市標準,也無法進入「港股通」。而「雙重主要上市」是指,兩個資本市場均為主要上市地,需要同時符合香港市場和其他市場的全部要求。

隨着雙重主要上市「靴子落地」,市場熱議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的可能性及影響。

多家券商及業內人士認同,阿里巴巴有望趕上9月5日的港股通考察日,並在本輪調整日的9月9日獲納入。而納入港股通,將進一步擴大來自中國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基礎,對阿里巴巴則意味着更多的流動性,也為投資者在公開市場持有及交易阿里股份提供更大的靈活性,這些也將為阿里巴巴的長期業績及估值前景帶來正向影響

雙重主要上市將生效

8月23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稱,自願將在港交所第二上市變更為主要上市的轉換將生效。生效后,阿里巴巴將在港交所及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且二次上市的股票標記「S」將自港交所港元及人民幣櫃檯的股票簡稱中刪除。此次自願轉換為雙重主要上市,並不涉及公司的新股發行或融資。

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上市,可謂「一波三折」,十年前首度以「同股不同權」尋求港交所上市如此,十年后的雙重上市轉換也如此。

2014年,阿里集團整體上市的首選地是香港,后因股權結構原因,未能符合香港上市規則,於2014年9月15日登陸紐交所。當時,阿里巴巴就曾表示「如果條件允許,香港,我們一定會回來」。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完成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可以將紐交所的股票在香港市場上買賣。

2022年7月,阿里巴巴就曾公告過雙重主要上市相關事宜。彼時,阿里巴巴董事會授權集團管理層向港交所提交申請,擬將香港新增為主要上市地,在香港聯交所完成審覈程序后,阿里巴巴將在港交所主板及紐約證券交易所兩地雙重主要上市。

2022年11月,阿里巴巴公告稱,由於需要制定一份新的員工持股計劃,將不會按照原計劃在2022年底完成主要上市。

此后,直到2024年5月14日,阿里巴巴在2024財年業績報告中才再度提起:「我們一直在為香港主要上市做準備,目前預計於2024年8月底完成轉化。」

最近,在阿里巴巴的財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徐宏表示,阿里正在尋求港交所主要上市轉換,公司將於8月22日召開股東大會,股東大會里有這樣的提案,如果股東大會能批准,預計於2024年8月底可以完成港交所主要上市轉換。

有望納入港股通

雙重上市確定之后,市場關注的一大焦點是,阿里巴巴能否獲准納入9月批次的港股通?為何市場如此重視加入港股通這件事?這就要從「入通」能為一家公司帶來什麼着手分析。

一般而言,加入港股通的對公司意味着更多的投資和流動性。以同樣雙重上市並在2023年3月13日加入港股通的嗶哩嗶哩-W為例,在納入港股通三周內,其漲幅達到了約40%。

加入港股通可以為阿里巴巴帶來多大的資金增量?摩根大通研報提到,在納入港股通后的前六個月,南向的增量流入可能高達120億美元,約佔阿里巴巴總流通股的7%。從長遠來看,該比例可能會穩定在10%以上。

摩根士丹利亦表示,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后,從長期來看,南向資金持股佔比可能會穩定超過10%,預計將為股票價值提供可觀的增量支撐。

分析人士認為,流動性提高還可以降低阿里巴巴的融資成本。當投資者更容易交易到阿里巴巴的股票,股票的市場價格會更接近其真實價值,這往往會使得公司在市場上以更低的成本籌集到資金。

不過,外資長線資金與對衝資金則對阿里巴巴「入通」后的境況產生了分歧。摩根大通研報指出,長線資金對阿里持審慎樂觀態度,並認為阿里巴巴估值較低,潛在獲納入港股通是一個明顯機會;但對衝基金則表示,相關議題已經被討論一段時間了,股價可能已經反映及消化了這一消息。

「入通」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阿里巴巴能否趕上今年9月的「港股通」調整呢?

「對於8月底完成港交所主要上市轉換后是否接入港股通,還得去履行各個交易所不同規則下的一些程序,應該按照程序來做,可以實現。」徐宏表示。

中金公司認為,考慮到阿里巴巴早已滿足納入港股通的其他要求,若公司於2024年8月底成功完成雙重主要上市轉換,有望趕上9月5日的港股通考察日,並在9月9日獲納入。富瑞也認為,阿里巴巴有機會在9月納入「港股通」,屆時可獲南向資金投資。

淨利下滑,回購加碼

2024年8月15日,阿里巴巴發佈了2025財年一季度(2024年4月1日至6月30日)財報。數據顯示,當季阿里巴巴實現收入2432.36億元,同比增長4%;淨利潤為243.9億元,低於2023年同期的342億元,同比下降28.77%。

六大核心業務板塊中,淘天集團收入為1133.73億元,同比下滑1%;雲智能集團收入為265.49億元,同比增長6%;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為292.93億元,同比增長32%;菜鳥集團收入為268.11億元,同比增長16%;本地生活集團收入為162.29億元,同比增長12%;大文娛集團收入為55.81億元,同比增長4%。

在財報后的電話會上,阿里巴巴CEO(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未來將繼續優化雲產品結構,專注於有競爭力、可持續毛利、營收可複製的公共雲產品,並在AI(人工智能)時代加強雲產品的協同效應,既要幫助老客户在阿里雲上實踐AI的新需求,也要讓AI原生企業能夠在阿里雲上成長、成功。」

「我們有信心,阿里雲來自阿里集團之外的客户收入在下半財年恢復雙位數增長,並逐步加速。」吳泳銘表示,除了電商和雲兩大核心業務,阿里巴巴也對互聯網科技業務重新調整了業務策略。「大部分業務將會在一至兩年內陸續實現盈虧平衡,並逐漸開始貢獻規模化的盈利能力。」

爲了提振投資者信心,2025財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在美股回購上已投入58億美元、回購6.13億股普通股,回購力度創新高。2024年上半年,阿里回購金額累計達106億美元(約826億港元)。此外,2024財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阿里累計投入125億美元用於回購,回購規模穩居中概股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息披露方面,雙重主要上市和二次上市亦有所不同。雙重主要上市要遵循港股披露要求。二次上市狀態下,阿里巴巴無需每月披露股本變化數據,也無需每日披露回購金額和數據,但完成雙重主要上市后,阿里巴巴便需要和騰訊一樣,每日披露回購數據。

業內人士分析,在完成雙重主要上市后,阿里在美股的大額回購節奏更透明更及時,有望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心理預期。

隨着回購加碼及有望納入港股通等利好,阿里巴巴被眾多中外資機構加倉。

8月15日,據美國證監會披露,隨着邁克爾·伯瑞(Michael Burry)旗下對衝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二季度的大幅增持,阿里巴巴成為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相應市值達到1116萬美元,佔其持股組合的21.26%。

此外,高瓴旗下基金管理平臺HHLR Advisors公佈的截至今年二季度的美股持倉數據也顯示,阿里巴巴躋身其第三大重倉標的,佔總持倉比例的9.55%,而在此前一季度,其持股阿里巴巴比例僅為0.23%。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