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平平無奇」的零跑C16,怎麼就成「六座神車 」

2024-08-23 23:30

理想青春版,20萬以內的移動的家。

作者 | 余快

在其他車企輪番上熱搜時,有個企業在悶聲加速跑:8月W2新勢力銷量,零跑第二。

這是繼7月零跑汽車交付達22093台,位列新勢力第三,連創歷史新高以來,銷量持續走高。

無論是周銷售榜單,還是月銷售榜單,前幾位都是理想、蔚來、問界等豪華車品牌,只有零跑,聚焦大眾化市場。

能在這麼激烈競爭市場中取得如此成績,在殺出重圍,零跑的確存在過人之處。

其中,6月28日上市的零跑C16,這個定位中大型6座SUV「家庭剛需車」,上市不滿一個月時,大定已突破10000台,成績矚目,8月第二周的銷量達到5400台,位居新勢力品牌第二。

收穫消費者「國民6座神車」Top級別,C16哪里戳動了消費者的心?

01

C16的觀眾緣

零跑C16最鮮明的一點是產品的稀缺性。

近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大多在20-30萬價格區間殊死搏鬥。

零跑卻將下拉到20萬以內,而且,是2+2+2佈局的大六座SUV。

作為零跑汽車旗下首款全場景多用途的中大型六座SUV車型,零跑C16滿配最高價不超過20萬元。

零跑董事長朱江明表示,長期以來,6座SUV市場都被25萬以上的高價區間所主導,無論是燃油車還是純電車,價格普遍偏高,甚至還需加價購買。20萬元內一直缺一款高性比的SUV ,所以有了零跑C16。

20-30萬元細分市場已經成了各方虎視眈眈的大蛋糕,傳統自主品牌的夙願是要往上攻,合資品牌則是守,一向標榜高端的新勢力和二代新能源品牌要下探。

如今,20萬以內的價區間也逐漸成為廠家的必爭之地,零跑是這一區間的代表選手,與其他新勢力品牌中高端通吃不同的是,零跑只攻這一區間。

這一戰略佈局,本就是一種稀缺性,且正在建立起自身壁壘。

首先,可以集結所有資源和精力於一處。

朱江明認為,好處在於可以針對這一區間聚焦所有資源,如果既有30萬的高端車型,又要10萬的低價車型,不僅品牌不兼容,戰線太長,也會分散精力。

「一個是低端車型會影響高端車型的品牌力,價格賣不上去。其次,30萬車的成本控制策略與10-20萬車型又完全不一樣。把你所具備的能力做好了纔有可能做到極致。」

其次,對這一區間的細分市場理解更透徹。

零跑從C11開始就一直專注深耕15萬—20萬的價格區間,從C11到C01,C10和C16,每款產品都不斷加深他們對細分市場的理解,同時也加強對細分市場的供應鏈整合能力。

零跑積累了大量用户基盤,也擁有對細分市場的深刻理解和資源的沉澱,這些沉澱都回饋到了C16的用户價值身上。

此外,20萬以內的SUV可選擇其實不多,2+2+2的大六座佈局也讓零跑C16增添獨特性。

零跑C16的2+2+2黃金佈局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

零跑C16的車身長度在中大型SUV里不算長。與經常被比較的理想L6更短,但理想L6是2排5座佈局,C16在車身更短基礎上,做了3排6座佈局。

如何在滿足家庭需求的基礎上保證舒適度,零跑選擇了2+2+2黃金座椅佈局,這個設計是零跑C16的精髓。

作為一臺六座SUV,第三排乘客的體驗備受關注。

朱江明:「我們希望第一排、第二排能夠達到商務座艙的舒適性水平,第三排至少要達到經濟艙的水平,大多數人出行一般是坐經濟艙,因此第三排坐兩三個小時沒有問題。雖然説不足以翹二郎腿,但這是一個沒有短板的木桶。」

與其他6座/7座SUV不同,零跑C16在第二排兩張獨立座椅舒適度已經是同類車型中的佼佼者前提下,讓第三排告別小板凳,空間最大化,保證了第三排乘客的舒適度。

2+2+2佈局下多出一個過道,第三排乘客可更方便進出,且空間百變,可以一鍵進行四座、五座、六座調節,值得一提的是,儲物空間也驚人。

而且實用性高,配置齊全,杯架、USB充電口、空調出風口一應俱全。

朱江明表示:「在第三排座位高度上,我們甚至超過了理想L8,無限接近於阿爾法第三排座位,我認為第三排座位阿爾法還是最優秀的,但我們的第三排,比很多30萬以上的車第三排坐感、舒適性會更好。」

上述配置不算多,但每一項都是重點,均以實用為基礎。捨棄數量,注重質量,既保證成本的有效降低,又實現用户體驗的快速增長。

朱江明補充道,「C16的所有配置都比阿爾法高,但是考慮到阿爾法100多萬的價格還有加價的情況下,我們很自豪。」

02

C16 為什麼能實現SUV有MPV的體驗?

20萬以內的六座車,就別要求舒適性?零跑不這麼想,他們儘自身所能,最大化了C16的乘坐體驗。

首先,肯定要歸功於空間利用率高。

C10和C16軸距相同,從兩排座變成三排座內部空間怎麼優化?

舒適體驗的目標是同級最優,C16將車內的空間利用率做到了極致。

C16整個車長4915mm,車內有效空間3301mm,整體空間利用率高達67.2%,車內容積達5290L,同級最優。

*空間利用率=車內有效空間總長度/整車車長

零跑採用了4大空間設計:后翻式電驅、全平地板設計、三排凹槽式車頂、腳部空間鏤空式設計。

零跑高級副總裁曹力表示,零跑採用CTC2.0底盤電池一體化技術,車身和電池包可以更好地融合,並且還將電池控制模塊集成到電池包內,實現全平地板設計,有效增加了車內高度空間,達1216mm。

爲了增加第三排的空間,零跑C16採用后翻式佈置電驅,讓電機本體向后延伸,如此,有效乘坐空間達到2586mm,乘坐空間等效於軸距2950mm車型。后軸電機設計讓整車空間變長,比理想L6更長,車內空間更大。

此外,C16的全景天幕面積達19900c㎡,再加上三排10066cm²的側車窗,視野和空間感都進一步擴大。

SUV的尺寸,MPV的空間,一家人一起出行,綽綽有余。

三排凹槽式車頂、腳部空間鏤空式設計在后文詳述。

前排的座椅記憶是標配,會根據記住駕駛人的座椅數據。

第二排乘坐體驗最好,座椅採用獨立佈局,這也是借鑑了MPV車型的設計風格,好處就是讓每個乘坐者都能獲得一個相對安靜和舒適的乘坐環境。

座椅填充厚實,前后滑軌位置多,仰角可以實現145度靠背躺姿,二排腳部空隙高度115mm,這個高度比幾年前的「6座神車」漢蘭達還高。

二排還是一個移動出行多功能艙:用餐、辦公、學習。

是的,C16還可通過語音指令打開二排右側小桌板,座椅會自動調整位置及角度,確保桌板水平和前后距離適合用餐、辦公、書寫等。

這些場景,不僅切中了6座1-2孩大家庭的需求,也符合商務人士的需要。

「C16第二排的乘坐感超過GL8,座椅柔軟度、舒適度我們也做得足夠好。」零跑汽車董事長、CEO朱江明表示。

第三排的核心目標是「同級最舒適」。

一個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是此前6座車普遍的「小板凳」:三排有95mm的腳步空隙高度,頂部也有凹槽式設計,整個空間高947mm,無論是雙腳還是身體,都更從容、更舒適。

而且350mm的坐高,460mm的坐深,告別此前大多數六座的小板凳設計,此外可進行10度的自由調節,而且採用真沙發座椅。

三排座椅的體驗感其實類似飛機長途旅行A320機型的經濟艙。

這在同級里的體驗已實數難得,C16好在是2+2+2佈局,因此就多了一個160mm超寬中央通,可以將腿伸出去,也進一步增加了舒適體驗。

從產品表現上面來看,雖然C16是2825mm的軸距,但與漢蘭達車型相比,C16三排的空間要好。

此外,三排還有手機充電(USB、Type C)+手機置放+杯架,這些功能設計十分貼心。

第三排的配置也有誠意,很多第三排連空調出風口都沒有,零跑C16上下都有出風口,還有杯架。

C16的座椅材料也有升級:有「雲朵」的感覺。

採用了7層結構設計,表層有機硅材料,嬰兒級別,因此材質柔軟;中間是海綿層,底層是生物基環保發泡,同時還有高強度簧架,側面也是生物基環保發泡,提供支撐,長時間坐着不累、也不塌。

零跑C16不僅空間儲物量優秀,且空間百變。

前文提到了C16的空間利用率大,不僅在活動空間,還在載物空間:后備箱非常「能裝」。

在6座滿員的情況下,后備箱依然能放下2個24寸行李箱,裝下一家人短途旅行裝備沒問題。

此外,底部做了34L額外下沉式空間設計,可以作為平時孩子的玩具和出行的小雜物的收納箱。

C16的空間還有一大亮點,非常百變,適合多種場景出行,一鍵」前后移動、「一鍵」調節4、5、6座模式,APP遠程設定也安排上了。三排獨立放倒后,容積更大,可達1022L,你甚至能裝下一輛摺疊自行車。能夠滿足這些家庭多人出遊或者多人生活的需求。

朱江明表示,作為一個能滿足所有家庭成員的用車需求的車,不一定是越大越好,夠用就好。

其實日常生活中,4人以下的場景佔多數,三排全部坐滿的概率並不高。在消費者普遍的「我不一定要,但你一定要有」的消費心理下,零跑C16依然給了更多可能性和選擇。

零跑C16的動力可圈可點,提供增程、純電雙動力系統可選。

其中,純電車型基於800V碳化硅平臺打造,不僅充電快,而且省能耗。值得一提的是,零跑C16是同級里唯一一個在電池、電驅、壓縮機等高壓部件均適配800V平臺的車型。

搭載最大功率215千瓦驅動電機,配備容量為67.7千瓦時磷酸鐵鋰電池組,CLTC純電續航520km,支持超級超快,電量從30%充到80%只需要15分鍾,這個數據,比中壓平臺快了一倍。百公里電耗14.8kWh,作為中大型6座SUV,比中型5座SUV還要小。全系最大3.3千瓦放電功率,完全滿足户外露營需求。

增程車型,純電200km,綜合續航1095km,同時滿足城市和長途需求,而且CLTC百公里最低荷電油耗僅為5.4L。

智駕方面,零跑C16激光雷達+Orin X芯片的組合,全車共配備了30個高精感知硬件,包括1顆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顆攝像頭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擁有高階智能駕駛輔助能力,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自動變道、交通擁堵輔助、前車起步提醒、高速領航輔助等功能都能實現。

智能座艙也不俗,搭載先進的高通SA8295P芯片,該芯片採用的5nm工藝製程,AI算力、CPU算力和GPU算力均與售價30萬級的理想L8保持一致,車機流暢度較高,寬裕的算力,滿足買車后OTA升級,未來能實現舊車「換新」。

03

「不標新立異」的外觀符合大眾審美

外觀設計領域也有金字塔結構。

頂層:優雅、有氣質、特立獨行,中層:協調、耐看、舒適,底層:中庸、不出錯。

創新的特立獨行的設計,是一招險棋,高風險高收益,某新勢力就因設計過於前衞而遭遇滑鐵盧。

零跑C16的設計,屬於第二層,簡單、耐看。

零跑C系列產品普遍簡潔干練,零跑C16的外觀設計採用了零跑家族的設計風格,是C11的二代設計,整體造型簡潔圓潤,稱不上驚艷,但整體舒適,比例合適,消費者的接受度非常高。

這種設計背后其實與C16的定位,C16指向的是家庭剛需用車。

「我們對標優衣庫,我們不是奢侈品,而是大眾化的日常剛需。」朱江明表示。

剛需,即以用户價值為核心,講究實用化。

其實這種「不標新立異」的外觀設計,高級、簡約、耐看,其實是符合中國大眾審美。

車頭飽滿,採用瞭如今流行的貫穿式大燈,圓潤中帶有動感,封閉式造型的前臉一眼就能看出來是新能源汽車,燈腔從兩側向內收窄,線條圓潤感。

C16機蓋前端兩側採用了隆起的筋線設計,提升了前臉視覺辨識度,加上肩部線也塑造出健碩和力量感。

車的下方位置保險槓附近的進氣口,採用了大尺寸窄條幅式,滿足增程版車型的進氣量需求,避免死板的同時,增加了散熱性能和風阻係數,還增加了層次感。

車身側面設計上,與流行的流線型風格不同,零跑C16線條簡潔明快,車頂線條平直向后延伸,簡約平直,沒有使用多余的線條進行勾勒,整體看起來干練流暢。

同時,腰線設計橫貫側面、略微俯衝,讓側面大氣又不失動感,側身的設計給車輛增添了現代感、力量感,搭配大尺寸厚壁的輪胎,讓C16帶有一些MPV的影子。

由於平直設計,C16是三連排超大車窗,黑色B柱、C柱、水切,橫貫一體側面大車窗,同色的大面積上半區窗框設計,提升內部乘坐人員視野通透感。

車輪21英寸輪轂搭配三叉戟造型,使得整車顯得更加強壯。

在用料方面,車輛使用了大量的軟包材質,親膚級的用料也是隨處可見。

外觀上,零跑C16提供了多種顏色選擇,包括星輝銀、星煜紫、天幕灰、珍珠白、金屬黑和琉璃翠。

內飾上,也沿襲了簡潔科技風格。

車內採用了大量平直線條與圓角矩形設計,配合隱藏式空調出風口設計,拉寬了整體車內的橫向視覺。

中控,搭配14.6英寸的觸控式液晶的中控屏,讓內飾風格給人印象深刻,符合主流審美。方向盤採用了皮質材質,看上去多了幾分簡潔時尚感。

04

總結

零跑C16能做到這些,歸功於產品定義。

決定一個產品的好壞最底層,是產品定義。

汽車的產品定義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它關乎到從用户需求分析、產品設計、到最終產品實現的整個流程,旨在確保汽車產品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產品可以由不同角度來定義,但核心都是圍繞客户價值。精準的產品定義,以及言行合一,其實非常稀缺。

想要做的、宣佈要做的、正在做的是一件事,但行業里沒幾家這樣的企業。如何給用户留下清晰地品牌印象,這一點零跑做到了。無論是用户畫像、產品功能再到品宣,市場推廣能形成一致性合力,這些東西零跑的產品能清晰地傳達給用户。

同樣瞄準家庭用户,零跑的定位是做汽車界的「優衣庫」:做同價位里更高配置、更高品質,好而不貴的產品。

零跑這種清楚自身優劣勢,且能對外大方承認的行為,本就十分吸引路人緣。

其次,零跑在整個流程中,能保證產品定義的一致性、連貫性。

因為有足夠強大的產品定義驅動,所以零跑能堅定的聚焦在10-20萬價格區間深耕。

這在極為契合當下消費降級的需求。

C16沒有品牌溢價,有的是不斷貼近用户需求。

剛需不等於廉價,相反,零跑的目標是做同價位里面配置最高、品質最優的產品。

朱江明表示,零跑C16的性價比,通過三個方面來實現。

其一,堅持全域自研,其中自研自造核心部件佔整車成本的60%。

其二,堅持用技術創新、高性能集成設計降本。

其三、堅持成本定價,零跑的理念是打造低品牌溢價,高產品價值。

朱江明認為,長遠來看,汽車是耐用的代步工具,汽車不是奢侈品,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做好而不貴的產品。

零跑C16的路人緣,或許是因為很好的詮釋了零跑在20萬的級別市場當中,如何充分滿足用户的非常多元化的需求的代表性的產品。

誰來關心車企價格戰下的中小供應商?

明知會被網暴,極氪為何還要去傷老車主的心?

車企自研智駕方案之難:靈魂救贖、團隊割裂與權力鬥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