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8-23 15:20
海南省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之一,海南自貿港的建設為央企提供了多贏合作的舞臺,越來越多的央企在這個舞臺上大顯身手,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蓬勃展開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國務院國資委財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中央駐瓊企業總數達758户,較2022年增加了62户,比2021年增加102户,資產總額8689.7億元,所有者權益3691.1億元,央企在海南的多項指標增幅位居全國前列。
中央企業逐步與海南省政府建立了目標化、項目化的務實戰略合作關係,基本覆蓋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四大主導產業及世界500強央企,成為海南自貿港發展總部經濟的核心力量。
2024年,「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且位列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此前的5年時間里,在自貿港建設歷史機遇下,海南經濟發展展示出嶄新的面貌,「高質量」「創新驅動」實際上已成為高頻關鍵詞;邁入2024年,「新質生產力」則成爲了更明確的推動力量。央企則通過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整合、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等方式參與海南新質生產力的構建。
總體概述
「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尤其需要國務院國資委和各大央企的鼎力支持。」3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與海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組織了央地深化合作座談會,會上海南省省長馮飛表示,「海南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央企在海南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4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海口召開了中央企業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座談會。此次會議吸引了包括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石化控股公司在內的15家央企代表,他們就如何利用海南的獨特優勢拓展對外業務和提升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發言。
近四年來,在國家有關部委支持下,在海南省委省政府重視下,各央企立足海南所需、發揮央企所長,不斷深化同海南的合作,進一步圍繞海南四大主導產業(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深度謀劃佈局,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發揮了戰略支撐性作用。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央企在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6億元,海南省國資委還協調多家在瓊央企追加投資、加快投資進度,昌江核電二期、大唐、華能海上風電、洋浦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擴建工程、三亞國際免税城三期等項目加快建設;並會同有關單位謀劃擬重點引進的先進製造業項目清單。
合作模式
央企與海南的合作模式多樣,涵蓋了直接投資、戰略合作、項目合作等多個方面。
其中,央企通過直投的方式參與海南的發展,不僅體現了對海南投資環境的認可,也展示了央企對海南未來發展的信心。這種直投模式通常涉及資金投入、項目建設、產業佈局等多個環節,旨在推動海南的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
今年7月中旬,位於海口的中石化自貿大廈正在進行幕牆安裝施工,這里是中國石化集團建設的區域性總部基地。作為海南自貿港13個重點園區之一的重點項目,也是海口江東新區最高的標誌性建築。項目自2021年9月開工,通過搭建「BIM+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確保了項目施工精細化管理,項目建成后將發展國際能源貿易、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高端產業。
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積極融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大局,憑藉「投資、研發、設計、建造、運營」的全產業鏈優勢,佈局全島,在10個市縣和9個自貿港重點園區承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圖書館、海南省人民醫院南院、海口市職工活動中心、南繁科技城完全學校等省、市級重點民生項目40余個,經營規模超百億,推廣應用裝配式施工、綠色建造、智慧工地,成功舉辦第一屆自貿港技能大賽、全省首場建築垃圾治理及資源化利用觀摩會等大型活動,獲評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海南首批自貿港國企黨建十大品牌等榮譽稱號,成為推動行業改革發展的「衝鋒尖兵」。
中國華能集團是最早進入海南的中央發電集團,如今成為海南最大的發電和供熱企業。成立於2019年的華能海南昌江核電有限公司,是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推動轉型升級的一枚重要「落子」。今年五一期間,這個迄今為止海南最大的能源投資項目——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項目3號機組主設備全部就位,為后續工作全面開展創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2020年,海南啟動實施「百家央企進海南」行動,得到國資央企積極響應。
立足海南所需、發揮央企所長,在諸多領域,央企紛紛與海南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加快佈局海南。中遠海運集團通過開展股權合作,在海南港口建設、航運物流等方面佈局;中國旅遊集團把總部遷入海南;中國電科、中國中鐵等企業將區域總部、國際結算總部或業務子公司落地海南。
央企與海南的戰略及項目合作涵蓋了多個關鍵領域,這些合作不僅體現在投資規模上,還涉及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多個方面,旨在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全面提質增速。
在海南高新科技產業發展中,央企聚焦南繁、深海、深空領域,引領自貿港高新科技產業高起點起步、高質量發展。如中國中化開發運營南繁科技城、招商局集團開發運營崖州灣科技城,航天科工、航天科技、星網等三家央企與海南省合資設立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海南還引進大唐與東方電氣、中海油、三峽與明陽、中電建與挪威石油等央企、民企、外企組成聯合體投資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等,引領海南自貿港打造高新科技產業集羣。
在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中,央企有效發揮着帶動作用。中國中化橡膠板塊已與海南橡膠深度融合;中信建設聯合海南漁業共同謀劃漁港和漁港經濟區開發;中國華電、三峽集團、國家能源、國投、華潤、中電建等通過採用「光伏+」模式,投資建設了一批「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漁光旅一體化」等不同模式的多產業融合項目,促進海南鄉村振興。
在能源領域,中海油樂東10-1氣田項目開工、海南核電二期、海南煉化洋浦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擴建以及央企投資建設的若干光伏產業項目等一大批支撐性項目相繼開建或建成投產。
在基礎設施領域,海南電網首個500千伏數字電網、三大電信運營商跨境數據光纖、5G運用等新基建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中遠海運的洋浦小鏟灘碼頭起步工程和海口港集裝箱碼頭能力提升項目已建成投產,同時整合瓊州海峽兩岸資源,實現航運統一管理和港航一體化運營;央企在構建海南自貿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參與多個重點項目建設,正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主力軍作用。
在海南民生保障領域,中國誠通依託寰島教育品牌,發展教育高品質產業;招商局集團出資30億元拓展大健康領域投資;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建設的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國際航站樓改擴建項目提前半年交付投運,成為自貿港首個完工的封關運作項目,保障了中國傳媒大學考文垂學院、南繁科技城完全學校、華中師範大學黎安濱海學校、海口靈山中學等重點工程如期開學,為自貿港教育事業持續助力。中國鐵建、保利、中交、中國綠發、中國中鐵等多家央企參與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以及安置安居房、棚户區改造、市縣舊城改造等民生項目建設,如今央企已成為海南自貿港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
2023年3月28日,海南還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等11家央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智慧交通、新能源、總部經濟及城市與園區綜合開發等領域開展多元化、深層次合作,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
重點城市
海口
隨着海南自貿港的蓬勃發展,一批批知名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口,在這里尋求發展新機遇。
2024年4月28日,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與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華南經營中心及四川能投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此次合作將共同推進海口江東新區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升級,加速區域經濟發展,打造國際化、現代化的新區典範。
2023年12月26日,2023海口產業投資大會上,41個重大項目現場簽約,涵蓋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生物醫藥、總部經濟等領域。簽約項目總投資額338億元、貿易額超400億元。
此次簽約的41個項目中,包括中國中煤、華為、招商銀行、中國華能、中國土木、中國港灣、隆基綠能、西部礦業、奇瑞汽車、淮北礦業等一批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央企及其子公司項目。
近年來,依託海南自貿港建設這一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海口積極開展「走出去、引進來」招商引資,努力做強產業鏈條、擴大有效投資、發展實體經濟。海口不斷優化招商引資服務機制,通過構建「4套班子+4個駐外招商分局+4大產業專班+10個行業小組+企業祕書」的全鏈條招商服務矩陣,靠前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拎包式」服務。
2023年7月,入瓊近6年的中國大唐集團在海口江東新區——海南自貿港建設重點先行區域推進一個智慧綜合能源項目。這一項目旨在為江東新區構建起低碳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讓江東新區在2025年初步建成全國領先的「零碳新城」。
2023年5月6日,中國移動(海南海口)自貿港IDC項目數據中心機房樓主體結構封頂,標誌着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該項目投產后,將與國際海纜、國際性出入局連通,將海南自貿港打造成為亞太區域領先、通達全球的國際海纜樞紐和網絡交換中心。
三亞
央企在三亞投資的項目涵蓋了基礎設施、民生服務、科研保障、生態保護等領域。
截至2024年7月21日18時,由三峽集團投資的三亞崖州100兆瓦農光互補蔬菜大棚+儲能光伏項目累計為海南自貿港輸送清潔電能已突破1億千瓦時大關。該項目是三峽集團在海南的首個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2023年11月實現首批併網發電。項目位於三亞市崖州區,總裝機100兆瓦,共建設20個光伏發電單元和1座110千伏升壓站,建成后年均可為海南自貿港輸送清潔電能1.5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7萬噸。
2023年12月28日,中國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通航)落户三亞揭牌暨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海南省屬國企正式迎來首家「中」字頭企業。
2023年12月14日,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投集團」)與三亞市人民政府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旗下子公司國投種業落户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實際上,國投種業註冊資本為40億元,系國投集團全資子公司。
根據協議,國投集團與三亞市將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將加強雙方在種業、股權投資基金、數字經濟、健康養老、科創培育、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的全面合作。此外,國投集團將圍繞種業科技、產業及其相關領域,與當地開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戰略合作,探索「科研、產業和資本融合發展」的合作模式,助力關鍵核心技術轉化孵化。
2023年12月16日,中國中化旗下先正達集團中國的9家種業產業主體集中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這9家包括南繁育種基地數字化升級項目、荃銀五星種業有限公司、先正達生物育種產業培訓中心、MAP中化現代農業海南分公司等優勢產業主體,當天均入駐先正達集團中國旗下的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新總部大樓。
中種集團還與崖州灣相關實驗室圍繞深化企科合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集中優勢資源,在基地、技術、平臺、體系和人才等多方面統籌推進,構建一流種業創新鏈條。值得一提的是,中種集團也是首家遷入海南自貿港的種業央企。
重點項目
中國移動海南國際數據中心項目
2024年6月30日,中國移動海南國際數據中心項目按照進度計劃完成設備上電調試工作,順利建成投產。
該項目於2022年6月開工,累計投資5.27億元,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設計機架共3840架,具備1.5萬台服務器裝機能力,算力規模達120P,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重大項目之一。國際數據中心與國際海纜、國際出入口局、國際雲節點等同為自貿港國際通信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海南移動整體規劃,通過國際數據中心與2條國際海纜和2個國際出口局形成「1+2+2」數據出海國際信息基礎設施底座佈局,有力支撐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
在綠色節能方面,該國際數據中心作為中國移動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創新性使用綠色光伏發電、余熱回收、高温冷凍水、自然冷源供冷、氟泵變頻空調、AI+空調智慧自控等九大節能新技術,設計PUE小於1.3,滿載情況下每年可節約用電約3500萬度,減少碳排放約9500噸,打造熱帶區域綠色數據中心節能標杆。
在安全性方面,該國際數據中心可以達到T3+及4A安全等級,為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提供有力保障。
在運營管理方面,該數據中心按照新型總體技術架構設計,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運營管理,融合採用高速互聯智算集羣、多元融合存儲、高性能無損網絡、池化平臺等關鍵技術,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國際航天城的科創平臺二期遙感衞星項目
由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位於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的科創平臺二期遙感衞星項目通過竣工初驗,它的完工將為我國探索國際航天領域合作新模式,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貢獻新力量。
該項目採用EPC建設模式,建築面積約3.8萬平方米,為滿足航天基地建設需求,項目內部還配備了遙感衞星國際數據服務設備遙感技術推廣設備、網絡安全監管設備、金磚遙感衞星星座建設管理設備等工藝設備。該項目將新建數據應用中心並配備遙感衞星國際數據服務設備、金磚遙感衞星星座建設管理設備等多套設備。
項目建成后,將作為國家航天局衞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中心、金磚國家遙感衞星星座數據與應用中心(中國)、海南衞星數據與應用研究中心的主要辦公場所,並匯聚各航天領域國際組織,利用海南自貿港的數據政策優勢,將國際合作中心打造成為以高分專項為代表的對地觀測國際合作網絡中心節點,進一步加強以金磚國家間空間信息產業合作為代表的衞星數據與應用國際合作,提升我國空間信息產業市場化、國際化水平。
國家能源博鰲近零碳示範區
2024年3月,在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召開前夕,博鰲近零碳示範區在海南東嶼島正式啟動運行。這里有花朵風機、光伏百葉、光伏地磚、光伏通廊、屋面光伏等多種新能源發電設備,為新聞中心提供綠色能源。光伏、風機、全釩液流儲能、直流空調外機等,這些構成了國家能源集團承接的「新聞中心改造項目」中最具亮點的「光儲直柔」系統建設工程。
其中,全釩液流長時儲能系統是國家能源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據介紹,這套系統裝置具有環境友好、高安全性、長壽命的優點,是首次應用於海島建築「光儲直柔」系統,可減少配電改造增容量約30%。經過國家能源集團實施改造,博鰲亞洲論壇新聞中心達到「零能耗」建築水平。
國家能源集團作為博鰲近零碳示範區三大核心板塊6個項目的投資實施主體,總投資達到2.3億元,項目還包括東嶼島島內分佈式光伏發電一體化項目、島外農光互補項目、交通綠色化改造項目等。
未來展望
6月29日,央企在瓊投資項目推進情況調度會議在海口召開會議提出,細分類別,聚焦產業和實體經濟,聚焦新質生產力,圍繞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技術、船舶製造、航天科技、種業、深海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做好產業發展分析,加強產業項目謀劃,統籌好市縣和重點園區,根據發展定位精準對接企業、匹配項目。
海南省將進一步優化服務央企工作機制,建立省領導包點聯繫重大項目機制,完善中央企業與我省合作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工作責任分解方案和閉環服務機制,根據推進「百家央企進海南」行動方案分工,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做好項目謀劃、協議簽署、行業指導、訴求協調解決等各項工作,讓央企在海南自貿港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更好發揮戰略支撐作用。
(本文為企業觀察報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