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8-23 07:31
轉自:瞭望東方周刊
高温之下,避暑旅遊目的地城市不斷推出夏日旅遊新玩法、新業態,滿足了遊客多元消費需求。
「漫步在負氧離子濃度極高的小興安嶺腹地,在黑龍江邊沿着國境線晨跑,逛夜市感受本地人的松弛生活,伊春22℃的夏天太舒爽了!」帶着老人、孩子,剛剛從伊春避暑游回到北京的張儷(化名)對《瞭望東方周刊》説。
三伏期間,全國多地發出高温預警,氣象專家預計今年夏季的高温天氣將更加頻繁。面對酷暑,越來越多的遊客將避暑作為旅遊目的。攜程平臺上,7月以來,避暑相關的搜索熱度環比增長150%。
遠赴深山,近探溪水。親子家庭、學生羣體及尋求避暑納涼的遊客們紛紛踏上假期的旅程,共同開啟了一年中最火熱的旅遊浪潮。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經過近十年的培育,避暑旅遊已完成了概念導入期,正在步入政策促進和商業實踐的新階段。推動避暑旅遊、康養旅遊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已成為廣大遊客、投資機構和經營主體的新共識。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2023中國避暑旅遊發展報告》顯示,避暑旅遊及相關市場規模已達1.2萬億元至1.5萬億元,顯示出避暑旅遊市場的旺盛需求和巨大潛力。
尋找涼爽小城
避暑旅遊形式多樣,從森林漫步、草原體驗到親水納涼、竹筏漂流等,都是逃離高温的好去處。特別是對於不願扎堆大城市的遊客而言,他們更傾向於尋找那些涼爽的小城或山村,享受一個清淨、涼爽的夏日。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梳理發現,今年暑假,北方濱海城市、東北地區旅遊熱度高。馬蜂窩大數據顯示,東北旅遊熱度自入夏后節節攀升,「東北夏季旅行」近一月熱度環比大漲166%。其中,今年首個「頂流」城市哈爾濱表現可圈可點,「哈爾濱夏季玩法攻略」熱度近一周環比漲幅高達250%。
值得關注的是,在東北地區暑期熱門城市榜單上,除主要旅遊城市外,伊春、丹東、齊齊哈爾、葫蘆島等小眾城市也紛紛上榜,有着「中國林都」之稱的黑龍江伊春更以124%的熱度漲幅躋身前五。
伊春地處小興安嶺腹地,屬於北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平均氣温只有22℃,高達83.8%的森林覆蓋率、400萬公頃廣袤浩瀚的山川林海、穿行於山坳林間的700多條天然河流和平均每立方厘米2.7萬個負氧離子濃度的空氣質量,讓這座城市綠意疊蕩,陽光澄澈,空氣清冽,成為中國北方森林生態旅遊名城。
在準備去伊春之前,張儷就在小紅書上做足了攻略,提前帶着兒子閲讀了三年級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路從北京自駕到哈爾濱。一家人在哈爾濱遊玩兩天,感受了夏季室內冰雪大世界的涼爽,便來到了林都伊春。
「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見慣了水泥森林,來到天然的森林中吸氧,每天聞着‘松香味’,穿梭於一片片白樺林中,身心得到了徹底放松,‘班味兒’完全沒有了!」張儷説。
張儷全家在伊春湯旺河林海奇石景區穿過了一線天,在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沿着林間棧道拾級而上,又參觀了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一家人夜宿在中俄邊境小城嘉蔭,正巧趕上「嘉有好市」市集,晚飯后在黑龍江邊散步逛街,十分愜意。不遠處的廣場上,市民跳着廣場舞,孩子們開着電動小汽車穿梭在人羣中,邊境小城的幸福感四處可見。
他們漫步溪水森林公園林間,偶遇活潑的小松鼠;在金山鹿苑投喂梅花鹿,張儷到達金山鹿苑時正下着雨,但遊客熱情絲毫未減,隨處可見露營的帳篷、在溪水里玩耍的孩子,以及與小鹿合影打卡的年輕人。「這里已經成為伊春的網紅打卡地。」張儷説。
伊春市文廣旅局副局長王曉微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伊春作為避暑勝地,主要遊客所在地以南方地區一線城市為主,尤以珠三角地區為重點。據統計,在伊春外省遊客佔比中,珠三角地區遊客佔比接近30%。京津冀地區也是伊春的客源主力,佔比接近20%,客源構成以中老年康養遊和年輕家庭親子游為主。
旅行方式方面,烏帶公路、北部觀光長廊的獨特景色和城市沿路完備的自駕露營設施,讓不少自駕遊、自由行的遊客選擇伊春。伊春的南山房車自駕露營地日均停靠房車超過150輛,已經成為房車車友圈小有名氣的目的地。
需求激發新業態
夏日正是户外活動旺季,高温之下,避暑旅遊目的地城市不斷推出夏日旅遊新玩法、新業態,滿足了遊客多元消費需求。
來自文化和旅遊部的消息,這個暑期旅遊消費呈現出大眾化、多樣性和品質化的特徵。避暑康養旅遊、博物館科普研學旅遊、家庭自駕旅遊是暑期旅遊市場的顯著特徵。
在伊春森林博物館、伊春市博物館、溪水森林公園,張儷看到了不少研學的隊伍,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紅松、白樺等東北特有的樹木知識,瞭解具有林區文化特色的非遺文創,體驗更豐富的旅遊產品形態。
避暑勝地貴州的研學遊也迎來熱潮。在平塘天文小鎮,學員們不僅可以聽到關於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造歷程以及各類天文知識的專業講解,還能近距離參觀科普模型、沉浸式體驗科普設備和項目。據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小鎮暑期研學遊人數預計達8萬人次。
避暑遊也帶火了小城、鄉村的民宿產業。
攜程度假農莊的數據顯示,近兩周來,位於山野鄉間的鄉村民宿,如四川峨眉山、貴州烏蒙山、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河南太行山、江西獅子峰等多地的攜程度假農莊,入住增長率從60%到300%不等,郁郁蔥蔥、溪流潺潺的山水之境對遊客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張儷一家就在伊春嘉蔭縣向陽鄉體驗了一晚俄式風情的民宿。不遠處就是黑龍江,她帶着兒子沿着江邊騎行,晚上和家人們在院子里燒烤聊天,抬頭看滿天星斗。
漫步鄉村的「Country Walk」是眼下年輕人最潮的出行方式,既能欣賞沿途田園風光,體驗農耕文化,還能感受鄉村的寧靜與淳朴。
炎炎夏季,溯溪活動因其獨特的清涼體驗和親近自然的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遊客的喜愛。8月3日,2024全民健身日冰坑溯溪大會暨漫步鄉村Country Walk啟動儀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舉行。
「這既是一場身體的鍛鍊,又是一次心靈的旅行,讓都市人按下暫停鍵,迴歸自然,享受片刻的寧靜與自由。」來自杭州的遊客沈晨表示,炎炎夏日里選擇在鄉村晨間行走,不僅讓身體沐浴在清晨的第一縷涼爽之中,更讓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緩與釋放,彷彿所有的焦躁與壓力都隨着微風輕輕飄散。
近年來,安吉利用自身豐富的山水資源,整合了漂流、溯溪、露營、民宿等多種旅遊業態,為遊客提供了多樣化的避暑選擇。
這些項目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來源。例如,溯溪活動的興起使得當地的農家樂、咖啡館、小攤位等業態得到了快速發展,形成了鄉村發展新氣象。
避暑夜遊成新寵
炎炎夏日,不少人選擇在旅行途中逛夜市、賞夜景,既能避開白天的高温,又能感受不同的旅遊體驗。清涼的「夏日夜遊」成為文旅市場新寵。
業內人士表示,高温之下,旅遊從業者不斷推出夏日旅遊新玩法,在夜經濟逐步釋放巨大「磁吸力」背后,夜間避暑遊既是文旅行業多元、包容和活力的具體體現,也豐富了夜間消費場景。
為此,各地出臺促消費政策、打造新「夜」態,激發夜間消費活力。上海發佈多條夜間城市漫步的路線指南,「新天地環球美食線」讓中外遊客深入體驗夜上海的魅力;山東青島圍繞「啤酒+音樂」策劃多元化演出活動,升級燈光秀、焰火秀、光影秀,為遊客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一場名為《遇見·哈爾濱》的沉浸式演出每晚在松花江邊綻放,讓冰城「爾濱」在夏夜散發出獨特的迷人之處。
近日,「什麼值得買」發佈平臺7月消費關鍵詞,分別為:消夏、觀賽和夜遊。該平臺電商營銷負責人張宇昂向《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夜遊消費不僅延長了消費時間,更拓展了消費空間,可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消費需求。
不少景區也紛紛抓住這一時機。入夏以來,多地相繼推出夜間遊玩項目,如烏鎮的「仲夏夜演出季」、西塘「花船巡遊」都成為新熱點,有效帶動了平臺內酒店、門票等相關目的地消費,GMV(商品交易總額,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分別同比增長69.83%、79.94%。此外,這個夏天不少博物館宣佈延時開放,開啟「超長待機」模式,為遊客打造更具文化味的夜遊體驗,僅該平臺內「博物館」熱度就同比增長16.30%。
張宇昂認為,夜遊消費是一種從多業態夜生活場景入手的複合型經濟,雖然其主體是線下服務業,但越來越多的衍生消費開始從線下輻射至線上,而優質的線上消費內容又進一步助推了線下夜間消費,有效推動了線上線下全面融合。
此外,隨着避暑遊「Night Walk」旅遊方式的蓬勃興起,各地聚焦「夜經濟+科技+文旅」深度融合,力求在夜晚的璀璨燈火中,讓「Night walk」更具科技感、文化味兒。例如,北京延慶區推出了「媯河夜畫」夜遊體驗活動,融入燈光、置景、全息投影等多媒體特效,營造出「船在景中游、船為遊中景」的沉浸式意境。2024年的避暑經濟,在更加豐富多元的新產品、新業態推動下呈現出一片繁榮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