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網易雲音樂「崩潰」背后,降本增效埋下的雷?

2024-08-21 10:23

8月19日,網易雲音樂霸榜一天,起因是很多用户發現網易雲登陸異常,顯示「獲取數據失敗」。

要知道,這種互聯網大廠的大型技術BUG,通常在消息大面積擴散之前,很快就會被修復。而網易雲音樂此次的BGU故障,長達2個小時,相關微博熱搜也是輪番掛了近一天。

在此期間,甚至還有疑似知情人士的聊天記錄流出,爆料「是開發刪庫跑路」,將此次BUG歸結於打工人與資本家的矛盾。這種爽文劇情進一步加速了此次故障的傳播速度,網友甚至開始玩梗「提桶跑路提走了整個金字塔!」

下午3點網易雲官方進行了回覆,表示「因基礎設施故障,導致網易雲音樂各端無法正常使用」,謠言四起后,下午5點官方再次出面闢謠,「沒有刪庫,沒有跑路,故障已陸續修復~」

官方也同步推出了補償方案,用户可以搜「暢聽音樂」,領取7天會員權益。

超長時間宕機、混合着自帶傳播基因的謠言,讓網易雲音樂此次的BUG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刪庫跑路」之外,背后的真相也是眾説紛紜。

后續有媒體從網易內部相關技術人員獲悉,「此次宕機事件或與今年二季度的機房搬遷有關」。官方消息顯示,2023年確定要將雲音樂整體服務搬遷至貴州機房。「網易在貴州建立了機房,旗下業務分階段搬遷,2024年Q2網易雲音樂剛完成了貴州機房的遷移。」「再加上裁員,連故障排查都要很長時間。」

但不論是機房搬遷、還是裁員,最終都指向了一個更核心的因素——降本增效。

其實網易雲音樂一直都面臨着「盈利壓力」,持續多年的虧損后,2023年雲音樂終於迎來逆轉,首度實現年度扭虧為盈。這背后,與降本增效不無關係。

盈利之后的網易雲,並沒有沒有迎來高光時刻,與很多音樂流媒體平臺一樣,社交娛樂業務式微的同時,如何增強盈利能力,依舊是一大挑戰。

1、網易雲「崩潰」,將本增效惹的禍?

雖然不至於全部歸因於「裁員裁到大動脈」,但根據多方消息可以判斷,此次技術BUG背后的確與公司的降本增效有關。

在探討網易雲的降本策略之前,先來看看其整體的財務狀況:

可見在2023年之前,網易雲音樂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23年實現盈虧扭轉時,官方將其歸因於會員訂閲收入增加、運營效率及成本控制的成本優化。

但對比營收帶來的空間,顯然成本壓縮帶來的利率空間更大。2023年全年,網易雲音樂的總營收為78.67億元,同比下降12.51%。而營業成本從2022年的76.99億元降低到57.64億元,成本支出減少高達19.35億元,降幅為25.1%。

其中,包括內容服務成本、研發費用、管理費用在內,多項成本支出均有下降。

被外界質疑可能與此次故障有關的機房遷移,極有可能也是降本策略的一環。媒體報道顯示,網易此次搬遷,內部也稱實現了大幅的成本下降。

而在員工數量方面,2023年財報顯示,2023年12月31日網易雲有1359名僱員,而2022年有1540名,同比減少181位員工。

觀察過往的財務報表,在虧損逐步減小的過程中,成本優化一直都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判斷,網易雲音樂的確在持續「降本增效」,且在財務報表上呈現出了正反饋。

當然如果將盈虧完全歸於降本也有失偏頗,不能否認在線音樂業務的增長對網易雲音樂盈利扭轉帶來的加持。

2023年財報顯示,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户數達到2.06億,同比增長8.7%。其中,在線音樂的月付費用户數達到4412萬人,同比增長15.3%;同時在線音樂業務每月每付費用户收入從6.6元提升至6.9元。

付費人數及每月每付費用户收入的提升,最終網易雲音樂來自訂閲會員的收入同比增長20.2%。

爲了提升在線音樂業務的收入,網易雲此前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諸如「5元學生會員」、激勵廣告、黑膠會員增加多終端曲庫權等優惠,通過降低會員門檻、提升權益來吸引付費用户。

降本增效與在線音樂業務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網易雲音樂實現首次年度扭虧為盈。

但回到此次大型技術BUG,與探究原因同樣重要的,是其帶來的損失。

從品牌端來看,此次故障不僅會影響用户體驗,批量的負面社交輿論對於網易雲音樂的品牌形象也有一定損害。「非得用網易雲嗎?」、「用其他app不香嗎?」、「只是把真正的技術人員裁走了」、「只有我用B站聽歌嗎?」......社交平臺上,諸如此類的評論不在少數。

不僅如此,網易雲音樂還將承擔直接的經濟損失。作為補償,此次網易雲發放的「黑膠VIP」,連續包月首月*在8元。按照8元、2.06億用户、7天來計算,網易雲音樂補償方案的對應價值高達3.89億元。

網易雲音樂需要承擔背后內容版權費用分攤、服務器和帶寬成本、運營和維護成本等直接的經濟損失。不過具體在財務側會有多大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關注。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想辦法盈利無可厚非。但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能否做長遠的打算,來穩定自身的發展也是一門智慧,尤其是在線音樂行業的發展,本身就需要穩紮穩定,以實實在在的內容和體驗吸引用户。

2、扭虧為盈,但網銀雲音樂仍然焦慮

結合音樂流媒體行業的發展,網易雲音樂能邁入盈利之路確實不易。

但扭虧為盈,並不意味着能夠高枕無憂。網易雲音樂還將面臨行業變動下收入結構的挑戰、以及更緊迫的競爭壓力。

首先來看看網易雲音樂的收入板塊,核心由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組成。但問題在於,在短視頻平臺崛起的衝擊、以及監管的趨嚴下,音樂流媒體平臺的社交娛樂服務受到明顯的衝擊,未來社交娛樂服務帶來收入勢必會收縮,在線音樂業務纔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盈利能力優於同行的騰訊音樂,不久前發佈了2024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達到104.31億元,佔比74.89%,而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服務收入佔比只有25.11%。

網易雲音樂也在主動調整社交娛樂服務運營策略,通過降低部分功能曝光,降低收入分成比例,以提升核心音樂用户體驗和增強盈利能力。

財報顯示,2023年網易雲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收入達到43.51億元,超過了社交娛樂服務及其他帶來的收入,但對比之下,社交娛樂服務相關業務依然佔據着近一半的營收佔比。

因此,網易雲音樂需要繼續圍繞在線音樂業務挖掘商業潛力。

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底,網易雲音樂已累計收錄約1.49億首音樂。已與相信音樂、新海誠、魚丁糸、RYCE Entertainment(以王嘉爾為代表)等知名廠牌展開新合作,在版權內容的擴充上繼續發力。自制內容上,截止2023年12月31日,平臺註冊獨立音樂人接近68.4萬名,上傳約310萬首音樂曲目。

同時網易雲音樂也在提升體驗、拓展場景,來吸引更多用户。例如將音樂播放器嵌入在《蛋仔派對》的遊戲場景、上線「私人DJ」功能等。

其次,基於在線音樂業務的發展,活躍用户、付費用户、ARPPU等核心數據的增長情況,也關係着網易雲音樂未來的盈利能力。

根據公開數據,網易雲音樂的這幾項核心經營數據都在增長,但增幅有所下降,尤其是月付費用户數。按照這種增長速度,可以判斷接下來其在線音樂業務的增長也不會過快。

今年5月23日,網易發佈了2024年*季度財務業績。數據顯示,來自雲音樂的淨營收為20億元,同比增長3.6%,增幅相對有限。

此外,網易雲音樂還面臨着不小的競爭壓力。

在行業內比,騰訊音樂、Spotify、Apple Music都在瓜分着市場。尤其騰訊音樂、Spotify在體量上遠超過網易雲。但在盈利能力上,Spotify穩定性不夠,2023年雖然總營收達到132.47億歐元,但並未盈利。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總營收達到38.07億歐元,利潤達2.74億歐元。騰訊音樂的盈利能力,一直都在行業前列。

對比之下,剛剛實現盈利的網易雲音樂要想追平,還有一段距離。

在泛娛樂行業,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對於整個音樂流媒體行業都有不小的衝擊,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社交娛樂服務收入的縮減就是最直接的影響。

不過,網易雲音樂並非沒有優勢,長期沉澱出的良好的社區氛圍是其獨特的標籤與資產,對應的是更高的用户粘性,以及原創音樂人的信任。此前不少原創音樂人就表示,更願意在網易雲音樂上發佈作品。

總而言之,在線音樂業務並不是一門可以投機取巧的生意,更考驗平臺在內容及用户體驗上的穩紮穩打、以及商業化能力上的持續優化。此次技術BUG雖然不至於為網易雲音樂帶來多麼致命的打擊,但也敲響了一次警鍾。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讓很多用户「又愛又恨」的網易雲音樂能否突出重圍,還需時間驗證。<_o3a_page>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剁椒TMT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