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富士康為何又回來了?理性看待背后的原因

2024-08-16 12:31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近日,關於「富士康‘回來了’」的新聞受到關注。先是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宣佈,富士康將在鄭州投資約10億元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緊接着,國際數據公司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蘋果手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已跌出前五名。有分析認為,蘋果手機在華銷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印度組裝的手機質量合格率僅有約50%。

  事實上,產業鏈有進有出是正常現象。國際產業轉移本質上是各國比較優勢動態變化的市場選擇。從此前幾輪全球分工和產業轉移來看,調整的動力是效率,也就是哪里成本低、效率高,產業就轉移去哪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資本為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市場份額,會對全球生產能力佈局主動進行調整。因此,無論是中國多年來成功吸引大量外資,承接大規模全球製造業轉移,從而成為「世界工廠」;還是當前存在的一些在華跨國公司將部分產業鏈外遷,以及一些中國企業向國外佈局產業鏈,都是企業推進多元化佈局的合理行為,也是符合產業規律的正常現象

士康科技集團官網

重要的是,要從產業轉移中分析背后的原因。當前,我國產業鏈外遷除了地緣政治等因素外,關鍵在於,隨着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勞動力、土地等成本逐漸增高,與東南亞等地相比,中國失去了在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的比較優勢,導致部分製造業中低端環節外遷。但對於低端產業轉移,我們不必過於擔心,這不僅從側面反映了中國製造產業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也會倒逼產業鏈升級。這一點,從近年來越來越多外資主動投向中國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也可看出。

中國製造已不止於成本優勢。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能大幅攤薄製造業成本。同時,產業鏈集羣、物流供應鏈、生產技術、產業工人和產業配套環境等打造出了中國製造的新優勢,即生產效率高和生產成本低的雙重優勢。此前有研究機構分析,蘋果即使想從中國轉出10%的產能也需大約8年時間,原因就在於中國有完善的產業鏈生態、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專業的工人等。也是因為高效協作的本地配套供應鏈,不少產業集羣把提升生產效率、壓低生產成本做到極致,能迅速響應市場變化,變成了搬不走的產業。

  應該理性看待富士康「走了」或是「回來了」。當一些在華跨國公司將部分產業鏈外遷時,我們不必誇大解讀,認為「誰誰又要跑了」,要堅信中國製造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當下,除了已有的規模、效率、完整性、市場潛力、勞動資源等優勢,中國製造正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目標,不斷尋求創新突破、轉型升級,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不僅提升了核心競爭力,也推動了全球產業鏈優化。

  反之,當一些跨國公司繼續擴大在華投資時,我們也不能沾沾自喜。誠然,這代表了對中國製造優勢的認可和肯定,也會給中國製造帶來一定積極影響,但也不能因此就對其短板弱項和風險因素視而不見。想要在這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中掌握主動權,中國製造還須提升核心競爭力,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這需要我們切實為企業減税降負,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着力補鏈強鏈,掌握全球產業鏈話語權。同時,加快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聚力推動中國製造強化可控力、提升競爭力。

  來源:經濟日報

  監製/孟令娟

  審覈/彭金美

  校對/張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