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頭部私募美股Q2組合:中概股成主旋律,拼多多穩居第一但各有玄機

2024-08-15 13:56

截止至美東時間周三,美股的機構投資者都已完成了二季度持倉數據的披露。而國內投資者們最為關注的,無疑是高瓴、高毅等中資私募機構的海外投資動向。

image

注:四大中資私募Q2美股組合動向

總體而言,在今年二季度,中概股仍舊是中資機構們眼中的「香餑餑」,佔據了主導地位。其中,拼多多尤其亮眼,在高瓴、高毅和景林的美股持倉中均穩坐「第一重倉股寶座」。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與高毅和景林的大手筆加倉不同,高瓴當季減持了拼多多。

此外,包括Meta、微軟和英偉達在內的美股科技巨頭也仍是機構們的心頭愛。但特斯拉在二季度遭遇了「冷眼」:高毅清倉,景林減倉超七成。

高瓴:中概股佔據主導地位

數據顯示,二季度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在美股市場持倉總市值為40.54億美元,前十大重倉股為拼多多、百濟神州、阿里巴巴、貝殼、傳奇生物、唯品會、網易、ARRIVENT BIOPHARMA、攜程、KINIKSA PHARMACEUTICALS,其中8只為中概股。

此外,在HHLR二季度末的全部美股持倉中,中概股合計持有市值佔比接近85%,佔據主導地位。

image

具體來看,今年二季度HHLR Advisors新進和增持了阿里巴巴、唯品會、網易、攜程等互聯網中概股公司,其中攜程二季度股價表現亮眼,最高漲幅接近30%;當季減持了拼多多、亞馬遜、微軟、丹納赫、貝殼等公司,以鎖定收益。

除中概股外,科技依舊是HHLR Advisors的主要投資邏輯。二季度HHLR Advisors增持了「美股科技七姐妹」中的蘋果、英偉達、谷歌、META等科技公司相關標的。

高毅:增持多隻中概股,再度加倉拼多多

截至二季度末,高毅的美股持倉市值達到7.62億美元,環比一季度末的5.54億美元市值增長了37.68%。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拼多多、華住、網易、愛奇藝、Meta、騰訊音樂、百勝中國、中通快遞、貝殼和微軟。

image

與上季度相比,高毅資產加倉第一重倉股拼多多44.7萬股至158.5萬股,持股數環比增加39%,持股市值達到2.11億美元,佔其美股持倉的27.64%。此外,Q1的第三大重倉股華住二季度獲高毅資產加倉145.8萬股,順勢成為Q2的第二大重倉股。

不過,Q1的第二大重倉股中通快遞同期遭高毅資產狂減154.5萬股,持股數量環比驟降47.75%,排名降為第八。而其余中概股網易、愛奇藝、騰訊音樂、百勝中國和貝殼在二季度均獲高毅資產加倉。

對於美股科技巨頭,高毅資產二季度加倉Meta 9.5萬股,持股數量環比飆漲19倍,微軟持股數維持6.5萬股不變。特斯拉慘遭清倉。

景林:頭號重倉拼多多,新建倉蘋果

截至二季度末,這家千億私募巨頭的美股持倉市值達37.95億美元,比上季度增長17.54%。前十大美股重倉股分別是拼多多、META、臺積電、微軟、網易、滿幫、新東方、富途、DOORDASH和英偉達。

當季,景林對拼多多進行了大手筆增倉操作(增持157萬股),環比增長43%,持倉市值達到6.92億美元。景林對該股的持倉已接近其美股組合總資產的兩成,拼多多順勢重回第一重倉股寶座。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七個季度中,拼多多在「第一重倉股寶座」上坐了足足六個季度,充分體現了該機構對這家個股的重視。

此外,臺積電也獲加倉116萬股,在二季度一躍成為第三大重倉股。這是景林自去年第四季度首次建倉臺積電以來,連續第二個季度增持。其余中概股網易、滿幫、新東方、富途、阿里巴巴、騰訊音樂和貝殼二季度也均獲景林資產增持。

美股科技巨頭方面,Q1的第一大重倉股Meta在二季度被景林反手減持10萬股,降級成「老二」;英偉達雖獲加倉90萬股,但排名從第七跌落至第十;特斯拉更是遭遇大調整,環比減倉幅度超過七成;蘋果則獲重新建倉,景林當季買入16.56萬股。

李錄:新買入西方石油

作為最知名的中國價值投資者,李錄的喜馬拉雅資本在今年第二季度仍是幾乎沒有動作,僅新建倉西方石油,買入146.7萬股。

李錄被譽為「中國巴菲特」,巴菲特一直是他學習的榜樣。近兩年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不斷加倉西方石油,在今年二季度又增倉726萬股。

此前,李錄已連續第三個季度在美股市場上沒有任何調倉動作。喜馬拉雅資本13F表上一次出現變化,還要追溯到去年第二季度清倉美光科技,增持華美銀行的操作。

image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喜馬拉雅資本的美股持倉只有七隻股票,分別是美國銀行、谷歌-C、谷歌-A、伯克希爾-B、華美銀行、蘋果和西方石油。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