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關税大棒,最終砸到了美國自己企業的頭上

2024-08-15 09:39

導讀:《The Verge》表示,受到拜登政府關税政策的影響,Waymo引入極氪生產的新車型、將新車型擴展到更多城市的計劃可能需要更多斟酌。

(文/周盛明 編輯/高莘)

美國媒體《The Verge》日前報道稱,由於拜登政府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將徵收100%的關税,美國無人駕駛技術公司Waymo和極氪的合作面臨新的阻力。

2021年11月17日,極氪宣佈與無人駕駛技術公司Waymo攜手開發的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正式亮相美國洛杉磯,該車是極氪基於M-Vision概念車為Waymo One無人駕駛車隊定製開發的專屬車輛。

極氪為Waymo定製的車型(基於M-Vision概念車)極氪汽車

據悉,M-Vision概念車基於極氪浩瀚-M(SEA-M)架構打造,同平臺誕生的車型除了極氪為Waymo提供的Robotaxi,還有將於今年上市的五座SUV極氪MIX。

極氪M-Vision概念車極氪汽車

極氪M-Vision概念車極氪汽車

《The Verge》稱,今年早些時候,極氪生產的首批新車已開始抵達美國,Waymo也為這些車輛配備了實現自動駕駛所需的硬件和軟件。

但該合作的推進現在面臨新的阻力:一方面,今年5月14日,拜登政府宣佈對從中國進口的180億美元的產品加徵關税,其中電動汽車的關税將從25%升至100%;另外一方面,美國商務部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提議禁止在自動駕駛和聯網汽車中使用中國軟件

《The Verge》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預計將躍升至接近50%,而2020年這一比例僅為6%,中國迅速成為全球汽車工業電氣化的主導力量。在美國政府的擔憂之下,現行關税政策已阻止了大多數中國公司將電動汽車進口到美國。

Waymo被捲入了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該公司表示,正在密切關注局勢,同時堅稱其車輛實現自動駕駛的軟件沒有來自中國。

極氪方面沒有就此事向《觀察者網》做出迴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早些時候,首批由極氪製造的Robotaxi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現。Waymo拒絕透露已進口多少車輛,以及關税是否會改變公司計劃部署的車輛數量。

Waymo的發言人伊桑·泰切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關税情況。我們已經開始在極氪的車輛平臺上進行第六代Waymo Driver的手動駕駛公共道路測試,目前沒有關於其公共部署的信息更新。」

對於美國商務部將會提出的禁止自動駕駛車輛中使用中國軟件的規定,泰切爾表示,Waymo正在觀望。

「一旦商務部的規定最終確定,我們將能夠更好地考慮對此發表意見。目前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Waymo Driver是在美國設計和組裝的」,泰切爾説,「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關税情況」。

目前,Waymo的車隊主要由捷豹I-Pace組成,這些車輛大部分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和鳳凰城運營,奧斯汀也將在不久后加入。根據Waymo最近提交的與軟件召回相關的文件,車隊中約有670輛無人駕駛車輛。

根據極氪方面此前對外公佈的信息,為Waymo定製的Robotaxi基於M-Vision概念車,而該概念車具有不安裝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的選項。不過,Waymo如果想在美國推出不帶傳統控制裝置的Robotaxi,則必須先通過監管機構的批准,但該形式在美國尚無先例。

極氪M-Vision概念車可以不安裝方向盤、油門剎車踏板。極氪汽車

此前,通用汽車宣佈,旗下的無人駕駛技術公司Cruise無限期停止Cruise Origin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原因是該車沒有傳統的方向盤和油門剎車踏板,在通過監管方面存在不確定性。

目前尚不知曉極氪提供給Waymo的Robotaxi的具體內飾形態,但可以肯定的是,極氪可以在車輛中增加方向盤和油門剎車踏板。

《The Verge》認為,極氪為Waymo定製的Robotaxi可以容納五名乘客。相較於Waymo目前的車隊,這臺車空間更大,乘客可以更多,這有助於Waymo挑戰傳統的網約車公司(如Uber和Lyft)。

極氪M-Vision概念車內飾極氪汽車

根據公開資料,作為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Waymo一直被視為無人駕駛技術領域的先鋒。Waymo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發展了十多年,其技術棧涵蓋了硬件傳感器、軟件算法、人工智能以及車隊管理等多個領域。它的測試車隊累計行駛里程已達到數百萬英里,在實際道路條件下積累了豐富的數據和經驗。

此外,Waymo也是全球首家正式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的公司。其服務已經在美國多個城市,如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和舊金山,逐步向公眾開放,並且不斷擴展服務範圍和規模。

《The Verge》表示,受到拜登政府關税政策的影響,Waymo引入極氪生產的新車型、將新車型擴展到更多城市的計劃可能需要更多斟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