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致命肉毒素」②|假藥假病例套路層出不窮,正規機構也藏玄機!

2024-08-13 18:03

■按:

醫美套路深,注射肉毒素應如何避坑?

近年來,隨着越來越多的醫美套路被曝光,避雷「黑」醫美成為求美者重點關注的話題之一。

殺熟,利用「朋友」「熟人」等人脈關係介紹新客户拿回扣或分成;低價或免費活動誘導消費者進店,在體驗過程中二次消費;無證人員在社交平臺上偽裝成專家借分享之名實則推銷醫美機構或產品;弱化甚至隱瞞潛在風險和后遺症……這些操作幾乎是「黑」醫美慣用的伎倆。

誤入「黑」醫美機構,輕則傷財,重則傷身甚至危及性命。近日,就有不少新聞報道有求美者打了「不正規」的肉毒素后進ICU的案例,業內專家再次呼籲大眾要選擇正規機構進行醫美項目。

不過,《消費者報道》瞭解到,就算是正規的醫美機構也存在黑幕,消費者不可因此掉以輕心。

醫美黑幕防不勝防

肉毒素的市場有多大?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國內的肉毒素注射量從2017年的170萬支增長至2021年的450萬支,複合年增長率達27.4%,預計到2026年該數量將達到1620支。

市場規模方面,2021年,國內的肉毒素產品市場規模達46億元,2017年至2021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5.6%,預計到2030年,該市場規模將達390億元。

可以看到,肉毒素在國內的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該產品背后龐大的市場需求。

但持續增長的市場背后,隱藏着眾多不為人知的醫美黑幕。

從事醫美工作的何喻(匿名)向《消費者報道》爆料,現在很多醫美機構發佈的廣告宣稱299~399元就能打肉毒素,但一支正版的蘭州衡力成本價為600多元。遇到用遠低於成本的價格去經營銷售的機構,消費者就要提高警惕,因為很有可能是假藥。

據瞭解,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肉毒素產品就5款。其中,德國西馬今年2月才獲批上市,在市場上的應用不如另外4款普及;國產的蘭州衡力、進口的艾爾建保妥適因上市時間較早,佔據肉毒素面部注射領域主流市場。

國內肉毒素賽道的選擇性不多,且正規合格的產品均有防偽碼等,消費者在使用前也可以檢查,醫美機構究竟是怎樣用假藥魚目混珠的?

對此,何喻告訴記者,產品的包裝盒、瓶子、甚至是防偽碼等都可以仿造。早些年,地下加工廠把回收的廢棄包裝盒甚至是廢棄瓶身套用到假藥上,一整套包裝都是正版的,唯獨里面裝的肉毒素是假的,患者壓根無從驗證。

有些不法商家為抬高售價獲取更高利潤,可提供仿造程度極高的產品,即直接偽造一個驗證網址,再生成防偽二維碼或條形碼,並告訴消費者這款產品是特供版,只能通過微信掃碼驗證。這種假藥的包裝精緻程度極高,加上還有防偽驗證碼等,患者一般對此都確信無疑。

「肉毒素屬於毒性藥品,它的監管其實相對比玻尿酸等醫療器械更加被重視。因為目前藥監局及衞健委要求對注射用A型肉毒素實施和醫療器械相同的可追溯監管,即醫療器械有標籤掃碼,肉毒素採用電子監管碼,這個電子監管碼是一物一碼,很難造假」,何喻補充道,「但是很多患者不知道有這個電子監管碼,認為通過簡單掃商品條形碼也能驗證真偽」。

何喻還稱,現在醫美機構套用假藥的手段層出不窮,操作人員在注射前提供正版肉毒素給患者掃碼驗證,但在配藥取藥時背對患者,以極快的速度更換成了假藥;還有一些機構,將假藥塞到正版肉毒素包裝盒里反覆使用,患者掃描電子監管碼壓根發現不了問題。

后者在操作過程中,不會按照防偽虛線拆開包裝,而是直接將整個紅色部分(見下圖)用刀片劃開,以便后續用膠水或雙面膠等再次粘合。

圖片:蘭州衡力包裝

來源:受訪者提供

除生產、銷售假藥外,部分醫美機構還會偽造假病歷躲避監管。

何喻告訴《消費者報道》,正版肉毒素的流通過程是廠家生產出產品后,通過醫藥公司將相關產品銷售併發往醫療機構,由藥房(藥劑科)登記入庫,每支肉毒素出庫都需要處方,庫房人員掃碼(電子監管碼)並將資料登記錄入系統后方可出庫。待肉毒素用完后,藥房需要將肉毒素瓶子回收,同時登記瓶內肉毒素余量,最后將瓶身與剩余的藥品進行無害化處理。

市場上使用假肉毒素的醫美機構,他們的藥房里其實備有正版藥品,但平時以用假藥居多。一旦出現醫療糾紛,患者找上門,他們就會從藥房里把正版藥品調出來,並把相關信息登記在病歷上。這種情況下,即便有監管機構來檢查,也很難發現他們使用了假藥。

違規廣告要辨明

在醫美市場穩步增長的同時,有機構瞄準「先機」,推出醫美機構整合平臺,為求美者提供查詢、挑選、預約醫美服務。

以新氧(SY.O)為例,該平臺業務覆蓋全國超350個城市,認證醫美機構包括醫院、門診部、診所、齒科等,用户可通過該平臺快速瀏覽到當地的醫療機構,還能即時諮詢、比價等。可以説,新氧為求美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因此也受到眾多用户的青睞。

不過,記者在使用新氧小程序時,發現不少違規廣告的身影。

比如説,在搜索欄輸入「肉毒素」「瘦臉針」詞條,結果顯示多條以「注射塑形」「上鏡小臉」等字眼為關鍵詞的廣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2021修正)》第十六條(一),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保證。

記者隨機點開其中的幾則廣告,在主頁面或詳情頁面也能發現多處違規情形,如發佈藥物品牌信息、宣稱經中整協三正規認證(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獲得中國醫療美容機構5A級評價/獲得新氧年度甄選醫院獎項、未標明/更新醫療廣告審查證號等。

對此,廣東盛眾律師事務所胡博鏗律師對《消費者報道》表示,醫療美容廣告屬於醫療廣告,廣告主發佈醫療美容廣告,必須依法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並在廣告中標明批准文號。在發佈醫療廣告前,須經廣告審查機關對廣告內容進行審查,未經審查,不得發佈。

另外,根據《廣告法》以及《醫療廣告管理辦法》,醫療廣告的表現形式不得含有涉及醫療技術、診療方法、疾病名稱、藥物;不得利用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及其他社會社團、組織的名義或形象作證明。

胡博鏗認為,上述廣告涉嫌違規,「按照相關處罰規定,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佈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處廣告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廣告費用無法計算或者明顯偏低的,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廣告費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廣告費用無法計算或者明顯偏低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並由廣告審查機關撤銷廣告審查批准文件、一年內不受理其廣告審查申請。」

正規機構也有違規行為

在何喻看來,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肉毒素醫美糾紛,主要與使用假藥、過量用藥、操作技術等有關。其中,使用假藥是黑醫美機構最常用的伎倆。

那麼,選擇正規的醫美機構就能避免被套用假藥的風險嗎?

何喻稱,根據規定,開設醫美機構必須進行登記並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剔除隱藏在寫字樓和居民樓,以及酒店賓館開房實施非法行醫的機構以外,現在大部分的醫美機構都有執業許可。這些機構在備案流程上是正規的,但卻無法保證他們經營活動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

她還表示,使用假藥、偽造病例的大部分發生在直客低價競爭的機構。另外,渠道機構如網紅渠道、人際網渠道、會員制渠道等,也會出現存在用假藥、假病歷的情況。若按醫美機構的數量看,整體而言,依法執業的機構數量要遠超違法亂紀的機構。

針對被注射假藥的情況,何喻提醒道,目前市場上的肉毒素包裝上普遍都有一個電子監管碼,監管實行的是一藥一號,機構一般難以造假。建議患者在注射肉毒素之前,通過這個電子監管碼驗證真偽,若掃碼結果提示的驗證次數異常,就要提高警惕是否為假藥套用了正版藥品外盒。

為保障患者自身的權益,她呼籲求美者不要去與人拼團拼藥,且在整個操作過程中,不要允許藥品離開自己的視線以防止被換藥。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主任醫師孫寶珊在接受《消費者報道》採訪時表示,規範使用肉毒素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低,不主張患者過量注射。在注射肉毒毒素前,醫生要充分與患者溝通《注射知情同意書》,以免發生醫療糾紛。

孫寶珊還指出,部分機構背后存在違規操作的情形,如單次注射剩余的肉毒素未按規定進行登記、無害處理,而是放到冰箱進行儲存給下一位患者使用等,建議消費者選擇正規且具備良好口碑的機構進行肉毒素治療。

最后,他還提示記者,肉毒毒素是按照毒性藥品管理,雖然按照規範注射大多情況下不會出現問題,但操作醫生的技術對注射肉毒毒素的療效起關鍵作用,如注射位置及深度層次不當、使用劑量不當等,都有可能發生過敏或不良反應。美容院和工作室沒有醫生,操作者普遍是非法行醫者,不具備相關資質和技術,這也是他不建議患者在在上述機構中注射肉毒毒素的原因之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