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8-10 08:42
我知道,很多人看了題目就想開罵,但……請你先別罵。
眼下飯圈已觸發鐵拳伺候的開關,幾乎成了過街老鼠。
在誰都能往飯圈頭上踩上一腳的背景下,對飯圈的大批判自然不差我這一腳。
我想討論的問題是:面對飯圈,董宇輝跟孫穎莎們該保持沉默嗎?
進一步講,在唯粉動輒人肉、網暴、辱罵他人的情況下,董宇輝和孫穎莎的沉默算是「偶像失格」嗎?
01
按照阿蘭·巴迪歐「愛是最小單位的共產主義」的説法,那飯圈無疑是最小單位的宗教。
狂熱是其出廠設置,極端是其必然走向。
畢竟,一入飯圈深似海,從此理性是路人——飯圈粉絲跟信徒無異。
董宇輝的丈母孃們衝冠一怒為「共享女婿」,讓俞敏洪「在過去一年里,在網絡上被謾罵、指責、甚至被侮辱的次數是我100輩子總量都不止」,印證了這點。
孫穎莎的莎頭粉們對陳夢極盡羞辱之詞,不惜編假消息造黃謠,再度印證了這點。
這其中的部分極端粉絲,像是拍了拍古斯塔夫·勒龐:聽説你給我們整了個畫像?
勒龐説:羣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都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他們的嘴頭暫停對俞敏洪陳夢的瘋狂輸出,來了一句:反思怪,合着就你理性?
將著名買瓜羣眾劉華強的名言「不氣盛,還叫年輕人嗎」改改,挺適合用來形容他們:不極端,還叫飯圈嗎?
02
進入飯圈的投名狀,大概就是「排着隊,拿着愛的號碼牌」。
那些粉絲們排的隊,可以叫愛豆經濟、網紅效應、超級個體模式。
就飯圈滲透力度廣度密度而言,娛樂圈在體育圈面前,也只能是喊聲「武當王也拜見老天師」。
在球迷論壇上,60億科密罵起詹姆斯「六步郎」來,就從沒客氣過。很多詹密黑起科比「四仰化三鐵」來,也是三天三夜不帶喘氣的。
有朋友就説,不是體育圈被飯圈侵襲,而是體育圈本來就是飯圈。
要是沒飯圈,李娜鄭欽文的市場價值都得折損一大半。
要是沒飯圈,舉國體制下的那些乒協籃協羽協維持運轉的資金又從哪來?
飯圈連着人氣,人氣連着商業價值,商業價值連着體育事業供血機制。
只看到飯圈的問題,看不到飯圈問題背后的問題,有失公允。
套用這兩天許多人「反反摜蛋」的邏輯,也可以説:飯圈是有些問題的原因,更是某些問題的結果。
從體育賽事角度講,你不可能一方面又要體育賽事商業化運作,一方面又想完全不要飯圈,就像你無法既要飯圈的「為愛打Call」,又要飯圈保持理性。
當下,有些媒體以幼齒化語氣和粉絲口吻對全紅嬋一口一個「嬋寶」,渲染潘展樂「告狀行為人傳人」,不也是在幫他們曲線發佈「飯圈召集令」嗎?
03
飯圈所至,猶如洪流。
都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飯圈引發的洪流,載起的舟是A,覆沒的舟經常是B。
董宇輝孫穎莎是A,俞敏洪陳夢們就是B。
毫無疑問,董宇輝跟孫穎莎都是飯圈文化的直接受益者。
他們的聲名都被飯圈託到了高點。
在部分知識精英看來,董宇輝口才好、情商高,但販賣的雞湯也就是意林水平,他的讀書人設只能在不讀書人羣中立起,既無獨特性的創見,也無面向現實的公共表達。
但在把董宇輝小作文當寶典、金句當名言的丈母孃粉眼中,董宇輝是直播間清流,是讀書人典範,是人間四月天。
在部分體育人士的分析里,孫穎莎技術一流,但在跟陳夢對決時,球路變化、多拍相持能力被對方找到了破綻。
但在將「薯條派」當接頭暗號的莎頭粉眼中,「乒壇新一代大魔王」是孫穎莎的標籤。
飯圈的凝聚力機制,與其是源自愛,不如説源於恨——因為恨比愛更能持久、更能團結人。
飯圈的雙刃劍效應就在於:對一個人「為愛打Call」的背面是將一堆人視作假想敵。
要知道,許多飯圈里的人,寧願接受自己的父母絕症,也不願接受愛豆受委屈。
愛豆沒有護身符,他們就把自己變成愛豆的軟蝟甲。
很多丈母孃接受不了董宇輝受委屈,就挾洶涌的輿論聲勢成功將「大惡人」東方小孫逼退,讓「資本家」俞敏洪求饒。
很多莎頭粉接受不了孫穎莎受委屈,沉浸在「對莎莎16連敗的早田希娜賽后痛哭,莎莎喝着水淡定路過」場景中還沒回過神的他們,篤定孫穎莎是不可能輸的,輸給陳夢,那肯定就是陰謀、黑幕、假球……
04
那,董宇輝跟孫穎莎,該勸粉絲少些狂熱多些冷靜嗎?
事實上,這正是二人被部分人詬病的理由所在。
在有些人看來——
面對丈母孃對俞敏洪和東方甄選前同事的辱罵,董宇輝至少可以出來坑一聲。
面對莎頭粉對陳夢的攻擊,孫穎莎或許也能出來勸導一句。
可他們都在不該沉默時沉默了。
劉遠舉老師就説:
實際上,很多商業化能力有限的競技體育項目,本身非常需要粉絲提供商業價值支持,他們需要飯圈。這不應該被迴避,被忽略。在批評飯圈時,不能把體育界、明星、平臺單獨摘出來,看作單純的受害者。
最能制止飯圈文化的人,當然應該有一份義務。
從來沒有能挾持明星的粉絲。所謂明星無法干預,背后都是某種程度上的放任。
只不過,這類看法,在時下的輿論場,很容易演變為正反兩派的對峙:
一方認為「能力越大,受益越大,責任越大」。
另一方認為這是純純的道德綁架。
在我看來,這事其實牽涉到兩個層面。
一是權利-義務關係。
二是「沒錯之上還有好」。
05
從「權利-義務」關係角度講,董宇輝孫穎莎確實沒法律義務去勸阻粉絲的狂熱舉動。
勸是情分,不勸也談不上不守本分。
郭德綱不會在説相聲時,去數落票友觀眾一番——那是他的衣食父母。
梅西C羅也不會把鐵桿粉趕出去——他們的人氣離不開這些死忠粉的支持。
讓「端起碗來吃肉」的他們「放下筷子罵娘」,沒準只會得到一個寫着「你看我像傻子嗎」的白眼。
你可以説:不縱着飯圈行不行?
他們很可能回一句:不縱着飯圈,你養我啊。
寵粉是每個網紅的「職業倫理」。
影響力生成機制決定了,董宇輝跟孫穎莎都沒有「背刺」把自己捧上頂流位置的那羣人的動力。
誰會嫌粉絲多、掙錢少呢?
理論上講,只要他們自己在享受其紅利時也承受其代價,就不該被道德綁架。
很多人説,飯圈是在害董宇輝,在坑孫穎莎。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飯圈內羣體偏向與外羣排斥的「極化現象」帶來的流量反噬。
簡單來説,就是飯圈會為愛豆招黑,讓很多路人「路轉黑」。
2,粉絲狂熱下的侵入私域困擾與幻想幻滅后的脱粉危機。
具體來説,就是一旦愛豆承受不了隱私被侵擾的麻煩,或是言行跟私生飯們期許的不一致,就可能被粉絲拋棄。
但,在「雙刃劍」的另一面刺向他們之前,他們都是受益的那一方。
就在前不久,在巴黎看奧運的董宇輝,在遊盧浮宮后的小作文里説「眾神歸位,羣星閃耀」,讓不少尚未從「八國聯軍劫掠圓明園」恥辱史里走出的鈎沉者破了防。
可在丈母孃濾鏡的護體下,董宇輝愣是從潛在的滑鐵盧里成功地跳了出來。
孫穎莎作為奧運「吸金女王」之一,也不會不清楚莎頭粉對自己意味着什麼。
飯圈會為他們樹敵招黑是不假,可在反噬之前,他們可能已經賺大了。
06
但……抱歉,我要用「但」字了。
法律是用來兜住底線的,道義是可以撐起上限的。
飯圈搞「唯粉」對峙,搞撕番、控評、屠版、互踩……這些從商業角度看,都難以避免。
梅西和C羅粉絲對罵三百回合,興許也不過是嘴炮對嘴炮而已。
可飯圈一旦玩到掛黑、人肉、網暴的地步,誰還能説那是正常的呢?
最起碼,那不是俞敏洪陳夢們該受的。
面對極端粉絲對俞敏洪的辱罵、對陳夢們的攻擊,董宇輝孫穎莎不勸阻,也許談不上什麼大錯,只是,沒有法律過錯之上還有可以做得更好。
不必搞道德綁架,但可以有道德期待。
不排除董宇輝孫穎莎缺乏引導粉絲的經驗,倘若是,我希望他們能積累些這方面的經驗。
事實上,曾陷入「227事件」的藝人肖戰,還數次發微博勸粉絲,「希望所有人把學業、工作、生活都放在追星之前。」「我不需要應援。」
歌手劉宇寧也曾發視頻跟粉絲説:「我不允許我的粉絲去貶低別人,去罵別人,去跟別人撕」。
劉遠舉老師説:
我有時候在想,如果董宇輝親自下場,不是和小作文小編交涉,而是和罵俞敏洪的人交涉,罵人者自討沒趣,自然會消停。再或者,陳夢領獎噓聲一片時,孫穎莎站出來,面對看臺,把手指放在嘴脣上,做一個安靜的動作。再或者,鍾睒睒被網暴圍攻,宗馥莉發聲明,表示堅決反對網暴……這樣的輿論場,該多好啊。
我深以為然。
董宇輝孫穎莎不勸阻極端粉絲傷害他人,談不上「偶像失格」。
但期待一個偶像在可以站出來時站出來説幾句,不算過分——畢竟,飯圈文化的正外部性留給了他們,負外部性卻是社會來承擔的。
如果説飯圈拉低了這個社會風氣的下限,作為飯圈風氣受益者的偶像們,為什麼不能把它往上拉一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