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央企在湖北: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標杆

2024-08-08 15:10

央企與湖北的合作歷史悠久,早在「一五」時期,國家就將武鋼、武重、武船等一批重點項目落户於此,為湖北的工業化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着時間的推移,在「三線」建設及改革開放時期,東風公司、中建三局等一批重量級央企相繼選擇在湖北落户。進一步豐富了湖北的產業結構,同時為地方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創新動力,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

進入新時代,伴隨着國家的經濟轉型升級,三峽集團、中國信科集團等央企相繼將總部落户在湖北,標誌着央企在湖北的佈局愈加廣泛和深入。這一系列的合作與發展,不僅彰顯了湖北在國家經濟版圖中的重要地位,也為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資源支持。

總體概述

湖北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央地合作工作,成立了由省長擔任組長的央企合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年與中央企業舉辦重大項目對接活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此外,湖北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央企投資。例如,提供税收減免、用地保障、融資支持等優惠政策;加強政務服務建設,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央地合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和合作共建等措施,為央企在湖北的投資落户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湖北全省新籤和續建央地合作項目723個,新增到位資金2451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圍繞武漢都市圈建設,2023年湖北省與中央企業項目對接洽談會成功在黃石舉辦,47家中央企業與武漢都市圈9市、10家省屬企業開展合作洽談,共簽訂合作項目97個、投資總額3214億元。

2024年6月20日,湖北花湖國際機場開放暨臨空經濟發展大會召開,「武鄂黃黃」城市政府、省屬企業與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簽約項目191個,投資總額3651.5億元。其中,央企國企與湖北簽約項目82個,投資額2517.7億元;此次簽約項目最多的央企為中國能建,共簽約7個項目,總金額606億元,包括「綠色智能船舶供應鏈產業項目」「濱江科技新區七網融合項目」等項目。

合作模式

央企在湖北的直接投資是雙方合作的重要特點之一。例如,2020年至2024年一季度,湖北省國資委協調中央企業與該省累計新籤合作項目799個,投資總額2.17萬億元,新增到位資金8808億元,近百家央企區域總部、重要子企業、研發中心、創新中心、實驗室落户湖北,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了積極貢獻。

央企與湖北地方政府或國企的合作是雙方合作的另一重要特點。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央企與湖北地方政府或國企在多個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例如,2020至2023年湖北省政府與29家央企簽署的戰略協議,轉化為投資項目1323個,投資總額1.82萬億元,累計完成投資5564億元。

2023年,國家電網、中國寶武兩家央企又與湖北省政府簽署了進一步深化戰略協議,並迅速落實一批重大項目。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和通山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兩個項目總投資427億元;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新能源無取向硅鋼結構優化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近40億元。作為汽車央企,東風公司聯合中國信科、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成立「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今年已實現3款國內空白車規級芯片首次流片,完成了國內首款基於RISC-V指令集架構車規級MCU芯片。

2024年4月24日,在2024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武漢、襄陽、宜昌、孝感、咸寧、黃岡、十堰、荊門等8個市簽約,項目投資總額達631.25億元。其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空間工程總體部與武漢市新洲區政府簽約武漢市「楚天」超低軌通遙一體星座項目;湖北航天化學技術研究所與襄陽市襄城區政府簽約,擬投資63億元建設襄陽市航天化學產業園項目。

2024年7月23日,長源電力公告顯示,松滋市人民政府與國家能源集團長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簽署了《國能長源松滋市新能源項目投資開發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在湖北省松滋市域內合作開發建設的新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不少於150萬千瓦(其中風電不少於65萬千瓦),項目總投資約70億元。

央企在湖北的合作中還體現出了強烈的幫扶意識。例如,圍繞湖北鄉村振興,2023年舉辦了中央企業助力湖北鄉村振興座談會,中央在鄂企業和省屬企業累計實施定點幫扶項目606個,引進各類資金5.3億元,開展消費幫扶4.36億元。

近年來,中國國新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14億元,組織實施幫扶項目80余個,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社50余家,受益農户達2萬余人。除了真金白銀的幫扶外,中國國新還通過人才交流和技術培訓等途徑,帶來市場化理念和創新性思維,為利川發展注入了新的不竭動力。

在以數字化助推鄉村振興方面。目前,湖北移動已實現4G基站全省行政村100%覆蓋,5G基站全省萬余個重點行政村覆蓋,千兆光網行政村近97%覆蓋,建成數字鄉村平臺服務超150萬農村用户。中國信科集團為大悟縣建立「全覆蓋、多維度、無死角」的村級五防監控消防網絡,助力當地鄉村智慧化管理。中國鐵塔依託鐵塔視聯平臺,在宣恩縣和鶴峰縣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全村範圍內的秸稈禁燒、森林防火等智能化監控預警。

不僅如此,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深挖秭歸縣歸州鎮周邊小作坊農副產品資源,先后購買農副產品114.42萬元,幫助銷售農副產品36.53萬元;三峽集團在湖北採購秭歸臍橙、五峰茶葉等農副產品1436萬元;招商局集團2022年向蘄春縣採購農副產品433萬元,幫銷農副產品361萬元,助力扶貧產品打開銷路。

重點城市

作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及武漢都市圈的核心,武漢市在央企合作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東風汽車集團、三峽集團、中國信科集團等大型央企總部都設在武漢。2023年以來,武漢市積極承接央企投資,推動了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例如,在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央企與武漢市政府及企業展開了深度合作,投資總額巨大,有效促進了當地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武漢還吸引了多家央企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的入駐,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

在2023湖北省與中央企業項目對接洽談會上,武漢市簽約項目22個,投資總額684.39億元,排名全省第一。此次簽約項目類型涵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裝備、新能源、節能環保)、重大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區域總部落户(含重要子企業)、傳統制造等多個領域。其中落户央企區域總部項目5個,投資總額151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9個,投資總額271.49億元。從投資規模看,新洲區、青山區簽約項目超100億元,江岸區、蔡甸區和漢陽區簽約項目超50億元,武漢經開區、城投集團簽約項目超30億元。

2024年3月25日,五礦鋼鐵(武漢)有限公司、浙江杭鋼國貿有限公司、江漢華南物資有限公司、廣州金博物流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央企國企同時落户蔡甸經濟開發區武漢商匯融合創新產業園。

作為武鄂黃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城市的黃岡市,「鐵水公空」綜合交通網絡基本成型,黃岡市依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也吸引了多家央企的投資。2023湖北省與中央企業項目對接洽談會期間,黃岡市央地合作項目達10個,項目類別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總投資額376.22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100億元項目2個。

不僅如此,近年來,黃岡依託東湖高新區配套「光芯屏端網」和「生命健康」兩大萬億級產業集羣,打造科技城。依託東坡文化,整合教育、醫療、商貿等資源,打造文旅城。依託「鐵水公空」四大集聚優勢,佈局多式聯運倉儲物流基地、空港供應鏈基地,打造空港城。黃岡市政府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為創新創業創富賦能。目前,已有中國船舶、中國華電集團、中國大唐集團、國家電投集團、中糧集團、中建集團、中電建集團、中國能建集團等一大批央企來黃岡投資興業。

宜昌市作為湖北省的重要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在央企合作中同樣表現突出。近年來,宜昌市依託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工業基礎,積極與央企開展合作,共同推進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升級項目。特別是在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央企與宜昌市的合作成果豐碩。

例如,第七屆湖北省與中央企業項目對接洽談會期間,宜昌分別與三峽集團、中能建集團、中電建集團、中鐵建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等 11 家央企所屬 14 家單位,簽訂總投資557億元的17個項目合作協議。此次簽約項目涉及清潔能源、生態環保、新基建、新材料等方面,其中,葛洲壩集團擬投資100億元,與宜昌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水環境治理、片區綜合開發等方面深化合作;中水第八工程局擬投資80億元,在宜都潘家灣構建風光水儲基地,總裝機規模120萬千瓦;湖北清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擬投資88億元,在長陽龍舟坪鎮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規模120萬千瓦;中聯藥業有限公司擬投資12.5億元,在五峰民族工業園建設中藥飲片、中藥製劑、金葉敗毒顆粒、鼈甲煎丸生產線等。

2023年10月10日,東風公司與宜昌市政府會談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汽車產業鏈為紐帶,不斷深化全方位合作,共同推進更多優質產業和項目落地,打造企地合作共贏的新標杆。

據宜昌市國資委消息,2023年宜昌市與中央企業新籤和續建項目70個,投資總額2070.58億元,實際完成投資249億元,投資總額、實際完成投資均居全省前列。

重點項目

2023年以來,‌央企在湖北的佈局項目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在新能源領域,‌央企與湖北省政府簽署了進一步深化戰略協議,‌並迅速落實了一批重大項目。‌例如,‌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武鋼有限新能源無取向硅鋼結構優化項目。

其中,國家電網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是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重點項目。工程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容量800萬千瓦,直流線路全長1901公里,總投資334億元,預計2025年12月全面建成投產,每年可輸送清潔電力近400億千瓦時,相當於湖北省全年用電量的六分之一,每年可替代燃煤超過17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400萬噸,大幅提高華中地區綠電比例,具有重大的示範引領作用。工程對於進一步加強西南、華中兩大電網互聯互通,更好地實現余缺互濟、時空互補,有效提升保供能力,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武鋼有限新能源無取向硅鋼結構優化項目於2023年6月29日在湖北武漢正式開工建設,項目佔地309畝,廠房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將新建10條機組,總投資近40億元,建設工期為2年。這是武鋼有限首條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等級無取向硅鋼專業生產線,具備全球領先水平。

據瞭解,無取向硅鋼主要用來製造電機、壓縮機的關鍵鐵芯材料,被譽為「鋼鐵產品中的工藝品」「鋼鐵皇冠上的明珠」。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用無取向硅鋼產品工序流程長、工藝窗口窄、生產難度大,全球具備大批量穩定生產能力的企業鳳毛麟角。近年來,武鋼有限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構建了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用無取向硅鋼製造工藝體系。

武鋼有限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能源無取向硅鋼結構優化項目是中國寶武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提升市場話語權的重大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武鋼有限將新增高牌號無取向硅鋼55萬噸,形成規模優勢。這些鋼材每年可用於生產440萬輛新能源汽車,有效改善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高等級無取向硅鋼供求關係,對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減少碳排放400萬噸,相當於36萬公頃森林的吸收量,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未來展望

湖北是國有經濟大省,歷來也是中央企業戰略佈局的重點區域。近年來,央企在湖北的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顯示出對湖北市場的高度認可和信心。預計到2025年,央企在湖北的投資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特別是在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領域。

2023年以來,湖北與央企簽約了多個重大合作項目,總投資額高達數千億元。這些項目將逐步落地並推進,為湖北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預計到2025年,這些項目將取得顯著進展,形成一批具有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的產業集羣。

此外,央企在湖北的產業佈局已經覆蓋了汽車、鋼鐵、能源電力、石油化工、信息通信、光電子、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預計到2025年,這一佈局將更加廣泛和深入,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

隨着湖北省與央企合作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雙方將在更多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共同推動湖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同時,湖北省政府也將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服務機制,為央企在湖北的投資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和保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