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汽車經銷商經營承壓 積極轉型佈局新能源及二手車等業務

2024-07-26 15:39

日前,隨着新能源汽車興起和市場競爭加劇,汽車經銷商們的經營壓力也隨之增加。在這種背景下,汽車經銷商如何應對挑戰,求生存、謀發展,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24年上半年全國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的通知中提到,市場競爭激烈,汽車市場價格戰頻發,品牌廠家、經銷商通過降價促銷的手段來爭奪市場份額,以達成銷量目標。「以價換量」的策略,也使得主機廠和經銷商不得不面臨利潤水平下降的嚴峻挑戰。

經銷商經營承壓

近日,汽車經銷商廣匯汽車因股價嚴重異常波動引發關注。

7月21日晚間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於擬終止廣匯汽車服務集團股份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上市的事先告知書》。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已經觸及終止上市條件。上交所將對公司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

「廣匯汽車前期攤子鋪得太大。在汽車產業發展高速階段,廣匯汽車大面積鋪設4S店,代理很多汽車品牌。加快擴張速度。」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張翔表示,「但2019年以來,汽車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結構調整,部分汽車品牌銷量受到影響。」

資料顯示,廣匯汽車成立於1999年,早期以豐田、本田、通用等主流中高端品牌為主,2016年收購寶信汽車、大連尊榮等進軍豪華及超豪華市場,同時也佈局乘用車融資租賃及二手車市場。2015年6月,廣匯汽車成功登陸A股市場。作為國內汽車經銷商巨頭,廣匯汽車建立了覆蓋28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全國汽車經銷網絡,共運營735個營業網點。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各大經銷商集團中,廣匯汽車在乘用車總銷量中排名行業第一,營收規模排名第二。

圖源:廣匯汽車官網

圖源:廣匯汽車官網

據中國工業報梳理,2023年年初,浙江中通集團傳出破產消息;2023年7月,龐大集團股票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今年年初,廣東永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傳出因經營遭遇嚴重危機;保時捷部分中國經銷商發起抗議等。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經銷商虧損比例達到了43.5%,盈利比例僅為37.6%。今年上半年,僅有18.4%的經銷商完成銷售任務,34.8%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超八成,而有13.5%的經銷商完成率不足五成。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會長劉英姿在2024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大會上也表示:「以價格為主要手段的市場競爭還在延續,行業過度內卷狀態仍在加劇,廣大汽車經銷商在汽車價格倒掛、品牌銷量下滑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企業經營面臨巨大的壓力,焦慮情緒持續蔓延。」

根據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發布的《2023汽車經銷商對生產廠家滿意度暨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4S店2023年整體毛利率為4.99%,行業整體微利;毛利率同比增長1.86%,盈利情況整體不容樂觀;4S店2023年新車銷售毛利率情況為GP1(整車毛利率)為-12.69%,GP2(含廠家返利的整車毛利率)為-2.66%,GP3(含衍生業務的整車毛利率)為1.74%。

據萬得(Wind)數據顯示,相對於2018年,12家上市汽車經銷商中,有9家公司2023年上半年銷售毛利率下滑。其間,正通汽車毛利率由11.98%降至5.12%。

張翔認為,汽車產業在向電動化、智能化變革的同時,還正向「服務精細化」方向轉型,產業價值鏈正在由前端向后端轉移,途虎養車、京東養車等深耕汽車后市場的公司也分流了不少原本屬於4S店的利潤份額。

尋求轉型謀發展

面對經營承壓,汽車經銷商們正通過佈局新能源汽車等方式尋發展新契機。

在張翔看來,下一步,中國車企和經銷商要加快國際化進程,將汽車產業的優勢延伸到海外。在當地建設備件庫、做汽車金融、搞市場推廣都要依靠經銷商,將產生巨大增長空間。

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高級經濟師徐長明接受採訪時指出,在降價仍舊是大勢所趨的大背景下,產業鏈的所有參與者,包括經銷商,必須認清這個前提並主動尋求出路。目前來看,經銷商面臨着三個結構性機會:一是增程式和插電混動車型漲勢突出;二是高端品牌依舊有增長空間,雖然價格在降,但其實高端車的銷量在增長;三是汽車出口與國際化機會。

圖源:財經網汽車攝圖

圖源:財經網汽車攝圖

加碼新能源汽車領域成為諸多經銷商破局方式之一。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也顯示,2023年,百強經銷商共開設555家門店,其中新能源品牌佔據六成,合作對象以比亞迪、廣汽埃安等自主新能源品牌為主。同時關閉了333家店,大部分為主流合資品牌。

以廣匯汽車為例,據官方數據介紹,截至2023年底,廣匯汽車已與賽力斯(AITO)、阿維塔、嵐圖、猛士、長城歐拉、哈弗新能源、小鵬、奇瑞 ICAR、奇瑞星途星紀元、奇瑞風雲、吉利銀河、長安深藍、路特斯等品牌建立授權溝通,其中已申請成功54家店面,建成並投入運營26家,正在申請15家。

而永達汽車2023年共新增開業了6家新能源品牌網點,並新獲授權7家,其中品牌包括了小米汽車、極氪汽車、smart和小鵬汽車等。

永達汽車董事長張德安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永達汽車三個業務增長曲線之一。「為此,公司獨立新能源品牌將聚焦有一定品牌基礎、一定核心技術及供應鏈能力的品牌,對於已代理的品牌持續優化,模式方面會進一步向集中化經營過渡以提升網點運營效率。」

據瞭解,永達汽車2023年共銷售新能源汽車32919輛,同比增長33.8%,佔整體銷量17.0%,獨立新能源品牌售后業務亦受到帶動,全年維修收入為人民幣1.59 億元,同比增長255.3%。

而廣匯寶信董事會主席馬赴江則表示,公司將持續圍繞豪華汽車品牌經銷商業務為軸,同時側重發展豪華品牌新能源汽車銷售服務及衍生業務,努力提升各豪華品牌車型的毛利率。

正通汽車則是於2023年7月獲得二手車出口資質,並已展開二手車出口業務,將加速二手車出口業務,並構建二手車出口業務的全鏈路供應鏈體系。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郎學紅此前表示,相當數量的經銷商在積極調整品牌,把虧損比較大的一些品牌店關閉,轉向佈局新能源。

「但經銷商也面臨較大的決策困難,新能源品牌總體競爭非常激烈,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盈利的並不多,因此在佈局新能源品牌時相對謹慎,在不增加太多新成本投資的情況下關閉一些品牌,再去佈局新的品牌。」她認為。

而針對汽車經銷商模式的未來發展,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副會長、新能源汽車委員會會長李金勇接受在中國汽車報採訪表示,「經過時間驗證,即便在汽車行業邁入電動智能化時代,直營模式盛行之時,大量直營門店的背后實際上還是經銷商在投資建設,因此經銷商模式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方面,經銷商憑藉自身的網絡佈局,能幫助車企將產品快速推向從高至低線城市。另一方面,經銷商採購汽車成為車企的資金蓄水池,在高度內卷的市場環境下,能極大幫助車企緩解資金壓力和經營性虧損。

綜合自中國汽車報、中國工業報、《財經》、中國經營報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