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22 11:22
在我的浴室里,有一瓶我每天用來護臉的蝸牛粘液精華。這個東西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奇怪。韓國美粧品牌COSRX將蝸牛粘液製成廣受好評的護膚精華。多年來,這種產品一直受到美國護膚達人的熱捧,直到2023年又躥紅。但奇怪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所用的產品是真是假。
蝸牛粘液在網上爆火導致需求激增。雖然COSRX盡力增加生產和銷售來保證正品庫存,但仍然有大量贋品充斥市場,它們的包裝高度相似,都聲稱是正品。2023年下半年,我曾兩次在亞馬遜(Amazon)購買蝸牛粘液精華,當時我這個忠實用户還不知道的是,品牌已經提醒公眾留意亞馬遜和TikTok Shop等平臺上銷售的產品,這些平臺允許第三方賣家自行維護庫存並上架產品。
得知這一情況后,我頗有些懊惱:在現實層面,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臉上抹了些什麼;從哲學意義上來看,如果我連真假都不能分辨,那麼這種產品究竟對我有什麼用處呢?這也是一種經典的現代商業體驗:我買了一種熟悉的產品,由知名品牌生產,來自全球最具實力的零售商。但這家零售商稱,它在2023年耗資逾10億美元來避免消費者買到假貨。但假貨還是流入消費者手中。
最終,蝸牛粘液出人意料地成為光怪陸離的網購世界的導覽。和當今世界的典型情況一樣,我的旅程始於這種產品在TikTok上的迅速走紅。蝸牛粘液曾經在網絡上風靡一時,但沒有哪個平臺可以媲美TikTok的傳播速度,它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捧出一款全球暢銷商品。無論是Selena Gomez美粧產品線的腮紅、粉色的廚房清潔黏膠、還是一系列不同尋常的美發工具,都是這樣的路數,現在又輪到COSRX的精華液,它的全稱為高效蝸牛96黏蛋白能量精華(Advanced Snail 96 Mucin Power Essence)。這種透明、水狀的粘稠液體售價25美元,2023年成為亞馬遜最暢銷的美容產品,最后在亞馬遜和TikTok Shop上都銷售一空。到5月份該品牌終於能夠在亞馬遜補貨時,還發布了一篇新聞長稿來慶祝。
對大多數產品來説,在網上火起來之后,用不了多久現有庫存就會耗盡,這時投機分子就會出現。過去,這通常指的是倒賣者——人們按零售價掃貨,然后在eBay、Poshmark或StockX等二手平臺大幅加價出售庫存。雖然蝸牛粘液也遇到了這種情況,但這種相對便宜的商品也遭遇了更新奇的手段。造假者注意到這種產品,然后亞馬遜、TikTok Shop等平臺上就會假貨氾濫,售價低至9美元。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極低的價格意味着你看到的是冒牌貨。但在大型市場平臺,價格根據某種不透明的算法邏輯波動——這種「動態」定價在零售商中愈發普遍。所以這究竟是假貨,還是大減價促銷?
假貨一直是奢侈品行業面臨的問題,高價、利潤率豐厚和龐大的市場使得造假有利可圖。對於價格較低的產品來説,以往造假並沒有那麼划算。現在亞馬遜、TikTok Shop等市場平臺向第三方製造商和銷售商提供大量的數據,主要是向他們提示抓住產品病毒式營銷初期的最佳時機。TikTok網紅不單單是告訴大眾買些什麼,還在告訴消費品製造業應該生產什麼、賣家應該上架銷售什麼。
合法零售商上架的產品可能是假貨,當它們被捲入網上萬花筒式的體系后,在其中穿行的難度就變得更大。聯合營銷允許互聯網用户因推銷商品而獲得返現,早在幾十年前就是銷售商鼓勵別人鏈接到其網站的一種方式。如今,這種制度又進一步發揚光大,成為TikTok和Instagram上年輕網紅以及諸多大型媒體公司的一個主要收入來源。當產品像COSRX的蝸牛粘液精華一樣病毒式傳播時,幾乎所有人都縱身加入這場搜索引擎上的淘金潮,組合出當下流行、與聯盟鏈接的產品推薦清單,聽起來像是很多人親身體驗后的建議,但有時候其實只是其他線上評論的集合。在某些情況下,像科技網站Futurism最近調查發現的那樣,Miami Herald和USA Today等大型出版物似乎甚至在利用人工智能(AI)生成購買建議。(在本報道發表前,Miami Herald的母公司McClatchy稱已經結束了與一家AI公司的合作;USA Today 的母公司Gannett沒有迴應彭博《商業周刊》,但對Futurism稱,這些內容是「套利營銷舉措」。)
尋找名牌商品優惠的消費者一直都知道,假冒商品到處都是,因此已經形成了一套鑑別方法:數出皮質標籤上的針腳,仔細檢查拉鍊上的標識,查閲過去幾季的眾包色彩目錄。現在每個人成了鑑定官,無論是Stanley水杯還是兒童的汽車安全座椅。品牌和零售商也展開反擊:COSRX試圖傳播信息,介紹如何區別蝸牛精華的正品和贋品。TikTok Shop於2023年開始運營,擁有數十萬賣家,假貨問題幾乎一開始就存在。該公司稱,每年屏蔽或移除數百萬疑似假冒商品。而亞馬遜還在像打地鼠一樣逐個處理。(亞馬遜稱,它將「存疑的商品」下架處理;TikTok拒絕專門就COSRX蝸牛精華置評。)不過,有時候假冒產品的鏈接並沒有提示;賣家使用正品圖片,或是通常把可能暴露問題的一兩處微小細節模糊處理。
最后,或許大部分參與方都沒有動力來根除假貨。無論產品來自哪里,市場平臺都能夠向賣家收取費用。網紅和推銷人員需要發佈鏈接來獲得佣金。然后,在這種病毒式商業體系下又出現了另一方參與者:TikTok和YouTube上像Nancy Drews這樣的打假賬號。網購已經成為一種集體狂熱,在這里,無論是騙子還是偵探,都能獲得回報。
總之 對大多數產品來説,在網上火起來之后,用不了多久現有庫存就會耗盡。造假者注意到這種產品,然后亞馬遜、TikTok Shop等平臺上就會假貨氾濫。尋找名牌商品優惠的消費者因此掌握了一套鑑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