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MNC中報掃描|諾華2024上半年淨銷售額243 億美元,押寶「網紅」賽道創新轉型

2024-07-19 18:1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實習生李嘉宇 上海報道

基於在覈藥以及siRNA賽道的強勢佈局,諾華在2024年上半年獲得了較為可觀的業績表現。

7月18日,諾華發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務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該公司總淨收入為 32 億美元,淨銷售額達 125.1億美元,同比增長11%,超出市場預期的122.8億美元;營業收入增長47%,達到40億美元;核心營業收入50億美元,同比增長19%,主要受到淨銷售額增長的推動,以及部分被研發投資增加所抵消。

2024 年上半年,諾華總淨收入為 59 億美元,淨銷售額為 243 億美元,同比增長11%,核心利潤率接近40%。

此次業績表現主要得益於諾華覈心產品放量。梳理財報數據可以發現,諾華Entresto、Kesimpta、Cosentyx、Kisqali、Leqvio和Pluvicto等明星產品均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

諾華在報告中表示,從2018年到2023年,諾華逐漸向一家純粹的創新葯公司轉型:退出消費健康以及醫療器械領域,拆分愛爾康,出售羅氏股權,轉讓部分眼科產品商業化權益至博士倫,以及剝離仿製藥和生物類似藥部門山德士。

有券商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醫藥研發是個耗期長、風險高的行業,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之下,無論是跨國藥企還是本土創新葯企都在緊抓這輪行業洗牌的機會,重塑自己的產品管線、銷售體系和銷售人員的戰略方向。

加速核藥賽道佈局

近年,出於戰略和商業潛力等原因,多家跨國藥企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調整人才架構來壓縮成本,應對市場變化,尋求新的增長點,而核藥被認為是繼ADC、GLP-1之后的又一個黃金賽道。

核藥已成為癌症治療的一種有前途的方式,其中放射性偶聯藥物(RDC),即將放射性同位素與包括抗體、多肽或小分子藥物進行偶聯而得的一類藥物,由於可以將放射性同位素精確靶向遞送到癌細胞而備受關注。

目前,諾華、阿斯利康、禮來和BMS等藥企正在加速這一賽道佈局,推動多起核藥交易案總額超百億美元。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預測,2023年全球核醫學市場規模為106.5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超過314.4億美元左右,預計2024年至2033年期間複合年增長率為11.45%。

諾華分別於2017年及2018年,以39億美元及2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核藥公司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及Endocyte,而這兩項收購也讓諾華分別獲得了Lutathera及Pluvicto這兩款核藥。今年5月2日,諾華宣佈將以首付10億美元,預定里程碑付款7.5億美元收購核藥初創公司Mariana Oncology。通過這筆收購,諾華將獲得Mariana公司包括從苗頭化合物優化到早期開發的一系列RLT項目,涵蓋了多種實體瘤適應症,例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並增強了核藥開發能力。

2018年FDA批准Lutathera上市用於治療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該藥作為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放射性配體療法(RLT),開啟了放射性藥物靶向治療新時代,在上市次年就實現了4.41億美元的營收。2022年3月,Pluvicto獲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前列腺癌。Pluvicto顯示出比Lutathera更強的銷售爆發力,在產能受限的情況下,Pluvicto上市首年即實現2.7億美元銷售額,2023年銷售總額達9.8億美元,2024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47%,達到3.10億美元,第二季度銷售額為3.45億美元,同比增長44%。Pluvicto自上市以來銷售額扶搖直上,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0億美元,躋身重磅炸彈行列。

基於市場前景可觀,諾華也在馬不停蹄地建廠擴產。去年12月,諾華在中國的RLT生產基地在浙江海鹽落户,預計將在2026年底投產,以供應中國患者。今年1月,諾華官宣了其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的放射性藥物新生產基地獲得FDA批准,可生產商業化用途的Pluvicto,使RLT的產能在2024年及以后增至每年25萬劑。7月2日,諾華宣佈其中國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正式啟動工程建設,這是諾華在中國的首個放射配體療法生產基地,也是在中國的第二個創新葯物生產基地。

據諾華方面披露,在獲得必要監管批准和許可的前提下,諾華中國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預計將於2026年底建成投產。隨着產能的上升以及患者的需求,諾華預計Pluvicto峰值能達到60億美元。

siRNA藥物暴漲135%

除核藥外,小核酸藥物也是諾華近年來重點佈局的方向。

2022年1月,諾華與小核酸巨頭Alnylam達成合作,將利用Alnylam專有的siRNA技術,開發一種旨在恢復終末期肝病患者功能性肝細胞再生的創新療法;去年7月諾華以最高10億美元的價格宣佈收購DTx Pharma,獲得其專有的Falcon平臺開發用於神經科學適應症的siRNA療法;之后在8月,諾華與ASO核酸藥物先驅Ionis二次合作,將降血脂ASO藥物Pelacarsen收入囊中。

心血管領域在2024上半年為諾華帶來41.1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34%。諾華在心血管領域只有兩款上市藥品,一款是其當家的Entresto,另一款就是靶向PCSK9的首款siRNA降血脂新葯Leqvio。

2019年11月,諾華斥資97億美元收購MDCO公司,獲得了Leqvio(Inclisiran,PCSK9 siRNA)的權益。Leqvio成為首個也是唯一已上市的降血脂的siRNA藥物,打開了小核酸藥物用於常見慢病治療的序幕。作為靶向PCSK9的siRNA基因療法,Leqvio於2020年在歐盟獲批用於治療成人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雜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或混合型血脂異常,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達1.51億美元,第二季度營收達1.8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

PCSK9抑制劑能夠顯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Leqvio的主要競品是安進的全球首款獲批PCSK9藥物Repatha。Repatha在2021年銷售11.17億美元成為重磅炸彈,2022年增長至12.96億美元,獨佔超約70%的市場份額,2023上半年持續大賣8億美元。

而Leqvio作為siRNA療法,最大優勢之一是半年一次的給藥間隔,對比之下Repatha的給藥頻率為每兩周或每月,更好的依從性為Leqvio贏得了積極的市場反饋。據諾華估計,Leqvio未來放量速度可參考Entresto,Evaluate Pharma預計Leqvio的銷售額峰值將達到30億美元。

近幾年,小核酸藥物迎來了商業化收穫期。根據星耀研究院的統計,目前全球已有19款小核酸藥物獲批上市,包括9款ASO、6款siRNA藥物和1款RNA適配體藥物,治療領域主要集中在罕見病,全球總銷售額從2016年的0.1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43.2億美元。另據Evaluate Pharma和BCG預計,2024年全球小核酸市場規模將達到86億美元。

今年以來,小核酸領域內頻現大額交易出海,目標也由罕見病轉向常見病、慢性病。先是瑞博生物與勃林格殷格翰達成20億美元合作,共同開發NASH/MASH小核酸療法;接着諾華斥資42億美元引進舶望製藥多款心血管siRNA藥物。

國內藥企也在加速佈局相關領域。7月17日,放射性藥物治療公司輻聯科技宣佈,其與生物科技公司SK Biopharmaceuticals簽署了一項對外授權許可協議。根據該協議,輻聯科技授予SK公司對於FL-091放射性藥物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臨牀研究、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針對靶向神經降壓素受體1型(NTSR1)陽性的癌症。

多項重磅交易,不僅凸顯了小核酸藥物的巨大商業價值,更透露出其應用範圍的擴展趨勢。但目前核藥賽道多家藥企加速佈局,包括中國同福、東誠藥業、遠大醫藥、恆瑞醫藥、科倫博泰、輻聯科技、核舟醫藥、晶核生物、先通醫藥等。如此可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藥企能否獲得較好的業績表現仍需時間驗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