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16 21:09
來源:遠川研究所
2024年,北山廣深的租房市場進入一種詭異的局面,從房東、房客到中介都覺得自己纔是那個吃虧的老實人。
房東覺得自己虧了。每年上漲的租金忽然就漲不動了,一邊是打工人的「砍一刀」申請,另一邊還有中介降租解約二選一的通知。
打工人覺得自己虧了。慈眉善目的房東忽然就換了一副面容,退租時兩萬四的押金只給退九千[2];裝修粗糙、甲醛超標的串串房更是在各大小區密集埋伏,后者裝潢風格之統一,彷彿是同一個施工隊在全國巡迴裝修。
所謂「串串房」,指一些舊房毛坯房,用極差的劣質材料、雜牌家俱包裝成網紅風的精裝房出租,甲醛等有害物質濃度超標,牧原股份的豬看完都得連夜逃回養豬場,因而得名「白血病套房」。
新的打工地獄笑話由此誕生:最悲傷的事,莫過於白天上班替房東還房貸,晚上回出租屋替房東吸甲醛。
本該兩頭通吃,穩賺不賠的二房東和中介,居然也覺得自己虧了。以房產中介龍頭貝殼為例,2024年一季度首次公佈的租賃業務收入同比大漲近兩倍,一算利潤率卻在所有業務中墊底。
整個租賃市場亂作一團,而這一連串的風波的源頭,其實是一場房東和業主之間的內訌。
房東內訌,房客撿漏
脱口秀演員邱瑞曾在綜藝里講過一個全場爆燈的段子:北漂租房能有多離譜?中介帶他看過一個「鑽石」房型,整個房子找不到一個直角,卻有四個東南角。
「都不是家徒四壁,那玩意起碼是家徒十二壁。」
鬨堂大笑背后是打工人的心酸淚,很長一段時間里,房客與房東的權力關係,可以濃縮成中介的那句經典臺詞:你不租有的是人租。
中國租房市場長期處於一種供需緊平衡的狀態,即短期內市場供需大體平衡,想租房的人總比出租房子的人多那麼一點。
需求越旺盛的地方,平衡關係就越是緊張。學區房就是一片永恆的戰場,亦莊家長出價50萬,為剛出生的孩子佔一個海淀租房坑位[3];毗鄰清華園、坐擁名校中關村二小的華清嘉園喜提「宇宙神盤」稱號;新時代的孟母三遷,還得會點拳腳功夫。
供需緊平衡的特點給了房東和中介年年漲價的底氣。北上廣深的工資漲幅總是趕不上房租提價,你的房東比你的父母更盼着你能出人頭地——2021年,騰訊前腳把畢業生房補漲到4000塊,南山包租公后腳就盤算着提價。
但在這一輪周期里,租房市場儼然換了一副景象,打工人還是那些打工人(但有可能經歷了降薪優化的洗禮),房東和中介卻換了一套話術,親切而不失禮貌地表示:價格都可以談。
租金水平最能直觀反映市場的變化。根據諸葛數據研究中心,今年以來全國的租金總體都在下滑,截至5月租金環比五連降。
中大城市的租房均價從2021年接近3600元/月的高位,回落到了約3500元/月的區間,前幾年強勢領漲的一線城市,如今也不負眾望地開始領跌。
更讓房東心梗的是,房租在下降,房子卻更難租出去了。據房產自媒體我是盧俊統計,2021年,鏈家的單套房源掛牌后,平均13-18天就能出租;但在今年,空置期被延長到了40天[4]。
背后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緊平衡被打破了。
隔壁買賣市場的低迷是這一系列變化的源頭。全國100個重點城市的二手房價降多漲少,房價下跌的城市數量,已經連續12個月超過60座,今年4月更是迎來兩年內新高[x]。
高位上車的房主,剛給銀行打了兩年工,轉身就虧掉了大半首付。重壓之下,主戰派在小區業主羣里號召打響房價保衞戰,取巧派喊出「免費送房」的噱頭,想給上萬月供找個接盤俠;議和派乾脆自認倒黴,降價賣房——還未必賣得出去。
當然,還有一個穩妥的選擇:暫緩拋售,改賺房租。一個可參考的數據是,一二線城市在租房源數量已經連續半年都在同比增長。
「售轉租」房源的增加,直接扭轉了原本需求略大於供給的局面,議價的天平自然也從房東改向租客傾斜。
房東一邊艱難降價,一邊在押金上暴打年輕人,鬧出「提燈定損」的笑話,退租時打着大燈給房子找瑕疵;打工人看似低價撿漏,但大概率還是隻能租到二房東爆改的串串房和隔斷房。
但要説起二房東和中介的日子,其實也好過不到哪里去。
中介也要過苦日子
鏈家創始人左暉曾講述過自己的北漂遭遇:
「1992年,我大學畢業,2004年買了第一套房子,中間這12年,我一直在租房,換了10個房子,也曾經被騙得一塌糊塗[5]。」
租過房的人都知道,房東直租的稀有程度堪比野生大熊貓。由於供需兩端極度分散,且集中在周邊3-5公里,本地小中介和二房東長期把控大量房源,行業連鎖化率始終有限。
自如和蛋殼等平臺打得頭破血流,品牌長租機構的一線城市市佔率也只有20%[6];已經做到房產中介龍頭的貝殼,在2021年才正式開啟租賃業務。
在這一輪「售轉租」行情中,一手買賣、一手租賃的貝殼,看似左手倒右手,輕松做到穩賺不賠。
今年一季度,貝殼首次披露租賃業務收入,26億元人民幣的營收規模,是繼二手房、新房交易之后的第三大業務。
事實卻是「售轉租」的客户越多,中介們的日子就越難過。
拋開已經被有關部門整頓歸零的「租賃金融貸」,和「北漂神盤」北京像素這種自營式公寓項目,連鎖租賃平臺主要有兩種賺錢模式:
第一種是賺租金差價,平臺化身二房東,與房主約定保底租金,轉手再以更高的價格轉租出去。自如是這種模式的代表,500元保底租金收房,掛牌600元出租,還加收6%的服務費。
隔斷房和串串房就是二房東的智慧結晶。只要能多收一份房租,客廳廚房乃至衞生間都能當卧室;毛坯爆改樣板間的串串房,也是爲了更低成本、更快速地租出好價格。
但這種模式投入重、成本高,還得持續收房以獲得區域定價權。2022年,光是墊付水電煤費用,自如就花掉了6個億[7]。
長租公寓也因此成為暴雷重災區。房東東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長租公寓倒閉53家,其中,因為資金鍊斷裂及跑路的共45家[11]。
當租金水平隨着供給增加而一路走低,長租公寓的差價生意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市場暴打,500元保底收來的房子,掛牌400元也租不出去。結果就是今年以來,自如大規模與房東解約的新聞頻出。
平臺的做法不難理解:反正都是虧,不如重新籤一批300元的房子。
另一種更輕資產的盈利模式——空置期收入,也遭到了這一輪行情的精準打擊。
貝殼的「省心租」就是空置期收入的代表,其本質是平臺和房東的一場對賭遊戲:
平臺不改造房源,也儘量不加價出租,而是和業主協商一個免租的空置期,房東自空置期之后開始收租;如果房子在空置期間出租,則租金歸平臺所有。
空置期的延長,直接讓這場對賭走向不利於貝殼的局面。一旦掛牌時間超過空置期,貝殼不僅不能小賺一筆,還得自掏腰包交房租。就這一點而言,房東確實挺省心。
貝殼的艱難在財報上也有所體現。今年一季度,貝殼租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9.3%,營業成本也暴漲150.8%;論營收佔比可達16%,對應的利潤貢獻率只有2.7%。
論利潤水平,房屋租賃是貝殼所有業務中最低的。
租賃不如買賣香,貝殼已經有了足夠深刻的體會。但即使如此,租賃業務依舊在財報中被大書特書,因為在這一輪周期里,它幾乎是這個房產中介龍頭僅有的增量了。
難以承受的代價
2018年,有董事問貝殼CEO彭永東,貝殼發展速度超預期,有何預期外的挑戰與困難?彭永東困惑地想了半天,回答說發展這麼快至今沒有預料外的挑戰[10]:
「或許這就是最大的挑戰。」
彭永東的凡爾賽發言還是説早了。2020年8月,貝殼頂着虧損上市,市值一度摸高到了6000億元,超過萬科、恆大、碧桂園等地產龍頭企業;3.5萬億的GTV,相當於3個拼多多、5個美團,僅次於阿里巴巴。
從成立鏈家到瘋狂併購上線貝殼APP,從非典到金融危機抄底擴張,貝殼幾乎踩中每一個地產周期,把逆周期擴張寫進了骨子里,在上行時多擴張,在下行時少關店,一點點和同行拉開差距。
保持逆周期擴張的信念是消費者給的:雖然有起伏,但明天的房價永遠比今天貴。過去二十年間是中國房地產最繁榮的二十年,這個不曾出錯的信念鼓勵中國人欣然走進鏈家和貝殼,與中介一起分享高槓杆的紅利。
2020年,貝殼再次熟練抄底,員工人數從2020年下半年的8.7萬人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11萬人以上,為下一個上行周期做足準備。
但厄運不期而至。靈魂人物左暉的離世像一個時代離去的隱喻,房地產寒冬隨之而來。
自告別左暉后一個月,房地產的「主席」恆大集團就被爆商票違約,花樣年、融創、綠城、奧山等開發商緊隨其后,排着隊拿着出事的號碼牌,房地產投資額斷崖式下跌。
下游市場也開始變換風向,2021年夏天,房產交易面積開始明顯走弱,也是這一年底,接任貝殼總裁的彭永東發佈「一體兩翼」戰略。
「一體」指貝殼的老本行,佔據超九成收入的二手房與新房交易。經歷了2023年的小陽春后,貝殼的房屋買賣業務在2024年還是再次步入了下行軌道。
財報數據顯示,貝殼本季存量房(即二手房交易) GTV 為 4532 億,同比降幅高達 32%;新房成交額環比下降幅度高達 36%,比市場預期要低 10%。
「兩翼」,則是家裝家居和租房兩個新業務。受住房成交疲軟的影響,家裝收入規模在今年一季度首次環比下降34%;租房業務倒是漲勢喜人,但與買賣市場的對衝與遠低於其他業務的利潤,構成了貝殼如今的煩惱。
儘管最終靠着降本增效獲得正向利潤,貝殼還是沒能贏得投資人的信心,市值相較最高點已經跌掉了700多億美元。
貝殼逆周期擴張法則失靈的同時,「免費送房,只求接貸」的故事從燕郊一路南下蔓延至深圳,遍地都是幡然醒悟的賭徒和不復當初的信心。
在一個考編比創業更加吃香,刮刮樂都只買5元面值的周期里,不是誰都敢用30年貸款來賭一個房價翻20倍的可能。
不敢賭的賣家售轉租,不敢賭的房東降租金,怎料租客也不敢賭,預算跟着租金一起降。最終,偌大的牌桌只剩下了茫然的二房東、中介和充滿甲醛味的串串房。
當然,志在翠湖天地、凱德茂名公館、華夏幸福268以及保利世博天悦,買房如買菜的少數羣體除外。今年4月,陸家嘴最后一個一線濱江地塊、豪宅樓盤濱江凱旋門開盤,當天212套豪宅6小時內被一搶而空,銷售總額達70億元。
尾聲
豆瓣評分高達9.5分的韓劇《機智的醫生生活》中,有一個名叫都材學的配角,因為過於倒黴而引起觀眾的憐愛。
醫學報考是韓國人內卷重災區,入學醫學院的學生中,80%都是復讀生。都材學拿到的也是范進中舉的劇本,幾經復讀才最終考上醫學院。
只不過,年齡相近的主角團陸續安居樂業,都材學還在以39歲高齡做着基礎的住院醫工作。
爲了攢錢買房,他與妻子省吃儉用十年,還額外貸款1億韓元,結果被騙得分文不剩。
直到這時,都材學才發覺,想象中的自己救死扶傷,和閻王搶人頭,現實中的自己在發黴的地下室里,目之所及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東亞人民的煩惱與辛酸似乎多與房子有關,背井離鄉的年輕人沒有因為租房崩潰,迟早也得因為搬家崩潰。大多數人走進生活的首選教材不是勞動仲裁,就是租房押金。
讓年輕人在串串房里對着一桌預製菜談理想,怎麼看都是可笑的。
參考資料
[1] 樓市月報:6月新政加持成交創階段新高,市場情緒指數仍在築底,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
[2] 租金下降,房東成了押金刺客,36氪
[3] 京租房入學催生學位佔位費市場,價格已達數十萬仍一房難求,澎湃新聞
[4] 上海的租賃,還停留在冬天,真叫盧俊
[5] 鏈家左暉最新演講:我北漂12年,租過10次房,曾被騙得一塌糊塗,中國企業家
[6] 自如改模式,誰來掏錢?,互聯網那些事
[7] 2023自如業主開放日成功舉辦,增益租3年成績大公開,新華報業
[8] 左暉訪談回顧:做難而正確的事,騰訊新聞
[9] 貝殼財報及電話會紀要
[10] 圍攻鏈家,棱鏡
[11] 你是多有錢,纔敢做長租公寓?,南方樓市
[12] 串串房為何被稱為「白血病套餐房」,中國新聞網
[13] 貝殼的冬天靜悄悄,有數DataVision
視覺設計:疏睿
製圖:任彤瑤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