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15 09:3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近年來,眼科創新葯領域因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變遷及電子產品普及而備受矚目,市場潛力巨大,全球眼科藥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成為醫藥行業的黃金賽道。儘管投資研發伴隨着高風險與高投入,但生物科技公司仍不懈探索,面對技術難關與臨牀試驗挑戰。一旦核心藥物成功上市,將迅速展現其獨特療效與競爭優勢,實現產品放量增長,帶來豐厚回報。
近日,專注於眼科新葯研發和產業化的國際生物醫藥公司CLOUDBREAK PHARMA INC.(撥康視雲)向香港交易所遞交IPO申請,擬通過18A規則在香港上市,聯席保薦人為瑞銀集團、建銀國際及華泰國際。
All in研發與創新,專注First-in-Class
招股書顯示,自2015年成立以來,撥康視雲持續深耕眼科創新葯領域。公司以美國加州為起點,逐步構建起全球化的研發與產業佈局后,繼而在廣州與蘇州設立分支機構,持續拓展研發和生產能力。撥康視雲專注於產品的自主研發與差異化創新,目前已有多項成果達到了國際首創的新適應症與機理,致力於成為First-in-Class眼科創新葯領域的先驅。
招股書顯示,2022年及2023年,撥康視雲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平值變動分別為虧損4530萬美元及9577萬美元。對於創新驅動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言,隨着公司快速發展,優先股的估值亦隨之增長,往往在利潤表中就會呈現為由於公允價值增加導致的虧損擴大。另外,公司持續虧損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在創新及研發上的投入增長。2022年至2023年,撥康視雲研發開支由1529萬美元增加至2749萬美元,同比增長79%。撥康視雲的戰略聚焦於自主研發全球市場領先的產品管線,其候選藥物或將有潛力成為全球眼科藥物市場的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療法。
核心團隊經驗豐富,涵蓋創新葯研發全鏈條
自18A條款2018年誕生以來,港股市場用現實的走勢向投資者展現了創新生物醫藥投資的高風險、高投入和高回報。想在創新葯領域脫穎而出,企業在具有強大研發能力的同時,更需配備豐富的商業化經驗及完善的商業化渠道。換句話説,類型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纔是鑄就行業高牆的關鍵所在。
撥康視雲匯聚了一支相關領域堪稱精英的團隊,核心成員專業領域橫跨藥物發現至商業化推廣的全鏈條,夯實了公司在創新葯領域的壁壘。
招股書及其他相關資料顯示,撥康視雲的核心團隊都有着深厚的「家底」。首先是創始人兼董事長倪勁松博士,曾任全球眼科巨頭Allergan藥物安全科學總監,在生命科學領域已有近30年的從業經驗,相信其專業視野當領先行業。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運官Van Son Dinh,在藥物開發與業務管理已有26年以上的實戰經驗,其在Allergan擔任藥物安全評估部首席科學家期間,成績是實打實的。
(倪勁松博士)
研發團隊方面,招股書顯示,由首席科學官Rong Yang博士與首席創新官方文奎博士領導。Yang博士曾擔任Allergan生物學研究員,在推動了創新候選藥物進入研發階段經驗豐富;資料顯示,方文奎博士則專注於設計全新及創新葯物的藥物研究,Allergan原理化學家出身的他,已有64項專利在手。另外,撥康視雲亦有組建了由Scott Whitcup博士和John Hovanesian博士領銜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旨在為公司的科研方向提供行業前沿的戰略指導,提供更強的可持續發展力。
產品的知識產權防線及商業化關係到生物醫藥公司的長期且持久的盈利能力,撥康視雲的首席商業官Gregory Brooks、首席醫療官Abu Abraham及首席專利官兼首席合規官Elizabeth Capan在各自的垂直領域都有着豐富的領導及戰略經驗,這也是該公司一大亮點。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撥康視雲的CFO陳清珠女士。招股書及相關資料顯示,這位陳女士不僅出身港交所上市相關部門,更曾在多家頂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擔任資本市場組的首席合夥人,這樣的履歷無疑是本次港股發行的一針「強心劑」。
瞄準臨牀需求痛點,管線覆蓋眼睛前后部主要疾病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撥康視雲是全球少數幾家專注眼科領域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公司現階段擁有的2項專有技術平臺多激酶抑制劑(MKI)及抗體藥物協同作用(ADS)是針對藥物發現及開發而打造,分別側重於眼睛前部及后部疾病,佔據了先發優勢。
接下來聊聊撥康視雲的重頭戲,也就是其創新葯的選品。公司目前已經建立了一個由候選藥物組成的管線,我們也可以從中一窺這家眼科創新葯新貴視佈局和野心。管線中所有候選藥物均為自主研發,其中的CBT-001是該全球該領域唯一進入三期臨牀的首創藥物。
(候選藥物管線,摘自招股説明書)
撥康視雲的目前管線中的候選藥物利用突破性技術提供了潛在的同類首創藥物解決方案,或改變了目前的護理標準,因此市場已有一定的預期。其中四款藥物已進入臨牀階段,另四款則處於臨牀前研究階段。四款臨牀階段藥物分別對應翼狀胬肉(CBT-001)、青少年近視防控(CBT-009)、乾眼症治療(CBT-006)以及血管化瞼裂斑管理(CBT-004)四大極具市場潛力的眼科疾病。其中CBT-009作為一種新型阿托品眼用製劑,致力於突破有效成分在水溶液中的不穩定性導致的保質期短、易刺激等臨牀需求,有望成為治療青少年近視的同類最佳產品。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撥康視雲核心產品CBT-001,作為一款潛在的同類首創眼科藥物,有望填補翼狀胬肉藥物治療領域的空白,成為全球首款專門用於治療該病症的藥物。目前正在美國及中國等多個國家進行第三期多地區臨牀試驗。
核心產品進入三期臨牀,開啟翼狀胬肉治療新紀元
在眼科健康領域,翼狀胬肉這一眼表疾病,儘管患者基數龐大且市場增長潛力顯著,卻長期遭受忽視。它常見於户外工作者,由膜及結膜下組織的異常變性、肥厚、增生引發,逐漸侵擾角膜,甚至可能遮蔽瞳孔,對視力構成嚴重威脅,極端情況下導致失明。
全球範圍內,翼狀胬肉患者羣體規模持續膨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測,至2032年,全球患者人數將突破10億大關,中國市場亦預計達到1.6億。伴隨這一趨勢,翼狀胬肉藥物治療市場展現出蓬勃生機,預計在2027-2032年間,市場空間將以驚人的56.0%複合年增長率擴張。
(摘自招股説明書)
然而,當前治療領域面臨雙重挑戰:一是藥物市場的空白,現有的藥物通常只能起到潤滑和緩解炎症的作用,但很多時候並不能阻止病情進程;二是手術切除雖為目前主流療法,卻伴隨高複發率、術后炎症以及高昂的治療成本等問題,亟待創新解決方案。
在此背景下,撥康視雲管線中的核心藥物CBT-001作為翼狀胬肉治療領域的潛在首創藥物,就顯得難能可貴了。該藥物旨在通過多激酶抑制機制,直接針對翼狀胬肉的發病根源——血管生成和纖維化過程進行干預,從而減少和推迟手術的切除的需要。CBT-001在設計上實現了對傳統治療方式的突破,以滴眼液或眼用乳液的形式提供便捷的使用體驗。從招股書披露的Ⅱ期臨牀數據表明,CBT-001在減少翼狀胬肉血管及結膜充血、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病變方面展現出顯著療效,同時展現出優異的眼睛及全身耐受性,無嚴重不良反應記錄,安全性與有效性並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CBT-001目前是全球範圍內進展最快的翼狀胬肉治療藥物。全球範圍內僅有3款適用於預防翼狀胬肉生長及減少結膜充血的臨牀階段候選藥物,其中兩款處於二期臨牀試驗階段,CBT-001是唯一處於三期臨牀試驗階段的藥物。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撥康視雲也是全球為數不多與美國藥管局及國家藥監局配合,為翼狀胬肉的治療、監管審查及臨牀試驗制定全球新標準的眼科公司之一。公司在即將到來的商業化競爭中已取得了的先發優勢,CBT-001一旦落地,將成為改變翼狀胬肉治療格局的里程碑式藥物。
結合以上看來,撥康視雲的團隊配置在藥物發現、臨牀研發、專利登記、商業開發及資本市場潛在活動等各個環節都有大咖助陣,在18A申請的公司中相當罕見。目前公司已經獲得了來自美國、中國香港及大陸等多家公司與機構的投資,其中包括澳美製藥、華醫資本、鼎暉投資、一村資本、遠大醫藥、中銀國際、高特佳投資、建銀國際等。然而,創新葯領域機會與風險並存,撥康視雲最終表現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