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12 07:13
深度報告解讀系列
國海電新·李航團隊
低空經濟行業報告:向天際要發展,大象起舞前的投資機遇探析
1
何為低空經濟?內涵萬億體量、代表交通變革,全球積極探索商業化路徑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催生的綜合經濟形態,未來eVTOL有望成為發展主要載體。低空經濟泛指3km高空以下的飛行經濟活動,可應用於各類產業生態。低空經濟具有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迎來發展新機遇。未來面向萬億市場空間,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因其相對顯著的優勢,或將成為未來低空經濟的主要載體。
面向出行變革,全球積極探索和推進低空經濟商業化落地。低空經濟發展歷經三階段,新一輪數字、電氣化革命正在航空業徐徐展開。分區域看,現階段美國在通用航空發展上具備優勢,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發展較好。面向未來UAM城市空中交通,全球積極探索商業化,以eVTOL發展爲例,海外以歐美為代表,相關企業正在積極推進適航認證和商業化運營;中國eVTOL發展如火如荼,或成為全球商業化推進最迅速的市場之一。
2
低空經濟發展如何演繹?頂層設計定調,三階段滲透迎接萬億成長空間
頂層設計定調,多元發展契機下產業迎接廣闊成長空間。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根據四部門發佈《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2030年將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政策利好頻出,疊加中國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無人機等領域積累的先進工業基礎,以及低空經濟發展具備的多重現實意義,中國或將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市場。我們認為,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爲鑑,低空經濟或站在類比新能源汽車2010年前后的啟動階段,由點及面的鋪開速度或加快。量化來看,據民航局,2030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2萬億元;據《客運eVTOL應用與市場白皮書電子版》,至2030年,中國eVTOL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級別。
把握以eVTOL為主體的低空經濟增長路徑,有望演繹三階段滲透。低空經濟作為新興應用業態,發展痛點在於安全、效率、成本和管理四大方面。圍繞關鍵問題,政策端強化頂層設計,完善管理機制,激活市場主體動能,產品端推進綜合性能提升,切實滿足商業化應用要求,同時構建全面完善的配套體系建設是低空經濟規模化的重要路徑。綜合考量技術、市場、政策等多方面影響因素,eVTOL為主導的UAM發展或分三階段開展滲透。
3
紮實的投資機遇落在何處?解構低空經濟產業鏈,我們聚焦eVTOL高價值量環節
低空經濟將帶來出行方式的變革,包括交通工具和配套的轉變。在交通工具層面向電動化轉型,整機成本構成上三電佔據主要份額,此外還包括機載系統、飛控系統、抗干擾系統、其他硬件和殼體等;在低空經濟配套方面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和運營服務。我們解構eVTOL整機成本,三電系統、機載和飛控系統、關鍵材料佔據高價值量,其中細分領域如推進系統、飛控及碳纖維等亟待進一步突破,將是產業發展的重點受益方向。剖析eVTOL各環節壁壘與格局,我們認為將催生新需求,國產機遇大於挑戰,看好國產自主復刻電車全面突圍。
4
投資建議及風險提示
行業評級:新一輪數字、電氣化革命正在航空業徐徐展開,中國市場頂層設計定調+先進工業基礎的發展背景下,或推動全球低空經濟邁入新發展階段,帶來出行方式變革,長期擁抱萬億市場空間,首次覆蓋低空經濟行業,給予「推薦」評級。
重點關注:具備低空飛行器相關產品和技術積澱、積極推進商業化的企業,建議關注億航智能、萬豐奧威、山河智能、卧龍電驅、藍海華騰、英搏爾、宗申動力、雙一科技、時代新材、松井股份、紫江企業、隆華科技等上市公司。
風險提示:低空經濟政策出臺及落地不及預期,eVTOL等低空飛行器產品商業化不及預期,低空飛行器適航審定不及預期,低空運營服務及基礎設施推進不及預期,商業化推進過程中出現重大飛行事故。
《低空經濟行業報告:向天際要發展,大象起舞前的投資機遇探析》發佈時間:2024-06-05作者:李航S0350521120006、邱迪S0350522010002、李銘全S0350523030001
國海專精特新·王寧團隊
低空經濟系列專題報告之一:政策持續落地,eVTOL加速啟程
1
低空經濟進入有法可依階段,eVTOL等無人機受益新法規發佈。2016年,我國低空空域由真高1000米以下擴展到真高3000米以下非管制空域,運營及活動主體包括: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行汽車(概念或有重疊)、直升機等。在直升機等傳統航空器穩步發展的前提下,eVTOL等新興航空器逐漸成為新增長引擎。2023年6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公佈實施《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為首部專門為無人駕駛航空器領域制定的行政法規;2024年1月,中國民航局公佈實施《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CCAR-92)和《民用航空產品和零部件合格審定規定》(CCAR-21);包括eVTOL等在內的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運行與適航審定正式進入有法可依的階段。
2
eVTOL是汽車、航空、新能源三大領域的技術交匯點,為我國航空業提供彎道超車機會。eVTOL技術遷移自傳統飛機及新能源三電供應鏈,主要構型包括多旋翼、複合翼和傾轉旋翼三類。eVTOL等中、大型無人機的銷售需要先取得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和適航證(AC)。國內廠商多采用研發周期較短的多旋翼及複合翼構型,其中億航智能多旋翼型載人EH216-S取證進度全球領先,分別於2023年10月/2023年12月/2024年4月取得TC/AC/PC,峰飛航空複合翼型載物V2000CG於2024年3月取得TC,其余頭部企業載人產品如時的科技E20、沃蘭特航空VE25-100、沃飛長空VE25-100、峰飛航空V2000EM均已在中國民航局完成TC受理,據我們估算,預計將於2026-2027年完成取證。
3
eVTOL規模化落地需要完善空管基礎設施並優化零部件性能。
從eVTOL上游零部件發展情況來看:1)電池能量密度不足成為eVTOL航程的關鍵限制,理論能量密度天花板更高的固態電池為主流研發方向;2)電機國產替代積極推進,現有產品已基本能滿足4座eVTOL需求;3)適用於eVTOL的多余度飛控技術仍處於發展初期。
空管基礎設施方面,無人機國家信息管理系統已於2021年11月構建完成,而區域信息管理系統及飛行服務平臺仍有待規劃,同時現有外圍通信、導航、監視(CNS)硬件設施僅能滿足高空飛行需求,通感一體基站+天地一體網絡或成為低空CNS發展方向。
4
eVTOL落地短期看短途運輸及旅遊觀光,中期進入UAM,長期替代私家車。以時的E20為例,eVTOL售價約為700-800萬元,即直升機的1/10,同時因其輕量化、模塊化和電動化的特點,運營成本大幅低於直升機;且安全冗余度接近民航飛機,整體相對直升機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優勢明顯。我們預計eVTOL短期以替代短途直升機為主,拓展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和旅遊觀光市場。中期,隨着eVTOL產品的大規模量產,預計單程運營成本將接近豪華專車,有望憑藉高效優勢進入UAM(城市空中交通)市場。長期,消費者關於eVTOL日常出行的心智加強,eVTOL有望替代私家車成為私人出行工具。
5
行業評級及投資策略:低空經濟領域頂層文件出臺,政策支持力度強,密度高;我國eVTOL產品拿證進展全球領先,取得先發窗口期優勢,維持低空經濟行業推薦評級;建議關注有望實現國產替代的零部件廠商、能夠參與低空基建的廠商以及訂單可見度高的eVTOL整機廠,包括:1)航空級電機領先製造商卧龍電驅(600580.SH);2)民航空管企業萊斯信息(688631.SH)、新晨科技(300542.SZ)、川大智勝(002253.SZ)、空管基礎設施龍頭四川九洲(000801.SZ)、通導監設施及設備龍頭中科星圖(688568.SH)、北斗星通(002151.SZ)、司南導航(688592.SH)、國睿科技(600562.SH);3)eVTOL整機廠億航智能(EH.O)、Joby Aviation(JOBY.N)、Lilium N.V.(LILM.O)、Archer Aviation(ACHR.N)。
重點關注個股:卧龍電驅(600580.SH)、萊斯信息(688631.SH)、新晨科技(300542.SZ)、中科星圖(688568.SH)、北斗星通(002151.SZ)、司南導航(688592.SH)、國睿科技(600562.SH) 、億航智能(EH.O)、Joby Aviation(JOBY.N)、Lilium N.V.(LILM.O)、Archer Aviation(ACHR.N)、Vertical Aerospace(EVTL.N)。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進度不及預期、載人eVTOL取證進度不及預期、核心技術迭代不及預期、基礎設施落地進度不及預期、重點關注公司盈利預測不及預期。
《低空經濟系列專題報告之一政策持續落地,eVTOL加速啟程》發佈時間:2024-06-30作者:王寧S0350522010001、張婉姝S0350522010003
國海計算機·劉熹團隊
萊斯信息(688631)深度報告:空管指揮系統龍頭,低空經濟振翅高飛
1
2024年或將成為低空發展元年,信息化平臺是關鍵基礎
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經濟形態。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將成為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元年。根據民航局數據,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2萬億元,2035年有望衝擊3.5萬億元。
低空信息化基礎設施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礎,有望率先受益。我們認為,無人機、eVTOL等低空飛行器發展使得航線管理、飛行設備管理、數據通信等信息化管理的複雜度將大幅提升,有望帶動空管系統價值量提升。此外,基於低空在旅遊、消防、巡檢、農業等多領域應用推進,下游建設主體範圍也有望大幅擴張;我們預計飛行服務平臺等低空基礎設施將有望成為低空產業最先落地的方向,成為驅動萬億市場迸發的排頭兵。
2
三大業務穩定增長,佈局低空經濟有望開啟新增長曲線
公司成立於1988年,背靠中電科,由中電萊斯控股,是中電科面向民品市場的主要窗口和平臺,主營業務包括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城市治理,2023年三大業務收入分別為5.51/5.03/5.11億元。
①民航空管業務:主要為管制指揮類系統,其中空中交通管理佔比60%,據三勝諮詢數據,截至2022年12月公司空管自動化系統市佔率為42%,全國領先。根據公司公告,我國將在現有北上廣等8個大型區域管制中心基礎上,超前規劃增加大型區域管制中心,大批空管重點工程將先后開工建設,疊加第一批國產自動化系統的升級更新需求,將推動我國空管系統投資額快速上升。低空經濟方面:公司深耕於空中交通服務、低空飛行服務信息化等業務,2020年,公司承建江蘇省首個A類飛行服務站,承擔了江蘇徐州、安徽合肥等地以飛行服務站為核心的通航機場建設任務;2022年公司中標低空飛行服務仿真驗證平臺相關項目。作為民航空管國產化龍頭企業,公司力爭成為國家低空智聯服務體系建設的產業發展主力軍。
②道路交通管理:公司產品與服務覆蓋全國300多個地區,打造北京、重慶、南京等多個超大特大城市的精品工程,並開拓肯尼亞、贊比亞、古巴、白俄羅斯等海外市場;上榜賽文交通網評選的「2023年交通信號控制器行業年度出貨量榜單」。
③城市治理:我國智慧城市、公共信用數字化、應急裝備行業穩定增長;公司同時在積極響應「數據要素x」行動,加快佈局數據要素業務 。
3
2019-2023年業績複合增速達38%,盈利能力穩中有升
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16.76億元,同比增長6%,2019-2023年CAGR為13%;2023年公司歸母淨利潤1.32億元,同比增長48%,2019-2023年CAGR為38%;2023年毛利率為28.21%,同比+0.58%;公司主要面向G端客户,2022年前五大客户收入佔比22.85%,主要客户包括民航局及中電科等。
4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公司是中國電科 28 所體系內的唯一上市公司,三大業務穩定增長,低空經濟有望打造新增長曲線。預計公司 2024-2026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1.61/1.98/2.43億元,EPS分別為0.98/1.21/1.48,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91/74/61X,基於當前估值水平,下調至「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技術研發風險、技術人員流失風險、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低空經濟產業發展不及預期。
《萊斯信息(688631)深度報告:空管指揮系統龍頭,低空經濟振翅高飛》發佈時間:2024-04-27
國海專精特新·王寧團隊
關注「設備更新」及「低空經濟」兩條投資主線
「低空經濟」再迎政策利好,無人機為發展重點
1)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印發《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下簡稱為《行動方案》),提出開展無人機飛行試驗、物流無人機、無人機適航等標準制定,發展低空經濟。
2)本次《行動方案》承接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部署,從強化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提升角度強調要加大以無人機為代表的新興消費標準供給,進一步明確對無人機發展的政策支持。
3)《行動方案》延續政策對「低空經濟」的高關注度,建議關注低空航空器整機廠億航智能、中信海直,基建商中科星圖、司南導航、川大智勝、四川九洲,零部件廠商卧龍電驅等。
政策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升級
1)4月9日,工信部等七部門發佈《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2)具體而言,提出要實施綠色裝備推廣行動,包括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推動重點用能行業、重點環節應用節能環保綠色裝備;推動重點用能設備能效升級,推動工業等各領域鍋爐、電機、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加快應用固廢處理和節水設備,以主要工業固廢產生行業為重點,更新改造工業固廢產生量偏高的工藝,升級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設備設施。
3)建議關注光伏製程污染治理龍頭仕淨科技,以及先進裝備製造商蜀道裝備、運機集團。
風險提示:政策落地進度不及預期;上市公司訂單增速不及預期;税收優惠制度變化;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關注「設備更新」及「低空經濟」兩條投資主線》發佈時間:2024-04-18
國海北交所&新興成長·羅琨團隊
納睿雷達(688522):傳統主業+低空經濟主題持續共振
1
建設低空交通管理體系是實現海量低空飛行的先決要素;民航局支持深圳建設低空經濟產業示範區,通用航空裝備「新政」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3月27日,(1)中國民航局明確支持深圳市建設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區,同意開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試點;(2)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民航局等四部委聯合發佈《發佈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物流配送實現規模化應用及城市空中交通實現商業運行、到2030年實現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並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的目標。未來低空飛行器量級有望媲美地面交通工具數量或將遠超高空飛機;類比地面交通及高空交通,飛行器、無人機等低空交通的管理需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低空交通管理基本能力的形成是未來低空開展海量高密度異構商業化飛行活動的必要前提保障。
2
納睿雷達傳統主業靜待業務放量,為「低空經濟」儲備技術拓展公司新成長方向。(1)低空經濟方面:2023年11月16日珠海市成立國內首個低空經濟產業聯盟,珠海市領導為低空經濟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納睿雷達)授牌。公司自主研發的全極化多功能相控陣雷達致力於解決空管氣象預警、「低慢小」飛行物監測預警、航空器主動探測識別和追蹤等問題,為「低空經濟」儲備技術。相較於氣象探測,低空立體交通建設或將加密雷達部署,驅動的雷達監測感知建設需求。(2)傳統主業方面: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2億元,同比+1.18%,實現歸母淨利潤0.65億元,同比-38.82%;2023年公司訂單穩定,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新市場開拓導致銷售費用上升、公司毛利率略微下滑、其他收益(政府補助)減少、應收款項回款稍緩從而壞賬準備增加;公司根據行業需求積極擴產,租賃廠房有望於2024Q2正式投產。我們認為公司2023年業績確認利空出盡,2024年靜待業務放量。
3
氣象&水利雷達招標持續釋放,廣東省新一輪天氣雷達招標已開啟,首批35台。(1)氣象雷達業務方面:2024年4月3日廣東粵財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擬採購35部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而早在2024年1月廣東發改委官網公示了廣東省內二期69台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建設目標、並規劃在30個月內部署完畢;(2)水利雷達業務方面:全國多地包括但不限於北京、湖南、山東、廣西等地區開啟水利工程招標推動測雨雷達建設,其中北京水文總站招標3台測雨雷達總價值量2088.66萬元已於2024年2月27日完成招標、被納睿雷達中標。萬億國債支持防災防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氣象&水利的雷達規模化招標有望持續釋放。
風險提示:市場空間較依賴行業政策和各級財政預算;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形式過於單一;高毛利率難以維持;客户集中度較高;募投項目進度或經營成果不及預期;低空經濟發展不及預期。
《納睿雷達(688522)::廣東省新一輪天氣雷達招標已開啟首批35台,傳統主業+低空經濟主題持續共振》發佈時間:2024-04-08
國海汽車·戴暢團隊
關於低空經濟的十問十答
1
什麼是低空經濟,為什麼突然關注度這麼高?2024年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門發佈《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對2027年和2030年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提出具體目標。低空經濟是以低空空域為依託,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通過消費級無人機、工業級無人機、eVTOL、通用直升機等各類飛行器進行的飛行活動構成了低空經濟的核心。這一輪低空經濟的關注度提升主要受益於政策端的支持和低空飛行器技術的日趨成熟。
2
國家和地方目前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2024年1月1日起,《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標誌着作為低空經濟主導的無人機產業邁入「有法可依」的規範化發展新階段。2024年3月,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要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各省市也在政府報告中提出有關低空經濟的政策及措施。
3
eVTOL是什麼?和低空經濟是什麼關係?低空經濟交通工具主要包括直升機、無人機和飛行汽車三大類,其中廣義上的飛行汽車包括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和陸空兩棲類。eVTOL與無人機的區別在於其主要以載人為主,具備安全/可靠/環保/經濟/智能/舒適六大性能優勢,發展前景廣闊。
4
eVTOL有哪幾種技術路線?eVTOL主要分為四種技術路線:多旋翼型、升力與巡航複合型、傾轉旋翼/機翼型、傾轉涵道型。其中,傾轉旋翼因其飛行速度快、載重比高、整機性價比高、適航條款比較清晰,具有較好的運營經濟性,在商業場景中應用更有優勢。
5
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有哪些?在低空經濟的產業佈局中,低空應用是核心。低空經濟的下游應用主要是與各種產業的融合,目前常見的低空經濟城市應用場景包括和物流、娛樂、出行、消防等行業融合的快遞物流、消防救援、基建巡檢、農林植保、娛樂拍攝等場景。未來,低空經濟可以向生產作業、公共服務、航空消費三大領域持續拓寬應用場景,提供牧業飛行、電力作業、醫療救護、警用飛行、娛樂飛行等服務。
6
國內外eVTOL的落地進展如何?據航空產業網,全球已研發或正在研發適航階段產品、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企業約50家,目前僅有億航智能一家企業獲得由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標準適航證,小鵬匯天、沃飛長空等少數企業獲得特飛許可證。我國eVTOL商業化計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20-2025年,實施客運型eVTOL的原型機測試與驗證,實現貨運型eVTOL商業化運行;2025-2030年,通過貨運型商用鋪路,實現有人駕駛客運型eVTOL商業化;2030年后,依託有人駕駛客運型eVTOL的商業化成功,伴隨民眾認可度的顯著提升,開展產品升級,實現eVTOL的無人駕駛飛行。
7
eVTOL的價格要多少錢?有哪些降本路徑?據麥肯錫數據,以Lilium為例,能源系統、動力系統、航空電子設備&飛控系統、機體分別佔整機BOM成本比例10%、40%、20%、25%。整機降本在於隨技術成熟和商業化應用,購買成本預期2040年降低至100萬元。
8
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多大?中國民航局副局長韓鈞在2024年2月28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2萬億元;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eVTOL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12億美元拓展到2030年234億美元,CAGR達52%;保時捷管理諮詢預測,在中性預期下,2024/2027/2030年中國eVTOL市場規模將達到10/100/500億元,其中2030年我國eVTOL佔據全球市場份額或為25%。
9
eVTOL規模商業化仍存哪些難點?當前階段的難點主要為:①適航與法規認證;②動力電池技術;③飛行控制系統;④電機與電控技術。
10
低空經濟產業鏈涉及哪些領域?我國低空經濟產業鏈的結構大致如下:上游為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領域,中游包括低空製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等,下游為各種應用場景,包括旅遊業、物流業、文旅業與巡檢業等。我們認為,低空經濟當前仍處於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產業鏈上游及中游的裝備製造環節將率先受益。
風險提示:低空經濟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預期;低空經濟相關適航認定標準建設不及預期;低空經濟相關基礎建設不及預期;低空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不及預期;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拓展不及預期;低空經濟應用端運行成本優化不及預期;eVTOL等無人駕駛航空器技術突破不及預期;eVTOL關鍵零部件技術突破不及預期;eVTOL供應鏈配套能力不及預期;eVTOL整機成本優化進度不及預期。
《關於低空經濟的十問十答》發佈日期:2024-03-31
國海專精特新·王寧團隊
通航產業迎政策利好,
低空經濟發展可見度提高
事件: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門發佈《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下簡稱為《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徵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業應用;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徵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投資要點:加快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能夠從底層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通用航空產業是低空經濟的主體,主要載體包括傳統的大中型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等燃油驅動飛行器,以及新興的無人機、eVTOL等電力驅動飛行器。我國傳統通航雖然保持穩步發展,但增速有所回落;新通航飛行器逐漸成為新增長引擎,並且持續迎政策利好。本次《實施方案》在2023年6月發佈的《無人機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及2024年1月發佈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規則》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提升裝備供給能力和產業創新能力的具體任務,全面促進無人機和eVTOL的規模化落地。
航空電氣化領域,電池和電機性能亟待突破,《實施方案》推動發動機、電池和航電創新。1)電池能量密度待提高:據高工鋰電數據,目前成熟的eVTOL電池能量密度僅能達到285Wh/kg,而面向城市空中交通場景的eVTOL至少需要400Wh/kg的航空級電池;2)電機高度依賴進口:據公司官網信息,國內航空電驅動領先企業卧龍電驅能夠提供功率密度2kW-30kW的電機,對比國外賽峰集團產品能達到500kW。《實施方案》為電池能量密度和電機功率密度提出明確目標,並推動發展低成本小型航電系統,有望實現航空器的降本增效。
有人駕駛eVTOL適航審定程序尚未實現標準化,《實施方案》推動新通航航空器適航審定標準發展。無人駕駛航空器適航審定參照《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適航審定管理程序》,有人駕駛eVTOL沒有特定標準,是作為特殊類型適航器以「一事一議」的模型進行審定。《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強針對工業級無人機以及eVTOL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評估驗證,有望推動形成新一批支撐適航審定的工業標準。
無人機空管系統處於建設初期,《實施方案》推動低空基礎設施與網絡規劃建設。2024年1月,民航局通過《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行安全管理》明確無人機需單獨構建自己的空管體系。民航局於2021年12月已啟用國家級信息管理系統,而區域信息管理系統及飛行服務平臺方面未見明顯推進。《實施方案》強調推動試點地區政府與企業在低空監管服務基礎設施、網絡規劃建設方面協同,鼓勵企業建設飛行服務系統,有望加速無人機空管體系的完善。
匹配產業發展進度以及《實施方案》重點應用示範領域,我們認為低空經濟應用短期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和旅遊觀光,中期看城市空中交通。《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將實現規模化應用,城市空中交通實現商業化運行,形成20個以上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應用示範。產業落地方面,美團、順豐、訊蟻無人機均已從試點試驗過渡至常態化運營階段;億航EH216-S及峰飛V2000CG完成TC取證,將率先打開eVTOL旅遊觀光、物流運輸及應急救援市場。其余頭部企業載人產品預計於2026年完成取證,此后「空中的士」試點有望逐步推進。低空經濟在打開城市空中交通市場后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據《實施方案》目標,2030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別。
行業評級及投資策略:建議關注有望實現國產替代的零部件廠商、能夠參與低空基建的廠商以及訂單可見度高的eVTOL整機廠,包括1)航空級電機領先製造商卧龍電驅(600580.SH);2)民航空管龍頭萊斯信息(688631.SH)、川大智勝(002253.SZ)、空管基礎設施龍頭四川九洲(000801.SZ);3)eVTOL整機廠億航智能(EH.O)、Joby Aviation(JOBY.N)、Lilium N.V.(LILM.O)、Archer Aviation(ACHR.N)。首次覆蓋,給予低空經濟行業推薦評級。
重點關注個股 卧龍電驅(600580.SH)、萊斯信息(688631.SH)、川大智勝(002253.SZ)、四川九洲(000801.SZ)、億航智能(EH.O)、Joby Aviation(JOBY.N)、Lilium N.V.(LILM.O)、Archer Aviation(ACHR.N)。
風險提示:無人機由常態化運營向規模化落地的過渡進展不及預期、載人eVTOL取證進度不及預期、核心技術迭代不及預期、基礎設施落地進度不及預期、重點關注公司盈利預測不及預期。
國海計算機·劉熹團隊
萊斯信息(688631):業績同比高增,低空經濟領軍蓄勢「起飛」
事件:2024年2月6日,公司發佈2023年業績快報:2023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6.75億元,同比增長6.3%;歸母淨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46.87%;扣非歸母淨利潤1.07億元,同比增長25.28%。
投資要點:2023年毛利率同比提升,淨利潤大幅增長
根據我們測算,2023 Q4公司實現營收7.08億元,同比下滑3.54%;歸母淨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35.23%。2023年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主要系公司強化項目組織管理,按計劃推進項目驗收,收入規模持續增長,項目毛利率同比提升。同時公司科學謀劃申報項目,積極爭取各類政府補助資金,高效推進各類課題結題驗收;2023年6月公司上市募集資金到賬,閒置的募集資金現金管理收益增長。
空管業務持續領跑,機場和交通取得突破
公司依託指揮控制核心技術優勢,聚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三大業務板塊,加大市場開拓,加強研發投入。①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領域:加緊構建空管、機場「兩翼齊飛」發展格局,在空管強化核心產品戰略引領,擴大優勢、穩步領跑;機場新賽道持續發力,國際市場取得突破。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領域,全國性市場佈局縱深推進,超大特大城市市場取得進展;重大項目引領卓有成效,再次刷新新籤合同單體規模記錄。
低空經濟業務基礎穩固,掘金萬億新市場
低空經濟產業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產業形態,包括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飛行器製造、低空運營服務、低空飛行保障等環節。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提升至戰略新興產業的高度;2024年1月1日,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發佈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2024年或將成為低空經濟發展元年。據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公司深耕於空中交通服務、低空飛行服務信息化等業務,為飛行服務站、通航機場、通航公司等企事業單位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核心產品和技術服務。2020年以來,公司承建了江蘇省首個A類飛行服務站,以及江蘇徐州、安徽合肥等地以飛行服務站為核心的通航機場建設任務。2021年公司配合戰略合作伙伴上馬「無人機試驗雲」,對接全國13個無人機試驗區的運行業務。2022年,公司中標低空領域重大工程項目,項目為業主提供一整套低空飛行服務仿真驗證平臺,旨在為未來國家低空運行概念、關鍵技術研究、政策研究等提供平臺支撐。2024年1月,公司成功中標安徽省新技術融合應用低空飛行服務平臺項目。目前,公司正在論證推進(Advanced Low Airspace System)低空智聯體系的佈局及核心產品研發。公司在低空經濟業務具備領先的技術、團隊和市場基礎,將受益於國家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公司是中國電科28所體系內的唯一上市公司,持續打造空管和機場兩翼齊飛的發展格局,有望受益於空管擴容和智慧機場建設。同時,公司積極推進「數據應用」模式在城市交通、治理的應用。根據公司業績快報披露情況,我們調整2023-2025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1.31/1.55/1.88億元,EPS分別為0.80/0.95/1.15元/股,2023-2025年對應PE分別為29.06/24.53/20.22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影響下游需求、市場競爭加劇、區管擴容推進不及預期、機場智能化推進不及預期、智慧城市及交通推進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