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09 18:09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時隔十年,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與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再次對話,這一次的話題是「中國接入互聯網30周年」,但全場高頻詞是「網紅」。
在如今企業家爭當網紅、紛紛下場開直播的熱潮里,張朝陽和周鴻禕無疑是企業家「網紅鼻祖」。
一位直播「教物理、教英語」已經有些年頭,自帶流量;一位近兩年化身「紅衣大叔」活躍在各個場合,今年北京車展期間周鴻禕甚至成了「最火男車模」,坐在車頂開「個人專場」,如今抖音粉絲量已經衝到了657.6萬人。有人爲了蹭到周鴻禕的流量,不惜花990萬元競拍他的二手邁巴赫。
見識到流量兇猛,嚐到了直播甜頭之后,后來者包括雷軍、李斌,甚至是大洋彼岸賈躍亭,都在爭做企業家「個人IP」,試圖在流量時代分一杯羹。
「當網紅挺好的,企業家都該試試」
「我跟張朝陽被邀請到這來,純粹因為我們倆年齡足夠大,還願意説話。」周鴻禕的自嘲和自黑風格貫穿始終,他在多個場合反覆表達過「當網紅挺好的」,這一次,還現場和張朝陽聊起了他們對「直播很重要」的認知。
據張朝陽回憶,他從2008年就意識到視頻很重要,那時候就已經在打視頻的主意,后來陸陸續續拍過網劇、拍長視頻,再后來意識到直播很重要,開始直播教英語、教物理。
談到企業家做IP比普通素人有什麼優勢,張朝陽覺得,可能是作為過來人,年輕人願意從他們的話里汲取一點人生建議,有一定的受眾基礎。
關於對「網紅」的定義,張朝陽説,這個概念並不窄,粉絲多了、影響力大了,都叫「網紅」,在某一個方面都可以成為「網紅」。
他認為,視頻自媒體時代,傳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完全不一樣,企業家出來做網紅和博主,是應對時代新特點的措施。
「張老師」對當「網紅」好處的認知,依然聚焦在知識領域,他覺得,在某個領域成為博主之后,會讓自己提高得更快,輸出知識的前提是自己足夠專業。
周鴻禕的洞察更聚焦在商業本質上。
「最近幾年,直播短視頻有了本質的不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每天有幾億人在刷短視頻,看短視頻很上癮,是獲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周鴻禕説,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家作為企業的代表與公眾做溝通,如果不做短視頻,不做直播,就會與用户失去聯繫。
他強調,短視頻與直播最重要的價值是得到流量。「只有通過流量才能獲客,才能推銷企業的產品,宣傳企業的服務。」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這是我為什麼號召很多企業家要來嘗試,不管成不成功,至少要自己捲起褲腿下水試一試。」
現場,周鴻禕也教起了企業家到底怎麼做直播、做「網紅」。
他叮囑同行們,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居高臨下,説話不要有「爹味」。「 因為你平常對員工可以訓話,員工拿你的錢,不得不忍受着老闆的訓斥,但是老百姓來看你直播,是跟你平視交流,所以你不能居高臨下、自吹自擂去教育別人,更多的是要放下身段,能夠自嘲和自黑。」
第二點是,不能只打廣告,如果只是廣告宣傳,老百姓也看不下去,所以還要有關於生活的泛內容,才能贏得泛粉絲。
周鴻禕透露,他最近還在寫一本關於企業家如何做演講的書,很快會出版,要送給大家看一看。
而張朝陽的書早已經出版了,現場,他把自己的書送給了周鴻禕一本,不過「紅衣教主」調侃説自己「看不懂物理」。
「互聯網30年,也是創業者的30年」
對於中國接入互聯網30周年的重要變化,張朝陽最大的感觸是,從電腦到手機的變化,也就是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變,「現在基本上每個人一天到晚都在盯着手機,甚至是走路的時候都在看手機,這也造成了一定的問題,時間碎片化,知識也碎片化。」
周鴻禕的感觸則聚焦在當下,他認為,互聯網發展曾碰到瓶頸,最近兩年人工智能的突破為互聯網帶來了革命性的機會。
「互聯網又充滿了創業和投資的旺盛需求,氣氛變得火爆。我覺得,沒有互聯網就沒有今天人工智能的發展,所以還是要感謝互聯網這30年的積累。」他説。
周鴻禕認為,中國接入互聯網的三十年,也是互聯網創業者的三十年。普通人趕上了好時代,在產業端更改了互聯網的風貌。
「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個人站長,也有很多像我這樣的技術人員,丁磊、馬化騰都是工程師,張朝陽是個物理學博士,來自不同方面的這些創業者,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創業畫卷。」周鴻禕感慨,未來,人工智能時代,還會繼續涌現一批新的創業者。
他甚至提議,如果要紀念中國互聯網30年,應該拍一部關於互聯網創業者的電影來講述產業的故事,「我比較有幸跟很多公司都交過手,可以當主演。」
關於人工智能將如何繼續改變互聯網,周鴻禕認為,AI是一場新的工業革命級別的創新,「會改變所有的行業,重塑所有的產品。」
周鴻禕表示,AI賽道非常寬,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創業企業,都有各自的機會,不存在壟斷大模型的技術和可能,「廣闊天地,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