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康方生物打敗全球「藥王」

2024-07-09 08:15

編者按:自2015年啟動藥政改革以來,經過十年的「國藥維新」,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已在重大藥物研發前沿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甚至在個別領域實現了領先。多個新老明星藥企的實驗室紛紛發現了價值不菲的藥物分子。

這些珍貴的藥物分子,正不斷突破曾被歐美跨國公司壟斷的創新葯物市場,未來將支撐中國藥企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同時,以創新分子達成的中外企業權益合作,也在提升全球藥物市場的價值和信心。

作為見證者和記錄者,經濟觀察報將持續關注中國重磅藥物的誕生及其背后的中國明星藥企,從商業、科技、人文角度全方位觀察中國創新葯行業的演變。

本文為【中國分子】系列報道第三篇,記錄康方生物全球首創雙抗藥物PK全球「藥王」首戰告捷的故事。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2024年6月底,中山大學畢業典禮上,榮譽校友夏瑜發言,其所創立的企業康方生物(09926.HK)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雙抗藥物「撼動了全球最領先的跨國製藥巨頭」。

5月底,康方生物宣佈了這一消息,其一款雙抗產品在一項3期臨牀試驗中證明了比全球「藥王」K藥擁有更好的臨牀療效。於中國製藥界而言,這是極罕見現象——不是比肩製藥巨頭,而是打敗製藥巨頭。

K藥是默沙東(MRK.US)的明星PD-1產品,2023年以250億美元的銷售額登頂全球「藥王」寶座。用實打實的臨牀數據證明比K藥更好,既是科學上的驕傲,也代表着巨大的商業化潛能,康方生物股價當日收漲37.5%。

當時,康方生物創始人兼董事長夏瑜正在美國,準備參加2024年美國臨牀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隨后的ASCO年會上,全世界頂尖的臨牀研究者、領先的製藥同行、活躍的生物醫藥投資人都向夏瑜道賀。

同樣是這款藥,在宣佈與K藥PK結果的前一周,該藥另一項臨牀試驗的摘要數據被ASCO公佈,隨后被市場解讀為「數據不及預期」,康方生物當天股價一度暴跌近45%。

股價大起大落的背后,是一款全球首創(first in class)的雙抗藥物牽動着市場的神經。

康方生物成立於2012年,一直專注在抗體藥物的開發上,目前擁有50多個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創新候選藥物,其中19個新葯進入臨牀研究,4個新葯實現商業化銷售。

真正讓康方生物在業內嶄露頭角的是,其2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腫瘤免疫雙抗藥物均已經在國內獲批上市,且銷售表現不錯,現在其在全球腫瘤免疫雙抗賽道擁有了先發優勢。

不過,在ADC(抗體偶聯藥物)火熱的當下,康方生物幾次投資者會議上都有投資者提問:你們公司在ADC賽道上的卡位情況如何?進度是否比其他企業慢?

夏瑜告訴經濟觀察報,雙抗是腫瘤免疫的迭代產品,ADC是化療的迭代產品。企業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康方生物起初的側重點是雙抗,目前全球唯二的腫瘤免疫雙抗都出自康方生物,公司已經在免疫治療迭代層面具備了領先優勢。免疫治療+ADC是未來腫瘤聯合治療的核心方向之一。康方生物進入ADC領域不早,但是她認為也不晚,單靶點ADC會在今年進入臨牀,多靶點ADC憑藉雙抗技術平臺同樣在全球具有優勢。

「藥品還是要回歸臨牀價值本質。現在有一些ADC產品已經進入臨牀階段,確實具有先發優勢,但是最后也一定會有更多best in class(同類最優)或者first in class的產品出來。」夏瑜説。

PK全球藥王首戰告捷

5月31日凌晨2點,康方生物發文宣佈其一款雙抗產品在一項與默沙東K藥直接PK的3期臨牀中取得「決定性勝出陽性結果」。約半小時后,康方生物海外合作方、美國生物技術公司Summit(SMMT.US)也宣佈了這一消息。

這款雙抗產品是依沃西單抗,是一款首創新葯,2024年5月在中國獲批。2022年12月,Summit以首付款5億美元、總交易金額最高50億美元獲得這款藥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日本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

夏瑜記得很清楚,臨牀數據期中分析會議的時間是北京時間晚上8點到10點、美國加州時間早上5點到7點。當時,夏瑜和同事一行七八人已經到了美國,計劃在ASCO之前先到Summit開兩天會,作為合作方的Summit也很期待數據結果。

夏瑜早上5點準時上線參加會議,7點多結束會議后,知道結果的她特意賣了個關子,沒有在第一時間告訴Summit,而是驅車前往Summit辦公室,希望當面向合作伙伴分享這個結果。8點多的會議室,Summit全體管理層充滿期待地看着夏瑜,她強忍幾秒后説:強陽性。會議室瞬間響起熱烈的掌聲。

關於什麼時候對外公佈與K藥頭對頭結果的消息,康方生物和Summit在股價異動前便有過溝通,雙方認同在第一時間儘快對外發布,因為所涉臨牀試驗在中國開展,作為申辦方的康方生物先宣佈,Summit隨后轉發合作伙伴康方生物的重大臨牀進展。

康方生物宣佈勝出結果時,用了「史無前例」來形容。在這項臨牀試驗中,依沃西單抗為治療組,K藥為對照組,兩組直接PK療效,即進行了醫藥界所説的「頭對頭」試驗。與全球最新療法進行「頭對頭」試驗在製藥行業不常見,往往需要購買鉅額對照藥物,而直接PK藥王意味着對自己的藥有充足信心。

這項試驗共入組398例受試者,針對的適應證是一線治療PD-L1表達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試驗結果顯示,依沃西單抗達到主要研究終點,顯著延長了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此外,在臨牀試驗的各個亞組中,依沃西單抗組的療效分析都顯示了強陽性結果,這些亞組包括鱗癌、非鱗癌,有/無肝轉移、有/無腦轉移等患者人羣。依沃西組總體安全性良好,無新的安全性信號。

「帕博利珠單抗(即K藥)是近年來全球商業化最成功的創新葯物之一。依沃西對比帕博利珠單抗在隨機雙盲3期研究中獲得顯著陽性結果,有力證明了依沃西在全球範圍內的臨牀價值和商業化價值潛力。康方生物和Summit對依沃西在全球範圍內開展3期臨牀研究獲得成功充滿信心和期待,依沃西有望改變肺癌領域的全球治療格局,也讓更多中國創新葯企對走向全球的前景充滿希望。」康方生物表示。

這則獲勝消息也成爲了醫藥圈的刷屏事件。不僅是同行,很多行業外人士看到這一消息也向夏瑜道賀:中國做出來這麼厲害的藥,了不起。

K藥單藥治療是一線治療PD-L1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療法,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並被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和中國臨牀腫瘤學會(CSCO)指南推薦。非小細胞肺癌是中國和美國最大的瘤種,無數製藥企業都在開發相關療法。

獲勝結果廣泛傳播后,被撼動的對手也出來表態。默沙東首席醫學官Eliav Barr在ASCO會議上公開表示,依沃西單抗可能是另一種治療選擇,這對患者來説是個好消息。在默沙東的許多研究中,PFS數據是積極的,包括在肺癌中,但總生存期(OS)稍微更難呈現。患者、監管機構、支付方等等將關注OS,「我們將拭目以待」。

對於Eliav Barr的表態,夏瑜告訴經濟觀察報:「新葯研發總是不斷迭代創新的過程,開發更具價值的療法是所有制藥人的共同目標,拭目以待依沃西后面的數據吧。」

大起大落的股價

宣佈獲勝消息當日,康方生物股價大漲,截至收盤漲超37%,總市值381億港元。值得注意的是,康方生物宣佈結果時距離美股收盤不足2小時,Summit股價迅速拉昇,收漲272%,股價創2021年3月以來新高,總市值為76.66億美元(近600億港元),而Summit的核心資產就是從康方生物引進的依沃西單抗。

對於資本市場反應的差異,夏瑜認為,美國的投資人對於創新的認可度非常高,「在美國做出一個創新葯,市場就給予企業足夠充分的漲幅,十倍、百倍都可以,只要產品商業價值足夠大,只要你能做出來」。

巧合的是,公佈優勝結果的前一周,這款藥另一項臨牀試驗的臨牀摘要被ASCO公佈,市場上傳出消息説康方生物臨牀數據不及預期,康方生物盤中跌超40%。

這是康方生物上市以來的最大跌幅,夏瑜當時正在上海接受一個電視採訪,同事在鏡頭外神色慌張。等到採訪結束,同事立馬上前講述情況,夏瑜才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是緊接着,國家藥監局在官網宣佈這款藥獲批上市,夏瑜拍板立馬召開投資者會議,也立即將消息同步給了Summit。

「有‘小作文’説我們不及預期,這肯定不是一個客觀的解讀。在那個時候給股東一個解釋還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大家都矇在鼓里,以為我們真發生了什麼,其實我們發生的都是非常正面的好事。」夏瑜對股價的下跌感到很意外,也對市場的解讀很意外。雖然有同事做了一些查證工作,但「小作文」本身很難溯源。

從時間線看,先是ASCO披露摘要數據,然后是新葯在中國獲批上市,再到公佈與K藥的PK結果,一系列事件引起股價大起大落。

夏瑜説,公佈PK結果的時間點並非有意為之。因為臨牀結論由獨立數據監察委員會(IDMC)的期中分析得出,臨牀研究本身有規定,需要達到一定條件之后才能進行期中分析。所以這個會議需要提前確定時間,「基本上提前一個月就要確定時間了,前期也有很多準備工作,包括數據的鎖庫、清理、分析等,不是企業想什麼時候開就能什麼時候開」。

不過關於與K藥的「頭對頭」臨牀試驗,康方生物目前只公佈了臨牀試驗的部分結論,詳細數據將在之后的全球學術會議上公佈。

夏瑜説,頂級學術會議和期刊對臨牀試驗的結果是否屬於初次發佈有要求,已經約定的無法更改,既往有企業不遵守條約提前公佈數據,最后被會議取消報告資格。而臨牀研究結果是所有研究者的共同心血,尤其是依沃西單抗這種全球首創產品的學術成果,對於申辦方和研究者都非常珍貴,對后續一系列事宜都有着重大影響,所以康方生物目前無法公佈詳細數據。

雖然股價大起大落,但夏瑜表示,從公司正常運營的角度,她並沒有壓力。唯一感到有壓力的是,康方生物此前的股價在港股18A公司中一直比較穩健,股價大跌讓投資人有點始料未及,面對投資人的問詢,她會有壓力,也感到抱歉。

一家做雙抗的公司

跟其他創新葯企相比,康方生物的成色比較清晰:專注在雙抗領域,且已經有2款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雙抗獲批上市——2022年6月,第一款雙抗卡度尼利單抗獲批上市;2024年5月,另一款雙抗依沃西單抗獲批上市。依沃西單抗即前述PK全球藥王的產品。

從創立時間來看,成立於2012年的康方生物不是國內第一批創新葯企。從產品上市時間看,康方生物到2021年纔有第一款產品PD-1派安普利單抗上市,彼時國產「PD-1四小龍」都進了醫保,作為國內第5款上市的PD-1產品,康方生物也並不具備先發優勢。

派安普利單抗2021年8月獲批,當年銷售額為2.12億元。2022年銷售額為5.5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6倍,但2023年其銷售業績出現了下滑。

康方生物的雙抗接棒撐起了業績。2022年6月,卡度尼利單抗獲批上市,治療晚期宮頸癌,當年就賣了5.46億元。這款產品2023年銷售額為13.58億元,同比增長1.5倍。

派安普利單抗上市的時候,PD-1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康方生物沒有單獨為這個產品自建團隊,而是把銷售委託給正大天晴,自己拿銷售分成。在2020年,爲了卡度尼利單抗的商業化,康方生物開始搭建自有的商業化團隊。根據2023年年報,康方生物的商業化團隊有788人。

「科學是第一位的,產品為王。你有好的產品,再有好的銷售團隊,纔會有好的商業化表現。」夏瑜説。

根據康方生物2023年報,賬上約有現金49億元。2024年是卡度尼利單抗的第2個完整銷售年,這款產品目前還在強勢增長中,但康方生物在今年3月底完成了一次配售新股,融得11.7億港元。

對此,夏瑜迴應,現階段的康方生物雖然有了造血能力,但爲了未來有更好的發展,現階段還會有相當規模的研發支出。在市場還比較好、公司還不缺錢的時候,讓現金流更加充裕非常必要,企業不能等真正缺錢了再融資。

在最近幾次投資者交流會上,夏瑜常被問到,康方生物已經在雙抗領域做出不俗成績,現在ADC賽道異常火熱,康方生物在該領域的佈局如何?

夏瑜每次的回答都很類似:免疫治療和ADC是兩個不同方向的賽道,未來這兩者更多呈現的是聯合抗腫瘤,雙抗迭代的是以PD-1為代表的單靶點藥物,ADC迭代的是化療藥物。康方生物基於自己的技術平臺開發出了2個腫瘤免疫雙抗,有望成為免疫治療的新一代基石藥物,康方生物的ADC也會很快進入臨牀。目前ADC和PD-1聯用比較多,但康方生物的雙抗已經證明了比K藥擁有更好的臨牀價值潛力,所以未來雙抗和ADC聯用的想象空間非常大。

「已經進入臨牀的ADC產品肯定有先發優勢,但是任何一個賽道都一樣,有first in class產品,最后也一定有best in class的產品殺出來,銷售額未見得誰比誰高。」夏瑜表示,她不覺得康方生物在ADC領域晚了多少,在紅海中能不能做出差異化的東西很重要。

6月3日,康方生物和Summit簽署補充合作協議,在原有的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日本4個市場之外,Summit增加了在中美洲、南美洲、中東地區和非洲市場的依沃西單抗權益。康方生物再次獲得70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依沃西單抗之所以這麼受市場關注,不在於這是一款first in class的藥,而在於這是一款有望迭代PD-1的藥物。尤其是在和K藥頭對頭得出積極結果后,海外的市場空間遠比國內大。」一位長期關注創新葯的投資者表示,康方生物已經「上岸」,相比現在臨牀試驗的成功,投資者更關注未來商業化的成功。

依沃西單抗在海外的臨牀試驗由Summit主導,中國的臨牀試驗也是全球臨牀試驗的一部分。對於結果,夏瑜滿懷信心。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瞿依賢經濟觀察報記者

大健康新聞部資深記者

關注醫療、醫藥、醫保、醫美等大健康領域的人物、故事、資本,微信號:yixian-er,郵箱:quyixian@eeo.com.cn。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