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08 20:16
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 (記者 陳靜)「量子、老子、AI等相互超學科的關聯已經發生。」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8日對記者表示,量子思維和老子思維能夠作為AI時代人類思考的基石,讓人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去應對AI時代的挑戰。
據悉,第一屆量子與老子國際論壇「AI之道」在上海舉行。論壇以「AI之道」為主題,邀請來自AI、量子、老子及其相互滲透領域的中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從AI與未來思維教育、AI未來與量子科技、老子思維與AI倫理三個維度展開研討,帶來18場主題演講,碰撞出思想火花和學術靈感。
「老子思想和量子思維可能提供認識智能的新思維。」中國分佈計算領域的重要領軍人物——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王懷民探討了西方經典科學中的確定性思維傳統及其在20世紀以來所面臨的挑戰,並指出,當下發展人工智能需要不確定性思維,從消解不一致性轉為接受不一致性。他認為,圖靈思想仍然是認識人工智能最深刻的參照,從人在系統外到人在系統中認識不確定性,大語言模型也是人類認識智能最新試驗場。
錢旭紅指出:「AI的躍遷式發展會讓人類在知識學習上滯后,我們必須在思維科學上爭取領先,駕馭和發展AI。」在錢旭紅看來,「AI只是聰明,但並不智慧。人類要用全面而多元的思維能力超越知識無限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並非改變我們生活的首項技術,但能讓我們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規模和更低的成本處理問題。」世界知名人工智能專家——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託比·沃爾什致力於研究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應用於人類生活。他指出,人工智能是一種道德上中立的技術,它是好是壞取決於被如何使用,讓人工智能造福於人類,是他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努力的目標。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在線對量子信息科學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並表示:「一個更令人激動的未來將是通過把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結合起來,我們也許可以理解和創造新的超越自然的智能。」
「我們的科研理念是道法自然,向自然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新現象和新原理,發明新材料,創造新技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雷重新審視了人類大腦超低能耗、超高效率的運算行為,提出了全新的宏觀量子態理論——量子限域超流體,並以此挑戰神經動作電位理論。他指出,生命體為什麼可以實現超低能耗的能量轉換、信息傳輸和生物合成,這是生命科學的終極問題。
「AI將顯著提升全人類的生活質量。」進行人工智能研究已有50余年的圖靈獎獲得者、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勞伊·雷迪提出利用人工智能進步來增強和提升人類的策略。他認為,到2040年,由AI驅動的生產力革命,將使全球GDP大幅增加,從而改善所有人的生活質量。他同時指出AI可能帶來社會風險。
在第一屆量子與老子國際論壇上,《TAO》(《道》)創刊。《TAO》(《道》)是連續開放出版的綜合性和創新型國際學術期刊,將以量子思維和老子思維探索世界科學、技術與文明之「道」,側重反映人工智能時代的思維革命、科技進步和社會創新。
記者看到,期刊《TAO》(《道》)封面由兩個傳統文字甲骨文的玄8,通過捲曲扭結構成寫意的「道」字,黑白寓意陰陽、捲曲交互意味量子糾纏的設計理念;刊名《TAO》中的「O」既像水滴,又像陰陽魚的小圖形;中文「道」字的虛化,則進一步呼應了量子世界的不確定與測不準。第一屆量子與老子國際論壇也是「麗娃之AI」滴水湖論壇系列活動第一講。「麗娃之AI」滴水湖論壇今后將定期舉辦,旨在全方位營造人工智能社會氛圍,吸引更多人工智能人才匯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