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價格「大跳水」,今年的榴蓮怎麼了?|氪金·大消費

2024-07-08 10:39

文|劉藝晨

編輯|謝芸子

榴蓮「跳水」背后

由於泰國東部榴蓮產區遭遇極端天氣,今年夏天,榴蓮價格跳水式下跌。

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顯示,今年5月榴蓮批發均價為25.6元/斤,上年同期為28.5元/斤。

隨即,「榴蓮價格跌破10元/斤」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6月以后,泰國榴蓮的整體產量有所下降,但價格下跌的趨勢仍在持續。

北京新發地市場價格系統顯示,6月30日,泰國金枕榴蓮批發均價為22.15元/斤,比半個月前的「最低價」又降了3元多。

36氪據北京新發地市場榴蓮批發行情製圖

「今年太熱、榴蓮熟得太快,很多果子在樹上就已經開口,果農爲了避免損失只能提前砍果。」

王鑫宇在榴蓮行業從業多年,是青島星光嘉禾供應鏈公司的CEO,他既為泰國榴蓮的進口商,也是國產海南榴蓮的代理。

據他觀察,今年採摘的泰國榴蓮,生包(榴蓮開口但果肉未成熟)的比例非常高。大批低質量的榴蓮進入國內,市場低價拋售,造成了5月中旬的價格踩踏式下跌。

損失不止發生在樹上,也發生在運輸環節。

百果園集團國際採購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王瑤告訴36氪,乾旱天氣下,榴蓮失水嚴重、果皮更薄。5月中旬過后,泰國很多產地開始下雨,榴蓮裝櫃前吹乾的時間不夠,在運輸過程中容易爛皮;吹的時間太長,又可能整櫃過熟甚至變質,造成了兩難的局面。

「一開始大家還按以往的模式進行温度管控。結果海運櫃船上的電壓不足,陸運途中出現擁堵,導致大量榴蓮在運輸途中裂口。」

在王瑤的介紹中,質量不佳的果子進入國內后只能快速處理、低價甩賣。有裂口的榴蓮會在市場行情的基礎上打五、六折,有品質問題的能打到一、二折。

幾番折騰下來,一整個貨櫃的榴蓮,近百萬的成本投入,只能賣出二、三十萬元的價格。

可以肯定的是,天氣異常帶來的供給波動,是榴蓮價格跳水的直接原因。另一個不能忽視的關鍵是,越南榴蓮正在快速搶佔中國的市場份額。

與泰國相比,越南榴蓮運輸路程短、人工成本低。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曾引述越南媒體的報道稱,2024年前5個月,越南榴蓮出口額將超過8億美元,佔越南果蔬出口額的40%。

36氪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瞭解到,泰國榴蓮產量有季節性的波動,越南榴蓮的進入,可以保證中國市場全年的供應穩定。另據盒馬水果採購負責人禪饞(花名)透露,今年泰國金枕榴蓮的產量完全不夠中國市場的需求,越南榴蓮的果品質量較去年有明顯提升,是市場上大量商家做越南干堯的原因之一。

據悉,在京東、盒馬等多個渠道端,已有越南榴蓮銷售,且未來還會加大銷售比例。

今年5月,越南金枕榴蓮在京東上市,預計會將榴蓮的銷售高峰延長至9月。據京東透露,越南榴蓮將佔京東榴蓮全年銷售總量的20%左右。6月,盒馬也以越南金枕作為主要的榴蓮銷售品類,又引進泰國貓山王,后續會根據榴蓮的品質切換不同產地。

賣榴蓮像「開盲盒」

然而,不確定性依然貫穿榴蓮產業始終,這極大地考驗着鏈條上的玩家。

36氪從多方瞭解到,因出現價格倒掛現象,今年虧損的進口榴蓮商不在少數。由於榴蓮進口涉及採摘、加工、物流等多個環節,進口商們也始終承擔着較大的風險。

一般來説,泰國榴蓮從採摘到運輸、再進入國內門店的銷售終端,會經歷7到10天的光景。這期間,採摘工人的經驗是否豐富,決定了榴蓮下樹時的熟度是否合適;物流環節,進口商是否能預約到足夠的貨櫃,關乎榴蓮在途的損耗成本。

據王鑫宇估算,榴蓮運輸、關税及路途自然損耗的成本,約在10元/斤,旺季榴蓮的進口成本則在25元/斤左右,留給中間商的利潤空間較小。榴蓮進入國內后,動銷不暢造成的果品積壓也會帶來損失。在王瑤的感知中,整個行業在零售終端的損耗率在15%左右。

諸多原因都導致,榴蓮貨櫃開箱的過程,像是一種投資高、風險大、拼運氣的「盲盒生意」。癥結或在於,整個鏈條的各方從業者,始終未能摸索到在各環節中行之有效的管控方法。目前行業的共識是,只有建立了源頭優勢,並在品質把控上形成可「標準化」的經驗,纔有盈利的可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也走向了產業鏈上游,期待打通產銷環節實現降損增效。

據悉,盒馬已於2023年在越南前江省落地榴蓮直採基地;京東也在與頭部供應鏈長期合作的基礎上,招募了一批懂語言、懂水果的產地買手。

而在門店端,爲了能讓消費者買到成熟的果品,平臺也費盡了心思。

京東相關負責人透露,京東超市的榴蓮採用「成熟一批採摘一批」的模式,要求果樹結果的時間超過115天,對去水后的干物質含量也有較高要求。

另在禪饞的介紹中,盒馬專門為門店配備了敲果棍,並請泰國的加工工人做了視頻培訓,讓員工儘可能地學會聽聲音判斷榴蓮的熟度。

但他也表示,榴蓮採摘后自然成熟的過程難以把控,目前仍在探索銷售端品控管理的方法。

另有生鮮買手告訴36氪,鮮榴蓮的運輸及售后成本居高不下,整個行業零售端更多是靠低價榴蓮引流,真正在這一品類實現盈利的中國玩家寥寥無幾。

榴蓮自由,距離尚遠

即便是虧錢,各大玩家也要入場賣榴蓮,原因在於這種水果的頂流地位。

中國鮮榴蓮進口貿易量及價格趨勢,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榴蓮進口量自2017年前后高速增長。2019年,榴蓮正式超過車釐子,成為中國進口量最大的水果品類。2022年,榴蓮進口量達到了車釐子的兩倍。

且在直播電商、冷鏈物流的推動下,榴蓮消費逐漸由口岸省市向北方內陸蔓延。

快手電商數據顯示,2023年平臺總銷售約2000萬斤榴蓮,總GMV同比增長68.9%。其中,超60%的榴蓮買家來自新線城市,黑龍江、河北、遼寧、山東等北方大省消費量排名居前。

儘管走紅多年,榴蓮始終未如藍莓、車釐子、陽光玫瑰等「網紅前輩」一樣,通過國產化種植實現「好吃不貴」。

進入2024年以來,國產榴蓮備受關注。截至目前,國內僅有海南、廣東、廣西省內的部分地區具備種植條件。公開數據顯示,海南榴蓮目前的總種植面積約為4萬畝。

在王鑫宇的測算中,就算將海南北緯18度線以南的區域全都種上榴蓮,年產量也不會超過1.4萬噸,連進口榴蓮總量的1%都不到。這意味着,國產榴蓮對市場行情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他還補充道,其公司代理的國產榴蓮主要通過線上私域銷售,面向高端市場,不會在大眾市場流通。

「本來生活」水果買手周密也對36氪表示,作為純熱帶水果,榴蓮對温度、濕度、日照的要求嚴苛,自然條件決定了榴蓮產量的「天花板」。

實際上,此前登上熱搜的、「10元一斤」的榴蓮價格只是極個別現象,榴蓮的市場價格仍受供需關係影響。

有泰國消費者告訴36氪,今年泰國榴蓮在本地的價格也只是略有下跌,每公斤價格在150泰銖左右,高品質的榴蓮依然稀缺。

泰國2024水果節,36氪攝於曼谷

中國市場上,鮮榴蓮的進口總量則在不斷刷新上限,供給結構也在發生變化。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進口鮮榴蓮82.5萬噸,其中近95%來自泰國。2023年,中國進口的142.6萬噸鮮榴蓮中,有92.9萬噸來自泰國,49.3萬噸來自越南。

但這依然不會稀釋價格。行業傾向認為,短期內,國內市場不會因為越南、馬來西亞榴蓮的准入發生明顯變化。

中食傲景投資首席研究員劉曉東表示,儘管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國家獲批向中國出口榴蓮,但工人培訓、產地基礎設施建設、榴蓮產果都需要時間。在他的介紹中,榴蓮從種植到產果需要5年時間,進入成熟期又需要3年。

百果園從上游得到的數據顯示,未來3到5年,東南亞榴蓮的產量可能會翻一番。在王瑤的預期中,我國榴蓮的進口量如果能在現有基礎上增長50%到70%,零售價格或有降到20元以下的可能。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