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05 21:58
【大河財立方 記者 王寧寧 深圳報道】7月5日晚間,因部分股東解禁消息引起股價劇烈波動,激光雷達巨頭速騰聚創科技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將在港交所公開市場上購回公司股份,總金額不超過2億港元。
盤面上,截至收盤,速騰聚創股價下跌68.56%,報16.02港元/股,創上市以來新低。
當天正值速騰聚創半年股權禁售期解禁,市場猜測股價大跌或與此事有關。對此,大河財立方記者致電速騰聚創,相關工作人員迴應表示,今天公司的股價波動應該是由於部分股東的股票解禁,這屬於正常現象,解禁能增加公司股票流通量。目前公司業務運轉正常,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管理層也充滿信心。
速騰聚創迴應:解禁會增加股票流通量
7月5日晚間,速騰聚創發佈《場內股份購回》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決議,根據2024年6月27日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上授予本公司董事及經本公司股東批准的一般授權(股份購回授權),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公開市場上購回公司股份,購回股份總金額不超過2億港元。
此外還提示道,公司在市場上進行購回股份將受市場狀況所規限,並將由董事會或其授權人士全權酌情決定進行。速騰聚創表示,公司目前的財務資源能夠讓其實行回購股份並且同時維持穩健的財務狀況。
2014年,速騰聚創成立於深圳市南山區。今年1月5日,作為2024年第一個港股IPO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被稱為港股「激光雷達第一股」。
激光雷達是「機器人的眼睛」,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已經成為智能駕駛領域的重要傳感器。得益於智能駕駛領域車載激光雷達的優勢,獲得了比亞迪集團、吉利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奇瑞汽車、小鵬汽車、Lucid等車企的定點訂單。
7月5日開盤,速騰聚創股價大跌,股價創上市以來新低。市場猜測或與公司為期半年的股權禁售期結束有關。
對於股價下跌原因及影響,記者致電並向速騰聚創發送採訪提綱,相關工作人員迴應稱:「我們理解今天股價的波動應該是由於部分股東的股票解禁,屬於股票市場正常現象。同時我們也理解,解禁會讓公司的股票流通量增加。目前公司業務一切運轉正常,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管理層對公司業務充滿信心。」
多家上市公司曾因股權解售股價大幅波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16日,港股企業樂華娛樂的股價盤中一度跌近80%,同樣創上市以來新低,引發市場猜測部分投資者或受到公司基石投資者股權解禁影響。
2023年12月,港股企業藥師幫也在上市前股東所持股份臨近解禁期時,股價出現劇烈波動。
東北證券指出,股東解禁向來會給個股短期造成較大壓力,尤其是對於前期股價漲幅較大,且沒有業績支撐的股票,若短期內重要股東減持壓力大,投資者應謹慎對待。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曾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公司股東和基石投資者上市后受限於禁售承諾的股份解禁期,這或是影響公司股價的一個因素,但公司業績、市場環境等因素也會影響公司股價。」
受「價格戰」波及 激光雷達企業承壓
速騰聚創上市時發行價為43港元/股,開盤港股市值便達到190億港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激光雷達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其市值有所回落,為72.2億港元。
2014年,速騰聚創CEO、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方向博士邱純鑫以課題組為創始團隊,攜其導師朱曉蕊和同門師弟劉樂天,共同創立速騰聚創,圍繞着激光雷達硬件,佈局人工智能感知軟件技術並形成解決方案。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3月底,速騰聚創與22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激光雷達產品的量產定點訂單增加到71款車型。此前公司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完成車規級量產后,拿到了比亞迪、吉利、上汽、廣汽、奇瑞、小鵬等車企的定點訂單。
當前,智能駕駛升級驅動車載激光雷達放量,不過受行業「價格戰」波及,激光雷達廠商們也面臨盈利壓力。拆解速騰聚創營收數據來看,2022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30億元、11.20億元,淨虧損分別為20.86億元、43.31億元,營收雖逐年提高,但淨虧損也在增大。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2024年,速騰聚創整體財務狀況出現好轉,營收增加、毛利增長、淨虧損縮窄。據其2024年一季度財報,公司總收入同比增長149.1%,其中ADAS(激光雷達)銷量同比增長542.0%;整體毛利率從2023年的8.4%改善至2024年一季度的12.3%;經調整后淨虧損8410萬元,同比收窄11.5%。
「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成本是其一大短板。」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告訴記者,這也促使新能源車產業鏈企業重新審視其研發戰略。
速騰聚創認為,淨虧損是由於公司產生了大量研發開支。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發開支為6.35億元,同比增長107.6%,其中2023年研發費用(不包括其中的期權費用)約4.3億元,研發相關資產投入約8000萬元,研發總投入約5.1億元,其中約30%投入AI研發,包括算法、算力和數據庫存等。
記者注意到,在其募資用途中,公司計劃在未來2至3年內,將全球發售總淨額9.53億港元中的45%用於研發,20%用於提升製造、測試等能力。
「隨着激光雷達技術進步、進行商業化推廣,將在智能駕駛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從長遠來看,當前激光雷達企業的盈利情況並不會影響其長期價值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