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7-01 13:34
押注超級AI, 不成功便成仁。
本文4237字,約6分鍾
作者 | 梔子 編輯 | 吾人
來源 | 元素elements
2022年底,願景基金虧損再創紀錄后不久,孫正義即宣佈,軟銀轉守為攻專注AI,希望軟銀能夠引領人工智能革命。
事實證明,孫正義的判斷並沒有錯。2023年,ChatGPT一舉引爆了全球AI浪潮。
有人問他:是投資者還是企業家,他説「我是兩者兼具的。
儘管被稱為「借債大王」,但孫正義認為,借債是爲了成長。重要的是,軟銀需要最大化扣除負債后的股東價值。
根據軟銀集團發佈的最新財報,2023年公司營業額達到6萬840億日元(約2800億元人民幣),營業利潤8761億日元(約400億元人民幣),公司價值增加了20萬億日元。
孫正義的解釋,因為ARM。
軟銀曾以 3.3 萬億日元收購ARM。爲了完成收購,甚至不惜向瑞穗銀行借款,支付40%的溢價,實現全額收購。儘管公司內部有反對聲音。
自兩年前起,孫正義就會每天都與ARM的 CEO Rene 保持緊密溝通,通過 WhatsApp、電話和 Zoom,每天進行 5~10 次交流,專注跟進ARM所有事情。如今來看,賭贏了,3萬億日元的資產價值成了24萬億日元。
過去,大家都問軟銀孫正義究竟做了什麼,創造了什麼。
「我感覺自己老了。人生有限,而我卻一無所成。」兩年前的孫正義開始有了焦慮和自我懷疑,「我哭了兩周。終於,找到了軟銀的使命——推動人類的進化。這一目標是什麼?是實現人工超級智能 ASI (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他説,這是在去年 6 月 11 日決定的目標,但沒有公開宣佈。聽起來目標非常宏大,但也確實如此。
孫正義説過,當他進行下一次重大科技押注的時候,已經準備好孤注一擲,這也意味着軟銀將對人工智能(AI)進行重大投資,可能是大獲成功,也可能是一敗塗地,但軟銀別無選擇,只能嘗試。對軟銀而言,不冒險就是最大的風險。
願景基金是軟銀的重要工具,也在從兩年前開始出現創紀錄的財務虧損,孫正義和軟銀之后就轉入了「防禦」模式,投資放緩,如今,軟銀可以説是正處於「必須承擔更多風險」的階段,特別是隨着AI迅速發展。儘管經歷了WeWork 的挫折,但他堅信,通過願景基金的投資,軟銀將在未來 AI 領域佔據重要位置。
一周2家AI公司
加快投資步伐
據知情人士消息,願景基金2號將向美國搜索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投資1000-2000萬美元。這輪融資或將Perplexity的估值提高三倍,達到30億美元,使其成為業內估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但這筆投資據稱尚未敲定最終細節,條款仍可能發生變化。
Perplexity成立迄今不到兩年時間,但其嘗試利用人工智能來與Alphabet的王牌搜索引擎——谷歌競爭。公司曾在1月份從英偉達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處募資了7360萬美元,當時估值5.2億美元。
如今來看,軟銀這一次投資,不僅鞏固了其與Perplexity的業務合作關係(此前兩家公司宣佈將一起為軟銀在日本的無線客户提供為期一年的免費訂閲服務),亦凸顯出軟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雄心。
這是軟銀最近宣佈的一系列人工智能投資中的最新一筆。在沉寂了幾年之后,軟銀明顯正在加快投資活動的步伐,因為與此投資動作幾乎同時傳出消息的是軟銀正與Tempus AI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旨在使用人工智能(AI)來分析個人醫療數據,以提出治療建議。
孫正義説,希望軟銀和Tempus AI將人工智能的治療建議和臨牀試驗建議帶到日本市場,使日本成為美國以外另一個可以提供此類服務的醫療保健市場。
Tempus AI是美國一家精密醫療科技領域的企業,致力於為全球醫療保健領域提供先進的數據和分析工具,其核心業務為基因組檢測服務。在此前兩個月,軟銀曾在Tempus的G輪融資中向其投資了約2億美元。6月14日Tempus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次公開發行價格為37美元,而截至周三(6月26日)收盤,其股價已跌至27.50美元左右。此次合作,軟銀和Tempus將各自向合資企業投入150億日元(合9300萬美元),預計將於7月完成。
剛剛結束的軟銀第 44 屆股東大會上,孫正義發表了一場充滿激情和遠見的演講,重點闡述了他對 AI 未來的願景以及軟銀的戰略發展方向。「軟銀的使命,就是通過實現超級人工智能(ASI,較人類能力高出一萬倍)來協助人類進步。」
孫正義一向直言不諱地表達他對人工智能的信念、以及重塑公司的必要性。他説軟銀集團到目前做了許多事情、這些都是實現ASI偉大夢想的暖身動作。現在,要全力將機器人與AI結合起來,用於各種大規模生產、物流以及自動駕駛。
孫正義堅信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增長的源泉,所以他努力重塑軟銀及其旗下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s),以確保在人工智能引領的下一個發展階段中發揮關鍵作用。所以過去12個月,自孫正義宣佈軟銀準備「發起反攻」以來,該公司的投資和承諾支出比往年增長了一倍多,達到89億美元。軟銀方面表示,如果遇到合適的超大型交易機會,公司願意維持甚至超過這一投資數額。
就在前不久,軟銀集團還宣佈計劃以AI半導體為突破口,在2025年前共投資1500億日元 (約10億美元) 來增強AI數據中心的運算能力,包括向英偉達 (NVDA-US) 購買圖形處理器(GPU),購買的芯片部分用於自身AI研發,部分租借給其他有需要的企業。
爲了實現「AI宏圖」
海外融資18億美元
2023年,軟銀投資虧損5594億日元,但是相比2022財年投資虧損8351億日元,虧損收窄。軟銀願景基金(SVF)投資虧損1673億元(不包括SVF對軟銀子公司投資的相關收益),包括SVF在ARM和其他子公司的投資收益,SVF在2023財年獲得7243億日元的投資收益。
投資人工智能需要巨大的現金流。現在軟銀集團的現金已經增加了50,000億日元,加上原來的儲備,讓孫正義有信心在ai領域大展拳腳,他甚至想創立自己的芯片企業,專門研究AI芯片。
上周,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還通過發行美元和歐元債券總計籌集大約18.6億美元,這是自2021年以來的首筆以外幣計價的債券發行交易。軟銀表示這些資金也將用於償還債務和為集團的投資經營計劃提供資金。
2017年,孫正義在軟銀集團成立願景基金,專注全球科技領域投資。在彼時聲明中,孫正義表示:「科技有望解決當今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的企業需要長期和有耐心的資本、有遠見的戰略投資夥伴給他們提供資源,幫助他們成長。軟銀願景基金的戰略與此一致,將投資能為下一階段信息革命奠定基礎的企業。」這一年5月,軟銀願景基金(Vision Fund)成立,募資1000億美元;2019年7月,二期成立,不過募資規模不到540億美元。在軟銀集團的投資版圖中,科技投資佔據大約一半規模。
有媒體統計數據顯示,孫正義在最瘋狂的2019年,累計投出了超過80家企業約746億美元,涵蓋電信、遊戲、新能源、芯片、機器人等幾乎所有潛力行業賽道。其中名氣最大的WeWork、Uber均慘淡收尾。但幸運似乎沒有眷顧孫正義和軟銀——2022年,願景基金投資虧損達到5.3萬億日元,摺合約400億美元,較2019財年軟銀願景基金投資虧損180億美元,2021財年虧損160億美元,進一步擴大虧損。也是由此,即使全部出售了阿里股票,暫時解了軟銀的燃眉之急,卻沒能扭轉不軟銀投資連年虧損的局面。孫正義不得不選擇將軟銀轉入「防禦」模式——在投資方面更加保守。
不過,ARM 的成功卻是讓孫正義半導體產業信心倍增,目前軟銀連續多個季度實現盈利,這背后,投資Arm所帶來的鉅額盈利功不可沒。他也由此希望AI芯片公司能與ARM HOLDINGS PLC 互補,複製ARM的成功。
細看孫正義的AI戰略,是從底層芯片、基礎模型到應用場景進行全方位佈局,並試圖構建AI領域的生態系統。睿獸分析數據顯示,軟銀中國在中國投資約360起,其中涉及AI領域事件約50起,佔比近14%。去年初,軟銀中國參投半導體材料及專用設備研發商晟光硅研;年底,國產三維CAD和工業雲軟件提供商新迪數字的近7億B輪融資中也有軟銀中國的身影。另外,在AI領域,自2021年起,軟銀中國還參投人工智能觸摸傳感器芯片生產商他山科技;手機射頻芯片與導航芯片生產商迦美信芯;半導體研發商超芯星、青禾晶元以及功率半導體模塊封裝設計生產商利普思半導體。除此,軟銀中國還收穫萬國數據、芯原微電子、中芯集成三家上市公司,並捕獲雲端智能機器人運營商達闥科技、第三方數據智能服務商TalkingDate、操作系統廠商統信軟件等獨角獸企業。
軟銀還在致力於開發專為日文設計的高性能生成式 AI,該公司預估在 2024 會計年度完成一個包含 3,900 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 (LLM) 開發,並在明年啟動開發參數量達 1 兆的高效能模型。此外,軟銀計劃投資90億美元加速AI轉型,孫正義看好人工智能。
有分析人士認為,軟銀在AI領域的投資可能會引發新一輪的產業競爭和技術創新,推動 AI芯片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這對整個半導體行業來説是一件好事。不過,也有觀點認為,AI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壁壘高,研發周期長,投入巨大,軟銀的投資也面臨較大風險和不確定性。想複製ARM的成功,軟銀還需在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和佈局。
有野心的孫正義
2016年,他看上了美籍華人黃仁勛創辦的英偉達,當時,半導體芯片還沒有成為話題,英偉達還沒有進入人們的視野。他把黃仁勛請到了加州家里,花了4個小時時間,與他邊吃飯邊商量收購。他對黃仁勛説:「我已經收購了ARM,接下來想收購英特爾,收購你(英偉達)。但沒有想到,黃仁勛一口拒絕:「我不是為錢而工作,也不想成為你的手下。」
在人工智能投資熱潮的今天,英偉達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前不久市值達到3.33萬億美元,超越微軟和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如果那時候收了英偉達,軟銀今天就是世界市值第一的公司。軟銀在2019年清倉英偉達,如果堅持持有至今,所持股份最新價值將為1526億美元。也意味着我們錯過了將近1500億美元收益。那條逃走的魚實在太大。」
孫正義熟讀《孫子兵法》,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了「道天地將法、頂情略七鬥、一流攻守羣、智信仁勇嚴、風林火山海」這25個字的軟銀格言。一個先祖來自中國的韓裔日本人,出身於備受歧視的移民家庭,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豪,風光時當過世界首富,落魄時也創下過賠錢最多的記錄。如今67歲,不管是面對過去還是未來,遺憾卻也不失「野心」。
軟銀集團成立於1981年,雛形是孫正義進行電信、網絡生意的貿易公司,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一家擁有電信公司、半導體公司以及投資業務的混合產業綜合企業。
馬雲評價孫正義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幾乎沒一句多余的話,彷彿武俠中的人物:決斷迅速,能按自己想法做事,做大事。如今,孫正義要在AI領域發力,並且有着勢在必得的野心,但他似乎忘了一個事實,就是他的競爭對手——不但包括英偉達、谷歌、亞馬遜這些硬核巨頭,還包括中國的BAT以及字節等都在準備AI競賽。AI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
在投資理論中,高風險往往伴隨着高回報。科技投資的豪賭案例比比皆是,既有成功,也不乏慘痛失敗。孫正義的過往投資就有切身體驗。現在基於對AI價值的深刻信念,對未來科技趨勢的強烈預判,即使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他也願意投入重資,在這場超級人工智能的科技豪賭中,孫正義能否實現自己的AI夢,答案未知,但魄力和勇氣確是值得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