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6-30 14:16
方正證券(602901.SH)出售瑞信證券、西部證券(002673.SZ)籌劃收購國融證券、國聯證券(601456.SH)正在推進收購民生證券、浙商證券(601878.SH)通過受讓股權將登上國都證券的大股東寶座……在這個驕陽似火的6月,券商收購兼併進行得如火如荼。
證券行業一場併購重組大幕正在徐徐拉開。
6月24日,瑞銀集團(下稱「瑞銀」)宣佈,其和方正證券已與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國資公司」)就出售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下稱「瑞信證券」)共85.01%股權達成三方協議。該交易完成后,瑞士銀行有限公司(UBSAG,下稱「瑞士銀行」)和北京國資公司將分別持有瑞信證券14.99%和85.01%的股權。
6月25日,經濟觀察報從方正證券相關人士處獲悉,早在2022年9月份,方正證券公告向瑞士銀行出售49%的股權。彼時,瑞信證券49%的股權的評估價值為11.39億元。由於瑞士銀行受瑞士信貸銀行有限公司「黑天鵝」事件波及,這項交易未持續進行。
該人士透露,為盤活公司資產,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方正證券將所持瑞信證券49%的股權出讓給北京國資公司,對應估值為8.85億元。兩年時間,瑞信證券49%的股權的評估價值「縮水」了2.54億元。縮水的主要原因是瑞信證券近兩年的業績表現不佳。
無獨有偶,6月21日,西部證券公告表示,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融證券」)控股權事項,具體收購股份比例以最終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爲準。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證券行業股權變動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券商同業間吸收重組;二是國資背景股東入駐券商。目前,大部分上市券商的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具有國資背景。今年以來,長江證券(000783.SZ)、東北證券(000686.SZ)、東莞證券等券商均宣佈股東變動的計劃,新股東主要是地方國資或相關公司。
一位券商非銀分析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一方面,券業頻頻出現股權轉讓事件與部分中小券商面臨經營困境息息相關。在這輪券商整合大潮中,很多券商的股東是因為自身遇到經營壓力或者被併購券商經營不佳,而尋求轉讓股權。此外,西部證券籌劃併購國融證券,預示着更多券商或籌劃併購重組以增強實力。
中航證券認為,目前監管明確鼓勵證券行業內整合,在政策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併購重組是券商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有效手段。券商併購重組對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同時,行業整合有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形成規模效應。預計證券行業內併購重組事項將加速推進。
密集併購重組
「併購重組」無疑是2024年證券行業的焦點詞。
6月5日,錦龍股份(000712.SZ)披露,公司將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的方式轉讓所持有的中山證券12.06億股股權(佔中山證券總股本的67.78%)。錦龍股份的主營業務為證券業務,其持有中山證券67.78%股權,以及東莞證券40%股份,並依託這兩家券商開展證券業務。
此前,錦龍股份已宣佈擬轉讓所持東莞證券全部股份,當下又計劃出售所持中山證券股權,如上述交易全部完成,意味着錦龍股份將全面剝離證券業務。
上半年以來,國聯證券(601456.SH)與民生證券重組以及浙商證券(601878.SH)收購國都證券股權等均取得實質性進展。
6月7日,國都證券發佈《收購報告書》,披露被浙商證券併購的最新進展。《收購報告書》顯示,浙商證券在簽署相關協議后,累計持有國都證券34.2546%股份,成為*大股東。
6月13日,國聯證券發佈關於重大資產重組的進展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購買民生證券100%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
6月21日,西部證券宣佈收購國融證券,這一消息激發了市場對於券商併購重組的無限期待。中小券商股權流轉正在加速。
近兩年,湖北國資先后拿下天風證券(601162.SH)、長江證券、九州證券(現更名為「華源證券」)三家券商。在整合重組預期下,近日,有不少投資者在股吧、論壇上表達了對三者合併的期待。6月25日,長江證券對經濟觀察報稱,公司目前沒有收購天風證券、華源證券的計劃。天風證券稱,公司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具體事項以公司公告爲準。
經濟觀察報注意到,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興業證券(601377.SH)提問:興業證券與華福證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請問董祕這條消息是真的嗎?6月24日,興業證券表示:6月20日,公司與華福證券舉行合作交流座談會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資源稟賦和專業優勢,深化合作、相互賦能,在投資銀行、債券融資、投資和研究服務等領域開展更深層次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服務福建經濟高質量發展。
6月26日,經濟觀察報致電興業證券的證券事務代表電話,對方回覆稱,興業證券與華福證券有業務合作,關於是否合併這一部分尚未進行探討。興業證券與華福證券是否合併可能需要政府層面來決定。
5月以來,部分頭部券商的合併重組傳言,在行業間亦廣泛流傳。
一宗接一宗的併購重組事項,讓現有140余家證券公司的證券業棋局生變。
「併購潮」背后動機
經濟觀察報採訪發現,在證券業馬太效應顯著的背景下,中小券商或者股東因面臨經營壓力主動尋求整合機會。
以西部證券籌劃收購國融證券為例,國融證券的控股股東為北京長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安投資」)。天眼查數據顯示,國融證券IPO(首次公開募股)未果,其實控人長安投資出現相關對賭債務。受此影響,長安投資所持有的國融證券等機構的股權處於司法凍結狀態。
6月25日,經濟觀察報從一位接近國融證券的人士處獲悉,在長安投資所持有的國融證券股權被凍結后,如果長安投資不主動尋求轉讓國融證券的股權,那麼該部分股權將被司法拍賣。一旦如此,國融證券的估值將進一步「縮水」。
另外,方正證券出售瑞信證券事件,或也與瑞信證券持續虧損相關。方正證券在公告中披露,瑞信證券2023年的營業收入為1.57億元,淨利潤為-1.99億元;2024年一季度,其營業收入為1931.65萬元,淨利潤為-3442.03萬元。
對比海外證券業的發展,平安證券研報數據顯示,美國投資銀行數量快速下滑,目前營收CR10(市場佔有率排名前10家)集中度維持在60%以上。受佣金自由化、混業經營重啟等政策和公司增長需求驅動,美國投資銀行業自1970年以來加速整合,據麥肯錫2020年的報告顯示,過去15年美國數千家券商不斷整合,數量減少了30%,市場高度集中,前10大券商市場份額超過70%。據美國證券行業和金融市場協會(SIMFA)報告,截至2022年末,在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註冊的經紀商(Broker-Dealers)為3378家,較2008年的4896家下降31%。
平安證券稱,當前,國內證券行業在降費、外資券商流入等背景下同質化競爭加劇。據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2023年末,國內共145家證券公司,相對於2019年末增加12家,且大部分券商均為綜合性券商。儘管近年來部分券商在財富管理、股債承銷等業務方面打造特色標籤,但相對於美國、日本等市場的證券行業,整體差異性仍不顯著,同質化較強。同時金融行業對外開放加速,高盛、摩根士丹利、渣打、法巴等國際大型投資銀行於國內設立全資券商,將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而經紀佣金率的持續下行、股權融資的暫緩以及權益市場的波動將對券商經營產生一定壓力,也將加劇行業競爭。
中航證券表示,繼新「國九條」推進打造一流投資銀行以來,中小券商常面臨經營業績不佳,業務同質化嚴重,規模受限等困境,股權流轉現象時有發生。2024年以來,中小券商的股權頻繁流轉。
萬聯證券屈放向經濟觀察報表示,中小券商轉型突圍可以注意兩個方面:*,根據母公司及地域特色發揮特色業務。如依託母公司促進資管,投行業務。利用地域特色開展債券承銷,保薦上市業務;第二,根據自身團隊特色發展自身業務,將有限的資源傾向於特色專業團隊,加強特色經營。對於中小券商而言,如果被兼併收購,可以依託收購券商的資源繼續強化自身業務。如等規模券商合併可以發揮各自特點,共享資源,協同發展。
頭部效應加劇
除中小券商股權流轉外,在政策的鼓勵和競爭加劇影響下,證券行業頭部集中是必然趨勢。
5月下旬,市場流傳出關於頭部券商國泰君安(601211.SH,02611.HK)和海通證券(600837.SH、06837.HK)合併的傳言,隨后兩家券商雙雙予以否認。6月26日,經濟觀察報再次致電國泰居安詢問,答覆依舊是:「目前沒有相關信息」。
此外,頭部券商中金公司和中國銀河證券、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曾先后曝出整合傳聞,但均無實質性進展消息。不過,市場對於頭部券商併購的行情已經抱有期待。
另一方面,平安證券和方正證券、華創證券和太平洋證券的併購重組也在推進之中。華創雲信表示,2024年1月,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華創證券將在證監會覈准股東資格后,到法院領取執行裁定書,辦理股權過户手續。
6月26日,經濟觀察報致電方正證券詢問,工作人員回覆稱,如有進展,公司會通過公告發布。平安證券和方正證券合併事項由控股股東平安集團負責上報方案。
屈放認為,未來券商併購必然會加劇市場頭部化和集中度,同時也會因為不必要競爭的降低和資源的優化而顯著提升券商業績。併購重組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出現強者恆強的局面,但是更會出現多強並起的態勢。
3月15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 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明確證券行業發展目標,即5年內推動形成10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到2035年形成2到3家俱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到本世紀中葉,形成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全球*的現代化證券基金行業。
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九條」。新「國九條」提出「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的發展目標,提到「推動證券基金機構高質量發展」「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等。
平安證券的研報認為,近期監管多次發聲,支持頭部券商做優做強,支持優質券商拓展資本空間,支持做強金融業「國家隊」,未來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加速建設一流投資銀行的政策導向下,頭部證券公司尤其是國有大型證券公司的市場份額有望提升,行業集中度將繼續上行。
方正證券發佈研報稱,證券行業有望在資本市場建設新階段中更好發揮專業優勢、助力金融強國建設,預計頭部券商有望通過併購重組等方式進一步做優做強,推動行業供給側改革提速。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眾號:經濟觀察報授權發佈,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