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6-29 08:3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武瑛港 實習生孫航星 北京報道
近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佈《廣州醫用耗材醫療機構聯合採購文件(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可充電植入式腦深部電刺激脈衝發生器套件、血流導向密網支架)》(下稱《採購文件》),顯示此次採購品種為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可充電植入式腦深部電刺激脈衝發生器套件、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等三類醫用耗材。採購聯盟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7所三甲醫院組成。
據瞭解,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屬於結構心臟病耗材,是介入心臟病治療中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中的醫用耗材;可充電植入式腦深部電刺激脈衝發生器套件屬神經外科領域;血流導向密網支架屬神經介入耗材,主要用於出血性腦卒中各類動脈瘤治療。
一位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採購涉及範圍並不廣,以中山系醫院為主,對三類高值耗材進行集採,而且部分賽道內的廠家並不算多,競爭不會太激烈,價格降幅可能有限。
然而目前國產瓣膜企業似乎各有各的難處,哪怕此次集中採購範圍較小、降價幅度不高,已持續虧損多年的啟明醫療、心通醫療和沛嘉醫療,還能否經得住「温柔一刀」?
中山系等三甲醫院結盟
根據《採購文件》,此次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 7 家醫療機構組成聯盟。
採購結果執行周期為1年,如一年內採購產品市場價變化,醫療機構聯盟有權聯動執行更低價格。此次集採雖為7家醫療機構聯合採購,但同樣存在申報企業競價相關規則。
《採購文件》顯示,本次採購共有兩輪報降幅機會,企業對每個註冊證下的產品按醫保編碼前 7 位分類進行報降幅。第一輪報降幅結束后,達到目標降幅的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未達目標降幅的產品可進行第二輪報降幅,達到目標降幅的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兩輪報降幅結束后,醫療機構聯盟確定是否啟動復活機制,接受在目標降幅的基礎上進行再降也能獲得擬中選資格。
上述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集採其實同去年北京市「DRG聯動採購」有相似之處,均是區域性採購,對行業影響可能有限。
據瞭解,2023年9月北京市醫保局發佈《關於公佈第一批DRG付費和帶量採購聯動管理採購產品中選結果的通知》,此次聯動採購圍繞電生理類、運動醫學類、神經介入類醫用耗材產品,從中選結果看,整體降幅較為温和,官方文件要求的達標降幅從20%到60%不等,最終神經介入類彈簧圈中選產品價格區間為3277元-8133元;血流導向密網支架中選產品價格在116876元和132459元兩檔。
在神經介入領域,其實除上述七家大三甲結盟和北京的集採之外,2023年3月,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河南省人民醫院牽頭、全河南省81家三級公立醫院組成的河南省醫用耗材採購聯盟,對神經介入和外周介入兩類高值耗材進行集採,最終76家企業擬中選,共計2323個品規,價格平均降幅達53.6%。
而在瓣膜領域,2023年3月藍帆醫療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預計瓣膜產品短時間內不會被集採,雖然瓣膜產品單價高,但在國內實際使用量低。國內高值耗材的集採標準並不是針對商品單價,而是醫保支出總價(價格高且使用數量多)。目前TAVR產品並沒有大範圍進入醫保,實際醫保支出極低。
但是在此之前,有報道顯示湖南省正在加快四川口腔種植體、福建心臟電生理、陝西心臟瓣膜等省際聯盟集採的落地。
在技術門檻較高的耗材領域,集採競爭似乎較弱,價格降幅温和逐漸成為趨勢。例如除上述河南省醫用耗材採購聯盟集採外,去年1月福建省牽頭開展省際聯盟集採,心臟介入電生理類醫用耗材中選產品平均降幅49.35%。
上述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集採需要考慮產品種類、降價幅度、採購量等多重因素,企業中標后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產品放量,雖然對於上述三類高值耗材類產品而言降價幅度可能有限,但依舊有較多複雜的影響因素。
利好進院or「雪上加霜」
本次採購涉及的瓣膜和密網支架領域較多產品都屬於創新醫療器械。
從瓣膜領域來看,華安證券研報顯示,全球TAVR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34.7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60.9億美元,而國內TAVR市場規模不斷攀升,由2017年的4000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9.1億元。根據Frost & Sullivan數據,預計到2030年中國TAVR市場規模將達到113.6億元,2021年至2030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2.4%。
目前我國已獲批TAVR包括進口廠商愛德華、美敦力等,國產廠商啟明醫療、微創心通等。華泰證券研報分析,我國TAVR管線佈局深遠,價格及技術優勢較進口廠家明顯。國產TAVR產品較進口產品具備商業化優勢,例如價格方面,啟明的二代可回收VenusA-Plus定價224500元,對比愛德華同年獲批上市的無回收功能的球擴瓣SAPIEN3定價298000元人民幣;國產廠家獲批上市時間也較進口廠商更早,啟明醫療VenusA-Value和傑成醫療J-Valve於2017年獲得批准,而愛德華SAPIEN3於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
然而目前國產瓣膜企業似乎各有各的難處。
啟明醫療從2023年11月停牌至今,涉及高管未經授權轉移資金以及漏報建築面積逾20萬平方米的購地建廠項目等。根據年報信息,從2020年到2022年,啟明醫療三年累計虧損16.14億元,2023年繼續虧損7.3億元。
心通醫療從2018年虧損至今,2021年至2023年分別虧損1.8億元、4.5億元和4.7億元。而微創醫療正陷於債務和利潤難題,同時據報道,在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微創醫療對微創在線、微創康復、奇蹟點孵化器、多聞醫療曾多家子公司進行「關停並轉」,各個子公司都進行了較大比例裁員。
沛嘉醫療則是在2024年4月2日因金融資產評估停牌,11天前(6月17日)終於復牌,2021年至2023年分別虧損5.7億元、4.1億元和3.9億元。
哪怕此次集中採購範圍較小、降價幅度不高,但持續虧損的三家企業還經得住「温柔一刀」嗎?根據瓣膜中心NTCVR數據,廣東TAVR植入量約佔全國9%。
另有業內資深人士分析,此前,市場曾陷入「萬物皆可集採」的悲觀預期,醫療行業整體估值一降再降,但TAVR產品是否會被定義為創新類器械還要等具體政策落地。
「在集採提速擴面的今天,對於臨牀使用量有限,總體規模較小的品種開展集採,可能無需悲觀,目前TAVR增長受限原因之一是價格昂貴,若適度降價能帶來量的實質性增長,以量補價邏輯成立,對企業或許是積極信號。」該業內資深人士分析。
對於密網支架領域,上述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同技術含量較低的耗材產品不同,血流導向密網支架並無較多廠家生產,而且醫生對醫用耗材的認可度也是臨牀應用的另一大影響因素,所以實際上在院內可供選擇的產品並不多。
據瞭解,血流導向密網支架技術圍手術期成本略低於支架輔助彈簧圈技術,長期來看,在當前價格水平下,血流導向密網支架技術治療顱內大型/巨大型動脈瘤具有成本效果優勢。
根據Frost & Sullivan報告,現階段,我國血流導向密網支架市場作為一項創新醫療器械,尚處於起步期,市場滲透率較低。該市場以27.8%的複合年增長率從2017年的1.8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6.2億元,預計到2028年中國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的市場規模可達到170.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3.5%。
艾柯醫療和微創腦科學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國已有5家廠商的6款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包括艾柯醫療、美敦力、微創腦科學、史賽克和美科微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國家藥監局官網信息發現,通橋醫療、北京泰傑偉業、北京久事神康等企業的血流導向密網支架目前也均已獲批。
上述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價格降幅不大的情況下,集採不一定是壞事,集採后可能會幫助部分醫用耗材更加順利地入院。
「由於不同城市的醫保和醫療系統有所區別,某些產品往往無法順利入院,上市后很難快速滿足臨牀需求。除了醫療機構對技術門檻的考慮,醫療產品入院還受制於各省市醫保和醫療系統的歷史因素,部分醫用耗材可能短時間無法入院,需要走臨時採購流程,而集採能夠幫助耗材通過常規流程及時且順利地入院。」該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