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鮑曉晨:工行北分科技貸款不良率遠低於分行全部法人貸款平均水平

2024-06-26 12:15

轉自:貝殼財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黃鑫宇)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時代背景下,科技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被賦予更重要的歷史使命。對於金融業者,特別是主力軍地位的銀行業者來説,如何在滿足各階段科技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做好風控管理,當前已成為每家業者的一道「必答題」。

北京正在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步伐。長期以來植根於為這個城市的科技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國有大行,其科技金融相關工作進展細節尤其受到行業關注。

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即工行北分)為例,據其副行長鮑曉晨透露,該行高度重視資產質量,嚴控系統性風險。截至2024年3月末,工行北分科技貸款不良率遠低於分行全部法人貸款平均水平,資產質量同業領先。

圖/首都銀行業「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專題發佈會暨科技金融座談交流會現場(貝殼財經記者拍攝)

圖/首都銀行業「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專題發佈會暨科技金融座談交流會現場(貝殼財經記者拍攝)

準確而言,鮑曉晨是在近日召開的首都銀行業「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專題發佈會暨科技金融座談交流會上做出上述情況介紹的。「科技型企業‘兩高一新’的特點比較明顯,近幾年技術迭代速度也非常快,這使得金融支持科技金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坦言道。

因此,自2016年啟動科技金融探索工作后,同樣來自鮑曉晨的介紹,工行北分積極摸索金融服務科技企業發展的創新路徑,前期已完成科技金融兩個三年規劃,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除了資產質量外,工行北分還在科技金融的貸款總量、客户基礎、信貸結構及產業佈局等方面均實現了提升。

以貸款總量與客户基礎為例,截至2024年3月末,工行北行金監局口徑(以下均為此口徑)科技貸款余額近1500億元,較年初增速16%;同期的工行北京分行科技有貸户近3000户,結算覆蓋率50%。

如果説上述兩個方面的數據部分體現了工行北分當前科技金融服務水平,那麼科技金融的產業佈局則可以理解為該行爲着眼未來的「謀篇」。對此,鮑曉晨表示,工行北分高度重視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實現「2441」重點產業和重大科研項目全觸達。

所謂「2441」重點產業和重大科研項目,主要是指北京將培育形成兩個國際引領支柱產業、四個特色優勢的「北京智造」產業、四個創新鏈接的「北京服務」產業以及一批未來前沿產業。這是北京市政府於2021年8月下發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高精尖產業發展規劃》中所提出的「構建‘2441’高精尖產業體系、打造高精尖產業2.0升級版」的產業佈局目標。

據光證券的研究團隊介紹,當前北京已逐步形成「高精尖」的產業體系,高技術領域增加值佔比高;同時,高技術領域投入持續加大,製造業、科創、綠色等領域融資需求較為旺盛。

「(我們)一手抓重大項目保障,實現集成電路‘1+1’工程、京東方B20、理想汽車、小米汽車等一批高精尖標杆業務率先落地;一手抓中小企業梯隊服務,明確12類科技資質、近5萬戶科技金融基礎客羣,實現星河動力、億華通等一批未來產業客户突破,服務並行科技、先瑞達等多個專精特新企業成功上市。」關於提升科創金融的產業佈局,鮑曉晨如是補充道。

回顧這些年,他則認為,工行北分在提供科創金融服務和探索過程中所總結的經驗做法可以大致歸納為「完善科技金融組織構架」「聚焦科技中小重點梯隊」「賦能產業集羣縱深發展」「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打造‘三圈’科技金融生態」及「健全科技金融保障體系」六個方面。

對於下一步工作重點,鮑曉晨同時也表態,工行北分將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企業發展,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校對 楊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