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球股王」遭三重暴擊,市值蒸發超4萬億元:套現7億元、三巫日、獲利了結

2024-06-25 21:41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玫 陳鋒 北京報道

美股市場波動加劇,科技股領頭羊英偉達近期連續三日大幅下跌。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的減持行為頗受關注,他在近期合計減持了72萬股英偉達股份,套現總金額近95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近6.9億元。

大同證券首席投資顧問張誠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總體來説英偉達下跌是一次投資者集體的高位兑現,不僅是黃仁勛在減持,其他高管也有減持行為,這成為一直大賺的資金的風向標和發令槍,畢竟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后面英偉達想要再創新高大概率是要看其公司的業績兑現情況。此外最近美股也出現風格切換,科技股集體回調而金融資源股則受到青睞,市場風格變化也成了英偉達下跌的催化劑之一。」

北京時間6月25日晚間,英偉達盤前大幅回彈,截至20點22分,漲幅約2.7%。

標普納指三連跌

美東時間6月24日,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則實現五連漲,創下一個月來的新高。截至當日收盤,道指漲0.67%,納指跌1.09%,標普500指數跌0.31%。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在經歷兩連陽后止步,跌離逾七周高位。而離岸人民幣匯率在經歷三日連創八個月新低后,一度漲近180點,收復7.28關口。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整體市場環境波動,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總體表現跑贏大盤。當日中概股指數漲超1%,止住了五連跌的頹勢。其中,蔚來和理想汽車表現尤為出色,股價漲超3%。

美股科技股回撤較大。具體看,美股人工智能(AI)相關股票遭遇大幅下跌,戴爾科技跌超5%,超微電腦(SMCI)跌超8.6%。

「領頭羊」英偉達股價收跌6.68%。此次已經是英偉達連續第三日的大跌。英偉達三日下跌市值蒸發約55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55萬億元),總市值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進入調整區間,落后於科技巨頭蘋果和微軟,美股市值排名第三。

此前,英偉達曾短暫登上美股市值第一寶座。根據華西證券研報,截至6月18日股價最高點,英偉達股價今年年內上漲181.46%,在過去1年內上漲209.47%,在過去 5 年時間里增長了3477.31%。此外,其數據中心業務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上個財季收入暴漲427%至226億美元。

據外媒報道,華爾街分析師對英偉達依然保持樂觀。Melius Research的分析師Ben Reitzes認為,與其他SaaS領先企業相比,英偉達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更為顯著,預計其將在未來佔據更大的企業應用軟件市場份額。

創始人鉅額套現

在此前股價創新高之際,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持續減持公司股權。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上周「三巫日」時(6月21日)再度出售了12萬股英偉達股票。

所謂「三巫日」,是指股價指數期貨合約、股價指數期權及個股期權同時到期的情況。這種情況每年在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三個星期五發生。在「三巫日」,市場交投活躍度將大幅提升,往往也會表現出較大波動。這是因為大量期權到期,意味着交易商需要調整倉位,導致市場交易量通常會大幅增加,價格波動劇烈。

據瞭解,從6月13日至6月21日的7個交易日內,黃仁勛合計減持了72萬股英偉達股份,套現總金額近95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6.9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黃仁勛是美籍華人,於1963年2月17日在臺灣省臺南市出生,1983年畢業於俄勒岡州立大學,隨后在斯坦福大學獲得電子工程碩士學位。他曾在AMD和LSI Logic兩家公司擔任芯片工程師,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

1993年,黃仁勛創立了英偉達公司,公司在1999年發明了GPU,這一技術革新使得實時可編程着色成為可能,對現代計算機圖形及后續的並行計算革命產生了深遠影響。2006年,他推出了CUDA並行計算平臺和編程模型,通過GPU實現了多個領域的高效計算,此舉為人工智能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2024年,黃仁勛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並以3500億美元的財富位列「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6位。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30日,他的資產淨值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5位。

暴跌深層原因

對於英偉達股價持續回調的原因,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股價暴跌的根本原因是之前漲幅過大,導致短期內市值迅速膨脹,甚至超過了科技巨頭蘋果和微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泡沫。雖然這些公司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良好的發展前景,但過高的估值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風險。

楊德龍進一步指出,減持行為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使得股價出現暴跌。這一暴跌現象,其實是在市場預期之內的。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説,他們深知高估值意味着高風險,這一原則在任何公司身上都適用。因此,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需要充分考慮公司的基本面和長期價值,避免盲目跟風,導致投資損失。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英偉達此前股價的大幅上漲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泡沫成分。當市場對AI概念過度狂熱,資金大量湧入,會推動股價遠超其實際價值。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熱潮中,英偉達作為相關硬件的重要供應商,被市場寄予厚望,股價一路飆升。然而,英偉達的核心是為大模型提供芯片,市盈率高達60倍以上,這種上漲不具備可持續的商業預期,就可能形成泡沫。

張孝榮認為,實控人的減持套現行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公司內部對當前股價的看法。黃仁勛連續的減持可能表明他認為當前股價已經高估,或者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存在一定的擔憂。這種內部人的行為可能會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引發股價的下跌。

「實控人減持套現可能出於多種原因,包括個人資金需求、投資組合調整等。」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英偉達股價暴跌可能是由於市場對科技股的普遍調整,以及英偉達近期業績表現不佳等因素導致的。此外,公司股價的波動也受到市場情緒、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對《華夏時報》記者深入分析了英偉達股價下跌的原因,這些原因涉及多個方面。

首先,全球芯片供應短缺是股價下跌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全球芯片供應緊張,市場需求遠大於供應能力,導致芯片價格飆升。對於英偉達等半導體公司而言,雖然市場需求增加帶來了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成本的上升可能對其盈利能力造成較大影響。

其次,英偉達的一些重要合作伙伴近期遇到的困難也對股價產生了負面影響。例如,英偉達與蘋果之間的合作關係受到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的打擊,可能導致蘋果產品的交付延迟,進而影響到英偉達的收入。這種合作伙伴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業績產生了負面影響。

最后,外部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是影響英偉達股價的重要因素。這種不確定性可能來自全球經濟形勢、貿易政策、技術發展趨勢等多個方面。這些因素的變化都可能對英偉達的經營業績和市場表現產生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其股價。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