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6-24 18:49
財聯社6月24日訊(記者 林堅)方正證券旗下瑞信證券49%股權的最終賣家現身,正是傳聞中的北京國資。根據公告,方正證券擬向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京國資公司」)轉讓所持參股公司瑞信證券49%的股權,轉讓對價為8.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股權此前主要由城堡證券籌劃購入,擬強化在華市場佈局,但是從結果來看,城堡證券並未決定走到談判桌的最后。
不僅如此,本次交易中還有瑞銀現身。2022年,瑞信營收規模大幅下滑,有所虧損。2023年3月,瑞士開始主導瑞銀對瑞信的收購。收購方案中,瑞銀出價30億瑞郎收購全部瑞信股份,約合人民幣223.05億元。2023年6月,相關法律程序全部完成,瑞信不再存續,資產、負債、合同依法轉入瑞銀。記者注意到,瑞銀和瑞信合併完成后,瑞銀將同時控股瑞銀證券和瑞信證券。
根據「一參一控」的規定,一家機構不能同時控股兩張證券業務牌照。由於持股瑞銀證券67%股權,瑞銀根據政策要求,也需要把二者股權進行處理,這也是本次一個背景。記者最新獲悉,瑞銀也將轉讓36.01%瑞信證券股權同樣給北京國資公司,價格在6.505億元,由此,三方也簽署《關於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85.01%股權之股權出售和購買協議》。
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Sergio P.Ermotti)表示:「中國是瑞銀的重要市場。收購瑞士信貸后,我們在華的佈局得以進一步擴大。但是,由於兩家公司在中國境內均擁有含多個法人實體的業務平臺,需要遵守監管機構對此的相應要求。過去近20年,瑞銀與北京國資公司緊密合作,一同發展在華業務。因而,向這一重要的長期合作伙伴出售我們持有的瑞信證券36.01%股權是最優方案。瑞銀在中國內地展業已有35年的時間,並將持續在這一重要市場擴展業務。」
市場十分關注本次交易,尤其是交易價格,瑞信證券股權售出之后給方正證券將帶來怎樣的收益,目前瑞信證券在方正證券報表中賬面價值為5.2億元,通過計算預計獲得投資收益3.7億元,有望增厚公司投資收益,獲得當期ROE增長。
有非銀分析師告訴記者,通過此番股權轉讓,可降低瑞信證券對方正證券的利潤拖累,有望增厚公司長期投資收益,獲得當期ROE增長。年報顯示,受到瑞信證券持續虧損影響,方正證券2022及2023年分別計提-0.9億及-1.4億元投資淨虧損,對公司利潤造成長期拖累。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也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根據公司《章程》規定,本次股權轉讓屬於董事會審批權限,無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本次交易尚需有權機關批准、覈准或備案后方可正式實施。
另一方面,買家是北京國資,有何考慮?以瑞銀將瑞信證券股權轉讓給北京國資公司來看,北京國資公司表示,公司是北京市為數不多具有金融主業的市管國有企業,業務涉及銀行、證券、要素市場、消費金融等領域,擁有豐富的金融類企業管理經驗。北京國資公司與瑞銀集團有着近20年的緊密合作關係,本次收購瑞信證券股權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延伸,也是落實國家和北京市對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相關要求的具體舉措。
瑞信曾計劃100%控股瑞信證券但落空
瑞信證券原名瑞信方正證券,由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信」)與方正證券合資設立,在中國境內經營投行業務,雙方持股比例最開始是方正證券持股佔比66.70%,瑞信持股佔比33.30%。到了2018年,瑞信計劃對瑞信方正證券單方面增資,以獲得控股權。此筆交易在2020年4月份獲得證監會批覆,6月份增資完成,方正證券對於瑞信方正證券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9%,喪失控制權,公司持有的瑞信方正證券股權作為權益法覈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因此賣出之后有望增厚投資收益)。而瑞士則持有瑞信方正證券51%股權,成為控股股東,瑞信方正證券也更名為「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
瑞信在2022年9月8日正式啟動對瑞信證券全面收購的計劃,籌劃從方正證券手中把49%的股權也拿到手,最終實現100%控股,但去年流動性危機下瑞信被瑞銀收購,也導致這49%的股權依然留在方正證券手里。彼時,雙方交易價格是11.4億元。經過評估,49%的股權轉讓將增加方正證券當時不低於2.9億元的年度淨利潤。
此次出售價格低於2022年9月交易事項,屬預期內。記者採訪瞭解到,這受到近年來海外瑞信重組、券商板塊市場景氣度下行以及瑞信證券經營壓力加大的影響,且出售價格變動幅度低於交易標的淨資產變動幅度,交易條款也更為理想。
瑞信證券主要還是在投行方面發力,不過不及預期。根據官網,秉承瑞士信貸以客為本的投資銀行理念和經驗, 瑞信證券的投資銀行業務部門按照國際化、規範化的操作標準,致力於為客户提供優質的投資銀行服務, 包括中國國內的股本和債券資本市場的證券融資顧問,承銷和保薦服務, 以及收購兼併等財務顧問服務。同時, 瑞信方正在投資銀行業務、諮詢、研究等多方面也與瑞士信貸有着緊密的合作,通過瑞士信貸的全球資源和網絡, 使客户得到更便捷、周到、專業的全方位投資銀行服務。
方正證券已「輕裝上陣」,加速上行
隨着瑞信證券的股權將被售出,方正證券「輕裝上陣」的標籤持續更新。伴隨着公司股東風險基本出清,歷史包袱卸去,目前方正證券各項業務逐步恢復常態,經紀業務優勢突出,在市場行情持續修復下,業績正迎來加速上行。
2023年年報中,方正證券披露,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71.19億元,同比下降8.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1.52億元,連續五年保持增長,也創下七年新高的紀錄;一季報披露,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85億元,同比增長11.97%,淨利潤7.84億元,同比增長41.06%。得益於同期可比基數,整體業績符合預期。
此外,目前來看,隨着股東風險落地,公司槓桿率及ROE顯著回升。記者注意到,此前因一系列股東、合規風險等事件,公司長期債券融資募集受阻,導致公司各項業務拓展受到明顯限制,2021年以前ROE持續低於上市券商平均。隨着公司股東風險落地,長期債券融資通道打開。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公司財務槓桿倍數升至3.69,綜合融資成本3.13%,為歷史新低。根據今年一季報,公司財務槓桿倍數抬升至4.1倍,同比提升0.58倍。
目前圍繞方正證券還有兩個關注項。一是行業整合浪潮之下,「平安+方正」併購預期兑現問題。目前,中國平安通過新方正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控制方正證券,2023年12月19日,證監會下發覈准批覆,同意中國平安成為方正證券、方正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根據《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中的相關規定,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機構參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兩家,其中控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由此也帶來了對二者合併的猜想。方正證券對於有關合並事項保持披露的態度,多次表示將會和各方一起嚴格按照金融監管部門的規定、指引,來開展相關的工作。
二是方正證券股東減持。目前中國信達正在減持方正證券股權,隨着中國平安實控方正證券,同爲股東的中國信達或將逐漸退出方正證券,這是業界的一大猜想。截至目前,方正證券共有四大股東,分別是新方正控股發展有限責任公司(28.71%)、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13.24%)、中國信達(7.62%)、社會公眾股(50.43%)。
展望下一步發展,方正證券稱,公司根據當前各項業務的發展階段和方向,制定了第一,二、三大動力的業務發展規劃。通過對第一動力的財富管理、期貨等傳統優勢業務激發活力,第二動力的投資交易、私募股權等快速發展業務持續構築優勢,第三動力的公募、資管、投行、研究等潛力業務努力打造新引擎,為未來實現快速發展,打造強勁動能。在經營管理提質增效上,公司將圍繞資本、資產、管理和協同四個方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