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6-24 15:24
人民政協網6月24日電 6月初的端午假期,是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個小長假。繼「五一」之后,位於天津市寧河區七里海鎮的七星島濕地風景區在端午再次迎來了客流小高峰,遊客們在這里科普研學、林下露營、淺灘觀鳥、乘坐水上小火車上島打卡……近距離親近大自然、感受濕地生態,盡享輕松愜意的假日時光。
然而,就在三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低效的林地,與僅有一路之隔、素有「京津綠肺」「鳥類天堂」美譽的七里海濕地,恍若兩個世界。
七星島濕地風景區
七里海濕地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性質的濕地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古海岸與濕地同處一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何藉助七里海濕地的良好生態發展農文旅業態,並形成保護修復與合理利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近年來,寧河區堅持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把「生態立區」擺在全區發展路徑的首位,先后投入近200億元,實施了一系列修復保護工程,濕地水域覆蓋面積增長50%以上,野生植物達到153種,棲息鳥類增加至258種,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總量突破50萬隻,相關指標基本達到「中國氣候宜居城市」「中國天然氧吧」創建標準,這也讓七里海「生態名片」越擦越亮、「生態紅利」不斷釋放,走出了一條以生態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近日,七里海鎮黨委書記孫學成圍繞生態賦能農文旅產業發展,講述了一個「廢墟」變景區、「包袱」變財富,七星島濕地風景區「蜕變崛起」的故事。
從進場施工到開門納客,47天時間展現寧河速度
問:請您介紹下七星島濕地風景區(以下簡稱七星島)項目建設的背景。
答:今年3月1日,按照組織安排,我調任七里海鎮工作,七星島項目作為全區重點工程,也成為我到鎮里工作的第一項考驗。
之所以實施這個項目,離不開「生態」兩個字。一方面是生態保護優先。之前這片低效林地沒有達到應有的生態功能,因為水資源不足、土質差等因素,導致樹木孱弱、病害嚴重、長勢不佳。爲了改變這種被動狀況,我們就謀劃利用社會資本,提供標準化的管理和養護,來更好的修復植被,保護好這片生態資源。
另一方面就是生態轉化同步。2024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出「啟動建設寧河七里海鎮等12個鄉村旅遊示範片區」,這為全區農文旅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政策、新機遇。區委、區政府乘勢而上,把項目作為第一推動力,迅速啟動了泛七里海旅遊片區建設。我們就是要在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的道路上下功夫,用產業激活生態效益,再將生態效益反哺產業,從而實現生態與產業的良性循環。
問:47天是提前定下的目標嗎?
答:「五一」假期往往是旅遊「爆點」,流量大、氛圍好,綜合考慮了工程進度、人氣流量、天氣節氣等多方面因素,在前期規劃統籌的基礎上,我們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小目標」——「五一」試營業。於是3月初啟動施工準備工作,3月11日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當天正式開工。
按照規劃,七星島項目佔地3154畝,約1/3的面積為坑塘水面,有島嶼和淺灘濕地景觀,佈局觀鳥島、麋鹿島、草坪活動區、100畝的稻田景觀、特色垂釣及45畝的動物散養區,景區內還設有4000米長的觀光木棧道,可以説,工程量很大,有一定難度。
項目施工期間,孫學成(右)常態化「泡在」現場辦公
爲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因素,主要採取了2種方式:一是組織化推動。區里成立項目專班,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推動項目建設;鎮里成立了「七星島項目攻堅專班」,組建了「七星島項目攻堅羣」,大家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形成責任閉環。二是清單化推動。結合項目建設方,把原定的150余項施工內容細化至近200項,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每天從早上6點干到凌晨一兩點鍾,然后依然「摸黑」工作,總結當天進度、細化明天任務,就是爲了確保時間不浪費一秒、任務不落掉一項。
從3月11日開工到4月28日,我們通過47個日夜不間斷奮戰,七星島項目滿足了所有試運行條件,在5月1日正式開門納客。
狠抓各項任務見行見效,全力做好項目服務工作
問:項目建設期間,您主抓哪些方面工作?
答:按照項目建設要求,我們鎮級層面主要還是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首先就是組織服務。我們把項目攻堅專班就設在施工現場,我帶頭常態化「泡在」現場辦公,確保隨時與建設方溝通,在最短時間內辦好用地申請、手續辦理、跟蹤審批等環節工作。
其次就是溝通服務方面,我們對上溝通區級相關職能部門,全力爭取支持;對下溝通村民百姓,做好引導解釋。當老百姓對項目用地佔地、用工用人有疑問時,我們就主動靠前,耐心細緻地做工作,不僅有力掃除了用地歷史遺留問題,還避免了產生新的矛盾和問題,不給項目建設添阻力。
配套服務也十分關鍵。我們積極協調區交通局、區城管委、供電公司等部門力量,保證項目建設內外所需要的電力增容、路邊圍擋、交通安全設施、路口拓寬、泵站維修等配套需求,同步及時跟上配套設施,解決了項目建設掣肘難題。
與此同時,在項目建設階段,我們還要做好宣傳服務。主要是引導老百姓理解支持項目建設,讓他們瞭解到這是帶動村里、鎮里發展的好項目。羣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看見鎮里和建設方對項目的全心投入,對帶動村里發展的不懈努力,都變得非常支持。那段時間,不少村民碰見我們都主動詢問工程進度,關心項目發展,讓我們很高興,干起工作也更加有勁了。
走好「生態+」之路,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佈局
問:開園后試運營效果如何?
答:「五一」假期那幾天,每天都能迎客5000多人,總訪客量突破2.6萬人次,帶動綜合收入超300余萬元。
水上小火車已經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問:從「五一」到端午,園區各項收益是否達到預期?
答:從目前效果來看,各項收益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七星島項目在推動農文旅發展中體現了盤活閒置存量資源、修復保護生態環境、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相統一,實現了生態效應、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品牌效應相疊加。
生態效應方面,我們實施了渣土換新、水系疏浚、造林養護、植被修復等一系列自然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其中新增柳樹、槐樹等各類樹木5千余棵、新增草坪植被7萬平米米、新建疏浚各類水渠6萬立方米、恢復100余畝渣土地為水澆地,讓生態環境變得更美、生態味道顯得更足。
經濟效應方面,七星島項目不僅盤活了閒置低效林業資源,更為政府省下了每年200多萬的養護費用。通過對「五一」假期和「端午」假期分析,保守預計年接待遊客將達50萬人,營業額1000余萬元,創造的這些綜合性收入將持續用於生態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還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該項目既解決了當地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還提供了大量工作崗位,其中林地養護、水域管理、設備維護、動物飼養等工作,就吸納了周邊村隊130人就業;同時七星島的「爆火」,還拉動了周邊村民宿產業的發展,村民腰包更鼓了,村莊也更加和諧穩定了。
品牌效應同樣也十分凸顯。從現階段來看,七星島已經成爲了全鎮農文旅產業發展的「龍頭」,將有力帶動鎮域內寧和稻香、蘆花香、七里海美食一條街等景區景點建設,拉動發展畫里山村、紅春小院等一批中高端民宿,最終把七里海大道打造成為全區的最美旅遊公路,真正實現「一路引領、多點支撐、錯位發展」的七里海鎮農文旅發展新格局,真正成為自然生態「綠色顏值」不斷轉化為品牌發展「金色產值」的生動實踐。
問:對七星島的未來發展有哪些期待?
答:關於這方面,我們的目標始終如一,就是將七星島打造成全區農文旅產業中,風景最美、人氣最旺、效益最好的「明星點位」。當前,主要是加快推進七星島二期建設,讓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把七星島的業態優勢,持續轉變為帶動其他產業壯大的發展優勢。我們自己有一個規劃,一方面是帶動農產品、養殖業的發展,重點圍繞打造七里海河蟹全產業鏈品牌,建設自己的河蟹繁育中心,真正把七里海河蟹品牌深深紮根在七里海。
同時,通過景區的不斷發展,我們還要把村民參與發展、建設項目的積極性都激發出來。現在,一些村莊和村民都開始行動起來了,不僅主動打掃衞生、提升村容村貌,還正在打造高端民宿,引入了咖啡、茶飲、酒吧、簡餐等新業態,一切都在向積極向上的方面發展。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農村面貌改善、產業發展的基礎打好了,就可以吸引大學生、在外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讓村民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創造更多商機、拼出更大發展,共同建成七里海美食集羣、商業集羣、民宿集羣、產業集羣,擦亮「七里海」生態名片,釋放七里海農文旅活力,最終實現產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邢艷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