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6-22 07:17
海底撈時隔2年多再換帥。
6月21日晚間,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海底撈,6862.HK)發佈公告稱,楊利娟辭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苟軼羣獲委任為該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上述高管變動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
21日晚間,海底撈旗下海外業務公司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特海國際,9658.HK;HDL)發佈公告稱,楊利娟已獲委任為該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統籌特海國際的管理和戰略發展,該任命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
截至6月21日收盤,海底撈報15.1港元/股,跌1.69%;特海國際港股報12港元/股,跌2.76%。
新CEO此前負責投資業務,原CEO將再戰海外「硬骨頭」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楊利娟和苟軼羣分別於1995年和1999年加入海底撈,都是海底撈的第一代管理者。在楊利娟上任之前,現任海底撈董事長的張勇在2018年1月17日至2022年3月1日擔任海底撈CEO。
公告顯示,苟軼羣今年51歲,自2000年1月起為海底撈的關鍵成員,擁有超過24年的行業及管理經驗。苟軼羣在海底撈任職期間,曾擔任首席財務官、信息技術負責人、供應鏈及採購管理負責人等多個職位。在被委任為海底撈首席執行官之前,苟軼羣為海底撈副總經理並負責投資業務。
此外,苟軼羣曾於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以及自2023年2月起擔任蜀海(北京)供應鏈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蜀海」)董事長一職;於2013年10月至2018年3月擔任頤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頤海國際」,1579.HK)非執行董事,於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擔任其董事長,並於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擔任其薪酬委員會成員及於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擔任其審計委員會主席。
「與楊利娟一樣,苟軼羣也見證了本集團的發展,對本集團的戰略方向、經營環境、管理理念及核心價值觀有着深刻的理解。彼於戰略決策、企業管理、供應鏈監督及合作發展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實屬帶領本集團進行轉型的理想人選。」海底撈在公告中指出。
而出任海底撈CEO兩年多的楊利娟,將肩負起海底撈的出海重任。
據澎湃新聞記者瞭解,楊利娟於1995年加入海底撈,從服務員崗位開始,前后擔任過領班、店經理、小區經理、大區經理等,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楊利娟任海底撈首席營運官,主要負責監督海底撈的營運。2021年8月24日至2022年2月28日,其擔任海底撈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2022年3月1日,楊利娟被正式任命為海底撈首席執行官。
「楊女士在擔任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期間展示出卓越的領導與決策能力。面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楊女士帶領集團達到且超出預期地成功及時完成了‘啄木鳥’和‘硬骨頭’計劃。在其指導下,本集團實行制度化管理、流程式操作及數字化考覈方針並有序、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本集團如今健康發展及可持續增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楊女士的領導,其領導才能贏得了來自全公司從董事會到員工以及股東的全方位認可與讚譽。」海底撈在公告中表示。
啄木鳥計劃是2021年底海底撈開始實施的關停計劃。據行業人士透露,作為「啄木鳥計劃」領導者的楊利娟,一直扮演重要的運營管理角色。服務員出身的她,在海底撈任職超27年,是海底撈走出四川、開拓全國市場的關鍵人物,也是海底撈推行「連住利益,鎖住管理」制度的負責人。
在楊利娟任職CEO期間,帶領海底撈穿越疫情周期,在2022年實現扭虧為盈,並在2023年實現44.95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74.6%,營收為414.53億元,同比增長33.6%。
如今,在中餐出海成為行業大趨勢的背景下,楊利娟被任命為特海國際CEO,再戰海外「硬骨頭」市場。特海國際在其任命公告中稱,楊利娟曾主導了海底撈品牌的出海進程,分別於2012年、2013年在新加坡、美國成功布局,打下集團目前在國際市場的經營基礎。
今年5月17日,特海國際(HDL)美國存托股份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正式上市,此次赴美雙重上市,距離特海國際登陸港交所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資本市場也表現出對中式火鍋出海的信心,赴美上市首日特海國際盤初暴漲48%。
據此前財報顯示,特海國際自2012年在新加坡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截至今年一季度,已擴展至遍佈四大洲13個國家的119家自營門店,「董事會相信,中式火鍋的國際市場將繼續大幅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尋求紐約香港雙重主要上市地位正值特海國際實現扭虧之際,經歷四年虧損后,去年實現扭虧為盈。具體來看,特海國際集團去年收入為6.86億美元,同比增加23%;淨利潤為0.25億美元,2022年同期為-0.41億美元,實現扭虧為盈;餐廳層面經營利潤率為9.0%,同比提升4.9個百分點。
海底撈換帥背后:開啟多元化業務模式,推動創業創新以及數字化
換帥推動海底撈開啟多元化發展,未來創業創新及數字化發展或將成為重點。
「隨着本公司邁入下一發展階段,集團將在精細化管理基本面業務的同時,推動創業創新與數字化發展。苟軼羣為本集團最早期的一批員工,將以穩定與可持續增長為核心,帶領實施該等措施。」海底撈在公告中表示。
公告還指出,在苟軼羣的領導下,海底撈已設立兩大核心委員會:創業創新委員會及數字化運營委員會。其中,創業創新委員會旨在開發新型創新模式與激勵機制,引領海底撈未來朝多層級及多品類方向發展,為多元化業務模式奠定基礎,推動集團各層面的創新工作。
此前海底撈在創新創業方面已有所動作,新品類、新業態的持續推進已成為長期計劃。據此前財報指出,去年海底撈在總部層面成立了創新創業辦公室,調整創業品牌的策略規劃。除海底撈餐廳外,集團旗下亦擁有包括「小嗨火鍋」、「苗師兄香鍋」、「五谷三餐」、「焰請烤肉鋪子」、「漢舍」等品牌,實現火鍋、快餐、烤肉、中式正餐等多種經營業態。此外,海底撈也推出外擺、露營火鍋、泡泡屋、校園火鍋、企業火鍋等新業態。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在6月初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介紹,目前公司內部做了很多新業態和新品牌嘗試,對創新進行弱監管,保證大家的創新有機會落地,「未來海底撈會考慮更多品類、更多層級的發展,也希望海底撈的店長們可以變成多管店的店長,未來一個店長管理的多家不同業態的門店,如烤肉店、麪館或其他業態,進行資源共享。」
不過,從行業來看,新品牌的打造通常不會在短時間內看到明顯變化,能否做好創新也將成為新任CEO的重任。
管理層此前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雖然各品牌目前體量還是比較小,但趨勢是向好的。例如小嗨火鍋、苗師兄香鍋等都會有小規模的拓張計劃,「未來將探索多元化經營策略作為長期的重點工作之一,並且會策略性地尋求收購優質資源,進一步豐富集團的餐飲業務形態以及顧客基礎。」
在數字化發展方面,海底撈則在公告中表示,數字化運營委員會藉助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數字技術提升管理效率,為多管店及雙管店管理制度等運營模式提供支持。先進技術的整合對提高運營效率及日后的多店互聯及協同管理至關重要。
目前隨着海底撈開店閉店逐漸進入常態化,以及即使開放加盟未來佔比也不會很多,單一的拓店數量似乎不再是海底撈的目標。餐飲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隨着海底撈的業態會越來越多,一個店長管理多家門店,甚至是多家業態門店的情況將會愈加普遍,未來數字化將成為海底撈另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