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對201,000人的研究顯示,大麻與精神病的聯繫比之前想象的要弱

2024-06-10 20:39

大麻的接觸及其與精神病的聯繫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研究的主題,儘管在理解這些發作的原因和流行程度方面仍存在重大差距。

一項新的綜合分析匯總了超過201,000名參與者的數據,試圖澄清這種關係。

雖然之前的個別研究報告了吸食大麻者的精神病發病率範圍很廣,從低至1%到高達70%,但這項新的分析縮小了範圍。研究表明,大約每200名使用者中就有一人(0.5%)可能經歷過精神病發作,其特徵是幻覺、妄想和偏執等症狀。

6月3日發表在《自然·心理健康》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指出,「目前還沒有研究對不同研究設計和人羣的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和比較。」

從歷史上看,研究表明,遺傳因素,特別是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基因,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一些吸食大麻的人會患上精神病,而另一些人則不會。

這項新的分析發現,年輕人、女性和那些先前存在精神健康問題(如雙相情感障礙)的人比其他人面臨更大的風險。

由瑞士洛桑大學的統計遺傳學家Tabea Schoeler和她的同事領導的研究小組仔細審查了162項高質量的研究,以便進行分析。

201,283名參與者中的大多數都參加了觀察性研究,評估了娛樂用大麻使用者的經歷,並尋找與人口、社會和遺傳因素的聯繫。

大麻相關精神病的發病率在不同類型的研究中差異很大:觀察性和實驗性研究報告的發病率較高,分別為19%和21%,而藥用大麻研究的發病率較低,約為2%。

「這三條不同的證據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研究機會,因為他們的發現可以被綜合起來,被檢驗是否一致,最終有助於更多基於證據的減少傷害的倡議,」Schoeler和她的同事寫道,並補充説,「並不是每個接觸大麻的人都面臨同樣的風險。」

有趣的是,這項分析沒有發現與COMT和AKT1基因有顯著關聯,這兩個基因以前曾被認為與大麻相關精神病之間的相互作用有關。研究人員表示,這表明有必要重新考慮這些基因聯繫。

研究發現,早期和頻繁地接觸大麻並不會增加精神病發作的風險,儘管警告説,日常使用仍可能增加發展為精神病的長期風險。

「有些人似乎對大麻的不良急性影響特別敏感,特別是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年輕人和接觸高水平THC的人,」作者總結道。「因此,未來的研究應該更密切地監測易受傷害的個人中與大麻有關的不良后果,因為這些人可能從減少危害的努力中受益最多。」

現在閲讀:大麻上的這些新科學發現為更廣泛地瞭解大麻鋪平了道路

照片:快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