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唯品會Q1營收增長趨0訂單量下降、Q2業績指引疲軟 競爭力難敵綜合電商、固守特賣或難維持小而美

2024-05-27 16:1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費主張/cici

  當提起電商平臺時,大家往往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淘寶、京東、拼多多傳統電商三大巨頭,以抖音電商、快手電商為代表的直播電商,而老牌特賣電商唯品會似乎被Z世代消費者所遺忘,對於部分Z世代消費者而言,唯品會或已淪為一個「比價工具」。

  唯品會作為一個靠專注於「品牌特賣」起家的電商平臺,在電商巨頭們紛紛打響價格戰、向低價策略進軍后,其作為垂類電商的價格優勢或已明顯減弱。近年來的唯品會,或也給人固守 「一畝三分地」 的感覺,業務佈局沒有較大起色。

  2024年第一季度,唯品會的營收近乎「原地踏步」,共實現營收276億元,同比增長0.4%;共實現non-GAAP淨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25%。從訂單數據看,2024年第一季度,唯品會的訂單量為178.5百萬單,同比下降3.2%。從用戶數據看,唯品會對老用户的依賴程度或有所加深,報告期內唯品會平臺超級VIP貢獻線上消費45%。

  營收增長近乎停滯、全年收入或承壓 唯品會難靠SVIP打造「小而美」電商

  通過2021年-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可以看出,唯品會營收增長近乎陷入停滯,相比之下公司淨利潤表現或更拿得出手。2021Q1-2024Q1,公司的營收分別為284億元、252億元、275億元、276億元,2022Q1-2024Q1營收分別同比變動-11.3%、9.1%、0.4%,營收上下波動2024年Q1尚未恢復至2021年1水平。同期,公司的non-GAAP淨利潤分別為17億元、14億元、21億元、26億元,分別同比變動-17.6%、45.8%、25%。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若捨棄體量增長及新業務開闢,電商企業在成本費用端節流后,或仍可以實現盈利增長。在2024年一季度營收微增的情況下,唯品會依舊保持淨利潤兩位數增長,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或就在於降本增效。

  營收增長不樂觀時,唯品會對成本費用開支保持相對謹慎態度。2024年第一季度,唯品會的營業成本為211億元,同比下降2.46%,環比下降20%。受此影響,唯品會一季度毛利達65.46億元,相應的毛利率達24%,較去年同期增長3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公司的控費效果也較為顯著,報告期內唯品會各項費用為40.9億元,僅同比增長0.6%,環比下降16%。其中,履約成本、技術與內容費用有所增長,市場費用和管理費用均不同程度下降。2024年Q1市場費用約為6.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37億元下降17.4%; 管理費用為9.28億元,同比下降11.3%。

  從營收增長難以講出新故事,唯品會便從成本費用端發力,增長保不了,起碼還能用盈利的增長穩住投資者。不過,更多的靠降本增效帶來盈利能力改善,又能維持多久?這依舊充滿未知。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唯品會營收端的增長瓶頸在第二季度仍難突破,其管理層對於經營前景也更為保守。在唯品會給出的二季度業績指引中,淨營收為265億-279億元,對應同比下滑5%至同比持平,低於先前市場一致預測的2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

  由此可見,管理層對前景更加保守,主要由於:1)零星氣候波動負面影響春裝銷售窗口期較短;2)去年二季度同期銷售基數較高;3)標品表現疲軟,主要因為面臨其他大型平臺的低價競爭;4)其他,包括在市場上投放較為謹慎、退貨率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了公司的營收預期。

  固守品牌特賣、但受電商競爭激烈影響價格優勢減弱 大促成績單缺乏吸睛點

  唯品會公司成立於2008年,從成立開始專注於產品特賣,其早期的宣傳語便是靠低價獲客,「唯品會,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以及「天天有三折」等廣告詞洗腦效果極強。唯品會也確實是靠品牌特賣衝出一片廣闊天地,2012年公司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並在上市后兩年時間,將公司市值從3億美元增長至百億美元,成為國內第四大市值的互聯網公司,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如今,唯品會雖每年仍能維持盈利,但似乎已經被「Z世代」所忽視,變得越來越沒有存在感,而這與唯品會引以為傲的垂直優勢和特賣優勢減弱、固守品牌特賣,未積極探索電商模式有着緊密的聯繫。

  首先,電商巨頭紛紛打響價格戰,唯品會價格優勢減弱。近年來,國內電商行業逐步進入存量市場的競爭階段,其中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平臺GMV和用户增速持續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以拼多多和抖音直播為代表的低價電商在不斷蠶食傳統電商的份額。存量市場博弈下,傳統電商平臺紛紛打響價格戰,向低價策略進軍。

  「現在電商很多,競爭激烈,每家有不同的特色,我們還是堅持做好自己的品牌特賣,把更多好貨,更多好價格的商品給到用户。」5月22日晚,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到。可以看出,在一眾巨頭圍攻之下,結合公司在營銷的投入力度,唯品會也略顯被動並且選擇了防守的態度。

  第二,垂類優勢或也是發展掣肘。通過整合需求、集約化採購,形成價格優勢,吸引用户,這是垂直電商的邏輯,但這個邏輯,正因為日益減弱的價格優勢而減弱。另外,面對綜合類電商的衝擊,垂類平臺由於貨品品類限制,流量增長的天花板遠遠低於綜合類電商平臺。

  第三,固守特賣電商,未積極探索電商新模式,錯失直播電商紅利。2016年5月,淘寶直播正式運營;2017年,直播帶貨GMV達千億元;2018年,直播帶貨GMV達千億元。2018年6月,快手直播電商正式上線;2018年,抖音開始嘗試電商業務,推出了「購物車」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在抖音上購買商品。流量與內容加持,直播電商發展迅速。

  然而,近幾年,唯品會並沒有把握住內容賽道的上升期。直到2020年6月,唯品會才推出直播業務,而錯過了直播電商帶來的紅利,這導致很多主播和機構沒有把唯品會當作直播的主陣地。由於缺乏超頭主播流量和優質內容的支撐,唯品會直播業務發展相對落后。

  錯過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唯品會始終固守「品牌特賣」這一細分領域,這也使得公司營收規模、活躍用户數量要遠低於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直播電商、快手直播電商等。

  或許是出於這些原因,相比友商,唯品會2024年大促表現也顯得靜悄悄。2024年上半年,對於唯品會而言,較為重要的大促節點為「419大促」和「618年中特賣節」。5月17日,唯品會搶先啟動了今年的618大促,針對服飾相關產品延續了此前的「折上折」,一件立減、無需湊單等促銷機制。但對比早些年「開售XX分鍾銷售額破億」的成績單,唯品會今年上半年的大促成績單缺乏吸睛點。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