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4-05-25 20:11
作者 | 《財經》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 尹路 編輯 | 馬克
特斯拉FSD是業內公認的領先智駕系統,合規落地之后,將有助於提升中國智駕市場的競爭水平,鞏固其全球應用前沿地位
2024年5月20日,小鵬汽車在北京召開「AI DAY」發佈會,宣佈即日起開始向用户推送基於端到端大模型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系統,成為中國市場第一個正式向用户推送端到端大模型應用的企業。
在端到端技術應用於智能駕駛之前,智駕功能的基本模式是分感知、規劃、控制三個步驟實現智駕功能,每個步驟由人工編寫代碼制定規則,相當於程序員通過代碼手把手教智駕系統開車。
而端到端技術理論上可以只用一步就實現智駕功能,從一端輸入傳感器獲取的所有數據,包括視頻、圖片、雷達數據等,另一端直接輸出車輛控制指令,兩端之間由學習人類駕駛形成的智駕大模型完成駕駛行為,相當於智駕系統通過學習人類駕駛自己學會開車。
端到端技術的應用給智能駕駛的能力帶來了飛速提升,所有智駕競爭的頭部參與者都在不同程度轉向端到端技術路線。除了小鵬汽車,小米汽車已推送端到端的智能泊車;蔚來表示將在主動安全領域應用端到端技術;理想在4月的英偉達GTC2024上闡述了端到端架構設想;華為將在6月上市的享界S9上首發端到端的ADS 3.0智駕系統;4月15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直播中展示的城區NOA技術來自元戎啟行的端到端智駕方案,端到端已經成為中國智駕市場高級玩家的門檻。
但全球公認最先進,也是目前測試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端到端智駕系統——特斯拉FSD(Full Self-Driving 完全自動駕駛)尚未進入中國市場。4月28日馬斯克訪華之后,關於特斯拉FSD即將落地中國的熱度再起,但更多強調的是特斯拉需要中國市場,其實中國智駕市場同樣需要特斯拉來提升競爭水平。
端到端智駕的優勢與不足
端到端技術的最大優勢是大幅減少代碼量,提升系統運行效率,反應速度更快,處理信息更多,性能極限更高。特斯拉2023年11月開始測試FSD V12系統時,馬斯克透露,V12的代碼只有3000多行,而上一個基於人工規則的版本代碼超過30萬行。小鵬汽車在「AI DAY」發佈會上表示,之前的智駕系統代碼量是10萬級,而端到端智駕能夠實現10億行代碼才能達到的效果。
另外由數據驅動的端到端大模型,在訓練數據充足,訓練算力充沛的前提下,進化速度驚人。特斯拉從切換端到端技術路線至今,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就達成了驚艷效果,從開始測試的V12版本到2024年5月20日推送的V12.4版本,平均每個月升級一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有顯著提升。
小鵬汽車也宣稱他們的端到端智駕大模型可以兩天迭代一次,以月為單位更新,目標是用18個月時間將智駕能力提升30倍,2024年三季度實現全國每條路都能開,2025年在中國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體驗,即幾乎不用人工接管的全自動駕駛。
端到端智駕還有一個特徵,因為是通過學習人類的駕駛行為自己學會開車,所以用起來特別像人開車,比如特斯拉FSD V12在美國開始測試后,測試者就反饋開起來特別像人,甚至出現過不按地圖導航路線行駛,抄近路抵達目的地的情況。
但端到端智駕系統也存在難以迴避的缺陷。
首先是「黑盒」問題。基於人工規則的智駕系統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明確找到問題發生在感知、規劃、控制的哪個環節,甚至直接分析出是哪行代碼出了問題,解決問題就是軟件debug(去除漏洞)的過程,如果發現當前規則無法處理的新問題,就增加新的代碼。
但端到端從一端輸入數據,另一端直接輸出結果,中間過程目前難以解釋,存在「黑盒」現象,發生問題時很難找到具體原因,就像語言大模型偶爾會不明原因的胡言亂語。但性命攸關的智駕系統無法容忍「胡言亂語」,所以需要大量人工規則進行兜底安全保障,如果人工規則不完善,或太過複雜效率不高,端到端的優勢就會被削弱。
其次是端到端智駕系統的訓練難度很大。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FSD在輸入超過100萬個駕駛視頻進行訓練之后,纔開始逐漸成熟。到2024年初FSD表現出優異性能的時候,已經訓練了超過1000萬個視頻,而且還都是經過篩選的老司機優秀駕駛範例。
小鵬也同樣在訓練上投入巨大,目前的智駕系統已經訓練了相當於10億公里的駕駛視頻,每日新增9.78萬公里訓練視頻,實車測試超640萬公里,覆蓋全國1972個縣級以上行政區,2024年的訓練算力投入超7億元,還將新招4000人服務智駕開發團隊。
端到端智駕的訓練需要優質且龐大的訓練數據,需要海量算力資源,需要巨大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這些都會造成端到端智駕的成本高昂,需要更大銷量分攤才能產生經濟效益。
考慮到市場體量和消費者對新技術的接納程度,中國市場很可能成為最大的智駕市場,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唯一的戰場。
中國市場與特斯拉FSD互相需要
不論是發揮端到端智駕的優勢,還是解決端到端智駕的缺陷,都需要充分、激烈、高水平的市場競爭,這需要全球最高水平競爭者的共同參與。而當前的狀況是公認技術水平最高的特斯拉FSD只侷限在美國市場,中國的眾多車企只侷限在中國市場,這種情況亟待改變。
進入2024年后,特斯拉FSD落地中國市場的合規障礙正在一項項掃除。
4月28馬斯克訪華,同一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聯合公佈了第一批符合汽車數據安全四項標準的車型名單,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Y是名單中僅有的外資車型。
2024年5月16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根據2024年2月8日頒佈實施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流動分類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下稱數據跨境管理辦法),印發了第一批數據跨境場景化一般數據清單,其中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生物製藥和公募基金三個領域。
數據跨境管理辦法規定,跨境數據分為核心數據、重要數據、一般數據三類,核心數據禁止跨境;重要數據可通過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服務中心申報數據出境安全評估;一般數據可向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申請登記備案,並在滿足管理要求下自由流動。
根據一般數據清單,智能網聯汽車的人機交互和軟件測試數據可以自由流動,但限於在工廠內部、實驗室、封閉試驗場所獲取的數據,公開道路數據沒有列入一般數據清單。
對特斯拉FSD落地中國影響最大的公開道路測試數據,根據數據跨境管理辦法的分類標準,在其中的公民身份信息、車輛定位信息和周邊道路環境等敏感數據脱敏之后應歸為重要數據進行管理,評估安全后有望實現跨境流動。
特斯拉FSD的數據跨境流動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滿足合規要求,市場對其2024年內落地中國市場持樂觀態度。
如果特斯拉FSD成功落地中國,中國市場就是全球智能駕駛毋庸置疑的應用前沿。最先進的技術、最豐富的數據、接納度最高的消費者齊聚於此,誕生更好的智能駕駛產品就順理成章,更好的產品將推動競爭邁向更高水平,高水平競爭下,炒作概念、混淆視聽的產品將被快速清理出場。
對於中國企業來説,算力受限的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但中國企業的數據優勢和研發強度同樣不容忽視,強大的外部競爭者將迫使中國企業發揮差異化優勢,尋找算力受限前提下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方法。
特斯拉FSD落地中國除了營造更好的競爭環境,錘鍊中國企業的競爭力,還將推動中國在數據合規、交通法規修訂、保險條例調整、人工規則安全兜底等底層規則上的進步。在底層規則制定上佔得先機,就能在全球智駕遊戲規則的制定上擁有更大話語權。
特斯拉需要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同樣需要特斯拉FSD落地,在迭代以天為單位,性能翻倍以月為單位的進步速度下,中國智能駕駛市場早一天提升競爭水平,就能早一天建立領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