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小云廠商|金山雲兩大業務雙雙縮水、5年累虧近90億 超百位優質客户流失、客單價持續下滑

2024-05-17 09:47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坤

  巨頭雲廠商的夾擊下,中小云廠商仍在艱難求生。

  自去年以來,主流互聯網雲廠商就開啟了接連降價模式,價格戰的打響也就意味着雲服務競爭下半場進入了競爭更為激烈的「以價換量」階段。而在這背后,各大互聯網雲廠商接連出招,競相給出各式降價措施,甚至藉助直播、互懟等手段層出不窮,而近年來增勢正猛的運營商雲也緊追不捨。

  據IDC數據顯示,整體市場增速相比以往仍在持續放緩中。2023下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為204.8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規模為115.5億美元,同比增速7.5%,環比增速2.3%;PaaS市場規模為36.5億美元,同比增速為16.4%,環比增速10.1%。從IaaS+PaaS市場來看,2023下半年同比增長9.5%,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進入戰略調整期。

  當整個市場陷入「增長焦慮」,留給本就不佔優勢的中小云廠商、獨立雲廠商的蛋糕也就越來越小。以金山雲、青雲科技優刻得為代表的中小云廠商在近年來也接連經歷了收入規模縮水與持續虧損,盈利希望渺茫。

  與優刻得、青雲科技的表現相類似,金山雲在過去一年也在繼續收入下滑,仍陷於虧損中。2023年金山雲實現營業收入81.80億元,同比減少13.8%;同期實現淨虧損21.84億元,虧損有所收窄18.8%。但即便如此,近五年來金山雲的累計淨虧損也近90億元。

  更何況,金山雲的公有云服務與行業雲服務不僅收入雙雙下滑,且客户也持續流失,短短兩年間合計優質客户數量流失超百位,每位客户平均收入也明顯下滑。一直以來稱為獨立雲廠商的金山雲面對小米集團與金山軟件卻難言獨立,收入與借款仍需仰仗后者。此外,常年虧損的金山雲也難言「造血」能力,2023年公司現金淨流出超10億元。

  收入持續縮水近5年累虧近90億 短短兩年流失超百位優質客户

  從先於市場一步投身雲計算,曾躋身行業前五,實現了納斯達克與港股雙重上市,到如今收入接連下滑,持續陷入虧損中,金山雲所經歷的不過短短數年。

  據歷年來披露的財務數據,2018-2021年是金山雲的高速發展期,曾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2.18億元、39.56億元、65.77億元、90.61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79.47%、78.36%、66.25%、37.76%,每年保持兩位數的穩定增長。

  但高歌猛進在2022年戛然而止。2022年金山雲僅實現營業收入81.8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減少9.72%。2023年,金山雲的收入縮水不僅並未停息,反而有加深趨勢,僅實現收入70.47億元,同比減少13.85%。

  而在盈利能力方面,金山雲也不容樂觀,始終陷於虧損中,2023年實現淨虧損21.8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有所收窄18.8%。但即便如此,近五年來金山雲的累計淨虧損也近90億元。

  為數不多表現較為樂觀的是金山雲的毛利率指標,2019年之前,金山雲的毛利率一度為負數,而2019年之后,毛利率逐漸有所好轉,轉為正之后還有所上升。2023年,金山雲的毛利率增至12.06%。

  而從不同業務方面來看,金山雲的業務主要分為公有云和行業雲兩個方面。公有云業務是為客户提供訂閲模式下的標準化產品,基於客户的使用率和持續時間獲得收入,產品更為標準化,而行業雲業務類似於私有云與混合雲,是以項目為單位,根據客户的需求在其本地基礎設施上進行定製。

  在近年來的業績下滑中,金山雲的公有云與行業雲業務也經歷了不同程度的下滑。2023年,金山雲的公有云業務實現收入43.82億元,同比減少18.26%,行業雲業務實現收入26.64億元,同比減少5.43%。對比來看,近兩年公有云的縮水程度明顯高於行業雲。

  而在財報中,金山雲對業務下滑的解釋依然是老生常談的「由於主動縮減公有云服務的內容分發網絡(CDN),以及更嚴格地選擇行業雲服務項目」。更何況,雲服務賽道的邏輯本就是前期高額投入后逐漸擴大業務規模、增加客户數量,使得雲廠商的成本逐漸攤薄、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雲廠商得以拓寬盈利空間。然而金山雲兩項業務雙雙下滑,結合CDN業務本就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以及行業中巨頭雲廠商從去年以來就開始紛紛降價來爭搶市場份額來看,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金山雲當前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不僅收入明顯下滑,金山雲兩項業務的客户表現也不容樂觀。據財報顯示,公有云服務、行業雲服務的優質客户數量均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底,公有云服務的優質客户數量為214家,儘管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相比2021年仍減少了8家;而行業雲服務的優質客户數量則持續下滑,從2021年的382家到2023年底的285家,短短兩年淨流失了近100家客户。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更何況,不僅客户在持續流失,金山雲的客户平均收入也明顯減少,總體每位優質客户的平均時候入從2021年的1700萬元降至2023年的1420萬元。

  虧損收窄背后是外調員工、持續控費 仍依賴小米、金山軟件

  與青雲科技、優刻得近年來表現相類似,金山雲在收入明顯下滑的同時卻實現了虧損收窄的背后,離不開對各項費用的壓縮。

  據財報顯示,2023年金山雲的銷售及營銷費用為4.60億元,相比去年減少17.86%;一般及行政費用為10.60億元,相比去年減少7.8%;研發費用為7.85億元,相比去年的9.71億元減少19.19%,在各項費用中,下滑幅度最高。

  研發費用減少近20%的背后,主要是由於金山雲在過去一年中對其研發人員的調動。據財報顯示,金山雲在建設北京-武漢雙研發中心,通過核心研發人員自願從北京調動以及武漢本地招聘,金山雲的武漢團隊已經發展到500多人(包括外聘人員和實習生等),約佔研發人員總數的40%。衆所周知,儘管研發人員數量保持穩定,但武漢的用工成本普遍遠低於北京的,對於金山雲而言也是壓縮費用的一種方式。

  此外,一直以來,金山雲都有着獨立雲服務商之稱。相比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互聯網雲廠商,對於其客户而言其獨立性或更有優勢。然而,對於金山雲自身而言,儘管成立多年已經實現了二次上市,但或許仍難言「獨立」。

  金山雲本身由金山軟件分拆出來獨立上市,其董事長為雷軍。截至2023年底,金山軟件對金山雲持股37.40%,為第一大股東,小米集團對金山雲持股11.82%,為第三大股東。

  而在金山雲每年的大客户中,小米集團與金山軟件也從未缺席。2023年,小米集團對金山雲提供雲服務的應付費用上限為13.43億元,實際交易金額為8.68億元;金山軟件對金山雲提供雲服務的年度上限為2.65億元,實際交易金額為2.36億元。二者合計爲11.04億元,收入佔比為15.67%。而2023年金山雲對單一最大客户及前五大客户的收入佔比分別為14.7%、47.3%,由此來看,來自小米集團、金山軟件的訂單對金山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依賴大客户,也就難免會對公司的回款能力及資金流動性帶來不利影響。近年來,金山雲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明顯升高,從2019年的85.95天到2022年的131.44天,2023年有所好轉回到100.44天。與此同時,持續的虧損也讓金山雲難言「造血」能力,2019年以來,除2022年金山雲實現了1.89億元的經營性現金淨流入以外,其他年度均為淨流出,近5年累計淨流出14億元,2023年公司現金淨流出超10億元。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